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2号 发表于 2022-12-30 12:39:53

樊村堡关于清朝的记忆


门楼和照壁

古老的巷子

四合院

村口的老槐树

斑驳的外墙


古城墙上的春秋楼


精美的砖雕


精美的砖雕


精美的砖雕



古时候,叫“堡”的地方,多与战争和防守有关,目前,我市与“堡”和“寨”有关的村子不下十几个,樊村堡便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个。

    樊村堡地处樊村北,三面环沟,易守难攻,固若金汤,又名“金汤堡”。元末时期,当地富贵人家为躲避战祸迁居此地,并在村子四周筑起城墙,南边筑有城门和门楼,整个村子形成了一个小小的独立王国。

    从樊村大街北行五百余米,穿过鑫光大道,樊村堡便映入眼帘。走进村口,脚下,一条水泥路环村通行。村东的公路边,灰色的女墙沿沟而立,提示着人们这里曾经的岁月。

    关于樊村堡的历史,村人任永茂在他的博客中曾这样写道:

    在儿时的记忆里,我们村原是个古城堡,城墙环绕,城楼秀丽,城外四面环沟,沟内井水浇园,花香苗壮,树木郁郁葱葱,枝繁叶茂。早春桃红柳绿杏花白;盛夏沟底凉风拂面来;秋季柿子串串如灯笼;冬天皑皑白雪似银川。

    那时,村堡一社,从樊村街心向北不远便到了樊村堡地界。旧时这里商号林立,翻砂厂火树银花,红红火火。走到街尽头,便来到北城门楼下,城门上对联曰:“村霭朝烟多吉色,人安古道有余情”。古道正是通往樊村堡的大道,亦称官道,官道两边柳树成荫,杨树成行,流水小桥,十分惬意!

    官道长约500米,通过一座小桥,便是护城沟边。站在沟南,眺望城堡,如临仙境,高高耸立的城门楼跃然眼前。城门楼前是一片广场,广场东西两侧各有一道门,东边的为“巽”字门,西边的为“坤”字门。向南,紧靠沟边雄伟壮丽的观音庙与古城门楼相映,古砖砌成的庙基直插沟底,层层叠叠,十分壮观。往右与观音庙成排,约二十米处是一座马王庙,再往右十多米处,有一座与门楼相连南北走向的两栖过台,从内侧看是戏台,从外侧看是门楼,穿过门内两栖过台进入广场,过台中间搭上木板即是完整的舞台,台上唱戏,木板下的人行通道照常川流不息。“巽”字门前沟边是高大的照壁,意为存人气驱鬼神。“坤”字门外右侧,偌大的池塘灵光四射,杨柳成荫,扶正压邪。“坤”字门左侧,丘陵之上,有座山神庙,庙旁有条羊肠小道,弯弯曲曲直通沟底。站在山神庙前,眺望远处,黄河在阳光照射下连着天际,银光闪闪,一派壮观景象!

    从沟南下一道坡,便是架通南北的洪桥,这里是进村的必由之路,桥下是一孔古砖砌成的拱形桥洞。桥洞高约五米,宽约七米,每年发山水时,桥下黄水涛涛犹如大河,桥上观景人群熙熙攘攘,十分壮观。桥面宽约九米,两边用砖灰砌成高约一米多的十花护拦,东边护拦北端有一座古砖砌成的方型叠状小塔,谓扶星塔。小塔与叠叠层层的庙基隔开,中间有一道宽约七八米的坡道,坡道经扶星塔由东向北弯曲而上,坡道尽头东侧便是“巽”字门楼,门楼正面题有“金山映村前富贵宝地,汤池绕堡后文明古城”的巨幅对联,横批是“重关设险”,煞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从“巽”字门进入广场,便来到古城门楼下,城门楼上“金汤堡”三个醒目大字,寓意村堡固若金汤,有对联曰:“善气承天宠,人文起地灵”。城门扇厚约三寸有余,贯有拳头大小的铁铆钉、厚若豌豆的铁叶护边,门洞左边有个小窑洞,里面盘有小炕,这是护城人住的地方。门栏的右方,高约两米的圆形石盘,用作顶压门扇。再向内还有一道石门,当时只留下石门边的印迹。

