云天 发表于 2022-8-27 17:03:12

爱戴高帽子的大侠——季布_河东 吏事千秋

一诺千金,似乎是一种不可企及的大侠境界。现在人们仍然喜欢使用这个成语,但真正能做到“一诺千金”的,却少之又少。

此语出自西汉初年的大侠季布,他在汉文帝时代,曾经担任河东太守。

后来,季布可能也是在河东去世的。

一、汉高祖的仇人

季布,是秦汉之际楚地人,少年时期就是个重信义、守承诺的侠客,武功非常好。后来投奔到楚霸王项羽手下做将军,抗击暴秦。楚汉相争时,季布便常常跟着项羽攻打汉王刘邦。

刘邦是个善于用人的好君主,但并不是个好将军。只要是自己带兵打仗,就经常被项羽打得落花流水,四处逃命。多亏有萧何、张良、韩信等人的帮助,最后才能战胜项羽,一统天下。

在刘邦打败仗逃命的年代,他最害怕的人就是季布。季布既能打又能追,把刘邦欺辱得够呛。

季布的同母弟弟丁公,也曾经追赶过刘邦。

追急了,刘邦就向丁公说好话:“你和我都是英雄好汉,过去交情不浅,现在怎能够逼人太甚呢?”丁公心软,就把刘邦放过了。

霸王项羽乌江自刎后,季布和丁公都还活着。丁公心想,自己帮过刘邦的忙,一定能够在汉朝讨个官职,就去投奔刘邦。

谁知道,刘邦耍无赖,把丁公抓起来,说:“丁公在霸王手下为臣时,不能忠于职守,在战场上放跑了敌人的头目,致使霸王失去了天下。”

于是就把丁公斩首示众,刘邦还特意向臣子们示威:“做臣子的,以后不要向丁公学习!"

刘邦杀了丁公还不算,想起了曾经追赶过他的季布,仍然恨得牙根痒痒,就下了一道诏书:“有举报季布下落者,赏赐千金;有敢窝藏季布者,诛灭三族。”派出很多人马,到处搜捕季布。

季布只好四处逃命。

二、大侠朱家来救命

季布是个侠客,在江湖上朋友很多。他先逃到濮阳豪强周氏的家里,躲了一阵子,不小心走漏了风声,刘邦的捕快们很快追过来了。

周氏没有办法,就找季布商量:“朝廷搜捕得很急,马上就要到我家了。您如果能够听我的,我就给您想办法。如果不听,那我只好自杀谢罪了。”

季布说:“那我听您的,让我怎么做都行。”

就像《水浒》中孙二娘给武松改换行头一样,周氏也给季布改头换面,剪短了头发,穿上了破衣,戴上了刑具,打扮成一个奴隶的样子。

然后又在家里找了几 个相貌打扮都相似的奴隶,一起装人广柳大车,拉到鲁国大侠朱家的家里贩卖。(那时候,豪强贩卖奴隶,应当是家常便饭了。)

朱家是天下数一数二的大侠,成天干违法乱纪的勾当。他一猜,就猜到了周氏的意图,知道著名的大侠季布,就藏在这几十个奴隶之中。他也没有点破,一股脑地,就把这批奴隶买了下来,安置在一处偏僻的田庄,替他干农活。

朱家这个人很了不起,他不但要保住季布的性命,还要替季布寻找出路。他想了想,汝阴侯夏侯婴,是刘邦的亲信,汉朝的功臣,为人比较侠义,一定会帮忙的,就跑到洛阳找夏侯婴。

朱家对夏侯婴说:“季布有什么罪?只不过是各为其主,忠于职守而已。项羽手下的臣子多了,难道都要杀光才行?现在皇上刚刚得了天下,就因为私怨而报复一个人,显得太没有气量了。季布这个人很有本事,被搜捕得急了,也许就会逃往北方的匈奴,或者南方的南越,为敌国去效力。以前,楚平王追捕伍子胥,伍子胥逃到吴国,带兵报仇,将楚平王掘墓鞭尸,这何其残酷啊!您为什么不向皇上好好讲讲这个道理呢?”

夏侯婴也是个聪明人,知道季布就藏在朱家的家里,便点头答应了。

过了些时候,夏侯婴到长安拜见刘邦,抽着空就把这番道理给刘邦讲了。刘邦本来也不是糊涂人,冷静下来一想,果然是这么回事,就下诏赦免了季布。

季布被召到长安,拜见了刘邦,向刘邦认错谢罪,刘邦拜季布为郎

虚拟一段二人对话:

刘邦:他奶奶的,季布你这个匹夫,还敢再追杀老子不?

季布:陛下威加海内,小臣再也不敢了。

刘邦:谅你也不敢,叫你也尝尝被人追杀的滋味。

季布:小臣已经领教了。若早知陛下是真龙天子,当初就不敢追杀陛下。

刘邦:打住打住,你不要挖苦老子,已经被老子杀头了。

季布:陛下是永远正确的,杀了就杀了吧。

刘邦:看在你服软的份上,这次就不杀你了。替老子当个郎中吧,干得好,老子升你的官。

这是汉初著名的侠客故事。人们称赞季布能化刚为柔、忍辱待时;称赞朱家能冒着诛灭三族的危险,营救素不相识的季布。

三、痛斥勇士樊哙

孝惠帝时代,季布升官为中郎将。当时吕太后执政,匈奴单于派人送来一封很无礼的信件,说太后守了寡,没有男人,而自己则没有妻子,愿意与吕太后结为连理,共度美好时光。

这封信把吕太后气坏了,召集众将商议,想要出兵讨伐匈奴。太后的妹夫、著名的勇士樊哙,为了替太后消气,就大义凛然地说:“我愿意带十万雄兵,横行匈奴,斩单于的首级。”

殿上诸将,为了讨好吕太后,都附和樊哙,说应该出兵。只有中郎将季布,厉声斥责樊哙:“樊哙这样乱说,就该斩首!过去,高祖皇帝带领三十万雄兵,被匈奴人困在平城,差一点不能生还。

当时樊哙就在军中,难道不知道匈奴的实力?现在为什么说带十万雄兵就能横行匈奴?

这是当面欺骗太后!以前,秦朝讨伐匈奴,从全国征兵,激发了陈胜吴广的起义,很快就亡了国。

现在,国家经过了多年的战争,疮痍未复,民生凋敝,樊哙这样阿谀太后,难道想摇动天下吗?所以樊哙应该斩首!”

樊哙是刘邦的亲信,太后的妹夫,又是建国的功臣。而季布充其量算是一员降将,或者说是被赦免的罪犯,他敢这样顶撞太后和樊哙,确是胆量过人,把殿上的诸将都吓坏了。但季布的道理讲得挺正确,谁也能反驳,太后默默不语,让大家散会,再也不提讨伐匈奴的事情。

后来,太后给匈奴单于回复了一封极谦卑的信,说自己老了,不能再结婚了等等。

又给单于赠送了许多财宝和美女,暂时地稳住了单于。(许多年后,汉武帝猛打匈奴,就是想报此仇。)

四、大侠做了河东太守

季布在朝里做了几年中郎将,后来被放出去,担任河东太守。

那个时代,崇尚黄老之术,提倡无为而治。当官的,只要不骚扰百姓,让百姓休养生息,医治战争创伤,那就算是个好官了。

汉文帝即位后,身边需要人才。有人就推荐河东太守季布,说季布可以当个御史大夫,协助丞相,纠察百官。汉文帝就下诏,让季布到长安来。

又有人在汉文帝跟前进谗言,说季布为人勇猛,酗酒无度,不适合做大臣。闹得汉文帝举棋不定。

季布到了长安,住在驿馆里,等了一个多月,方才见到了皇帝,也没有什么新的任命,就准备让他回河东去。

季布生气地说:“臣待罪在河东,陛下无故召唤臣到长安,一定是有人欺骗陛下,说臣有贤才可用;臣到了长安,白白等候一个月,没有任命,罢回河东,这一定又是有人在陛下面前毁谤为臣。

而陛下您呢,有人夸奖臣一句,您就把臣召来;有人毁谤臣一句,您就把臣打发走。臣只怕天下的有识之士,知道这件事后,会从中窥探陛下的人品和性格。(陛下太没有主见了。)”

季布这几句话像刀子一样,刺得汉文帝面皮发红。

文帝沉默了半天,方才面带惭色地说:“河东郡是朝廷的股肱之地,非常重要。朕把你召来,就是特别嘱托一下,你好好干吧。"

季布很失意,只好回到河东去,继续当太守。

其实这件事,不能全怪汉文帝,他也并不是全无主见的人。

文帝是在功臣们挫败吕氏势力之后,被迎请到长安做皇帝的,周勃、陈平等功臣们在朝廷的影响力非常大,文帝只能听从他们的意见。毁谤季布的,可能就是功臣中的某一位。文帝要尊重功臣的意见,就无法提拔重用季布。当时著名的才子贾谊,也是受了这份委屈,不能得志。

五、大侠爱戴高帽子

当时,有一位著名的舌辩之士叫曹丘生,在长安一带上蹿下跳,结交权贵,谋取私利。汉文帝宠幸一位叫赵谈的宦官,曹丘生就与赵谈结交。窦皇后的哥哥窦长君本来是一位谦谦君子,但地位重要,也成了曹丘生结交的目标。

季布待在河东,却也时时关注着长安的动静。他听说窦长君与曹丘生结交,就写了一封信给窦长君,劝谏道:“我听说曹丘生不是忠厚长者,您应该避嫌,不要与他交往。”季布是一番好心,窦长君是外戚,如果结交匪人,很容易惹祸上身,陷入复杂的政治矛盾中的。

曹丘生的嘴巴太甜,窦长君根本抵挡不住诱惑,还是与曹丘生相处甚欢。

过了些时候,曹丘生要离开长安了,想到河东结交大侠季布,让窦长君给他写一封介绍信。窦长君说了实话:“季将军很不喜欢您的为人,您还是不要招惹他。”

曹丘生信心十足,根本不怕季布为难他,再三请求窦长君写信。长君无奈,只好写了。曹丘生人还没到河东,就先派人把信投过去了,季布果然生气,做好了惩治曹丘生的准备。

曹丘生见了季布,大大方方地作了一揖,侃侃而谈:“咱们楚地有一句谚语:得黄金百两,不如得季布一诺。

这句话,不仅楚地流行,连中原一带都流行。您为什么能有这么好的名声呢?

都是我们这些舌辩之士替您做的宣传啊!我和您,都是南方楚地之人,有同乡之谊。

让我到天下各地宣扬您的名声,有什么不好呢?

您为什么这样讨厌我呢?”

曹丘生把高帽子给季布一戴,季布简直乐坏了。他把曹丘生引到后堂欢宴,留住了一个多月,待以上宾之礼。曹丘生走的时候,季布还送给他丰厚的盘缠。

曹丘生这个人,也有厚道的地方,果然到处宣传季布的美名。季布能成为后世仰慕的大侠,曹丘生的宣传功不可没。

季布有个弟弟叫季心,也是一位著名的大侠,非常勇猛,连苍鹰郅都都不敢招惹他。这弟兄两个,哥哥季布以承诺出名,弟弟季心以勇猛出
名,都是一时的英雄豪杰。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爱戴高帽子的大侠——季布_河东 吏事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