    进城门向西转北,是村内主巷道,巷道成“井”字型,条条巷道均有地下通道。从主巷道口向北望去,关帝庙内春秋楼高耸入云,楼下便是关老爷庙正堂。走近庙前,两边各有进出门楼,庙会时东进西出,井然有序。门楼下层砖灰结构,上层木质楼阁。进入庙院,高台之上,柏树参天,森然可惧,高大的关帝庙正殿近在眼前。庙前高台,有五层石阶,阶台两边,两尊铁狮子,虎视眈眈。狮子座内侧,各有青石条顺台阶铺成约三四十度的坡。正殿中央,高大的关帝坐像红光满面,栩栩如生,老年人常来这里上香。早年,每逢大年初一早晨,男人们先到庙院集体上香祭拜,然后分开族系拜年。正殿的朱红圆柱上提有对联,上联是:“春前有雨花开早”,下联是:“秋后无霜叶落迟”。正殿东西两侧各有厢房,伺有各路神仙。进得西厢房小院,通往后院坐西面东有一排瓦房,是护庙人生活和居住的地方。进入东厢房小院,有道小城门通向北边的护城壕,城门紧锁。小城门的左边紧靠庙墙,有一道通往关帝庙春秋楼顶的砖灰结构楼梯。春秋楼走廊两端可通向城墙。春秋楼即是观景楼,可俯瞰全村。站在城墙上向南眺望,由东向西,远处琉璃庙、春秋楼、北洞城门楼、康家庄宝塔尽收眼底。近处官道东沟边毗邻有高大的魁星楼,大有横锁云川之势;官道西沟边毗邻粗壮伟岸的砖包土塔,威震一方,真是一派好景象。下得城楼,庙院正南与关帝庙正殿相应是一座戏楼,解放后,村小学就驻扎在戏台上。

    任先生记忆中的樊村堡,如今只能在村口广场的《樊村堡古貌图》中去感受,“巽”门、“坤”门和城墙等多数建筑已损毁,村北的关帝庙和春秋楼尚在,为民国九年三月重修。庙内舞台为清嘉庆年间重新。

    在关帝庙南,我们发现一片古民居。这是樊村堡村最早的原型,共有20座左右的四合院。据形制判断,多为清末民初建筑。村子是极规整的,村北正中心是关帝庙,正南是村内的南北大街,左右两边各三条巷子,东西三条大巷,其中保存较为完整的四合院有三处。每个院落坐北朝南,有正房和东、西、南房,整体院落保存良好。在建筑特点上,不仅有雕刻精美的木雕、石雕装饰,还有很多砖雕,雕刻图案集锦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梅兰竹菊、琴棋书画、瑞兽等吉祥图腾的图案,雕饰精美。柱础上面石鼓,下面须弥座,刻有狮子滚绣球,寓意着“好事在后头”。门额上刻有牌匾“罔逰佚”,雕刻有栩栩如生的花卉、寿桃、石榴、五福祥云等图案;梁架采用雕花大驼峰;板枋采用一材厚板枋;影壁均采用仿木砖雕结构,斗拱、阑额、垂莲柱各种装饰图案。比较精美的民居大约有3座,多以砖雕见长,尤其是墀头砖雕,融合了各种动植物元素,在这个村落中发挥到了极致。

    古民居中目前少有人住,任保平是其中的一个住户。据任保平介绍,以前,每个四合院都人满为患,正房和东西南房,每个房子都住一家人,有的甚至两三家挤在一起。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不少人家早已搬出老房,在古民居四周盖起了新房。

    在任保平家,我们看到,偌大的四合院,墙面早已脱落,部分木质建筑也已损坏,然而,岁月的磨砺依然掩饰不住当年的辉煌。任保平的院子里有两块石碑,为清朝乾隆年间所立,上面有“国学生”的字样。任保平说,这两通碑曾是自家老坟上的,老坟地被工厂占用后,他将石碑拉回放在了院里。樊村任家曾有“东知府”“西道台”之说,可以想见当年的显赫。东西大巷与南北小巷呈“丁”字型分布,所有巷道之间没有死胡同,人在胡同里走不了几步,转眼可以躲进小巷,不见踪影,可见当年设计者的匠心。每个巷道原用青砖铺设,下面地道四通八达,地道口多在马房、磨房、场院和沟壑等隐蔽处。各巷都有下水道,遇有大雨,雨水顺下水道排到村外的沟里。村东有一棵古槐,有两个人合围那么粗,树心早已空洞发黑,想必是当年建房时所栽。据小梅花蒲剧团团长任孝义介绍,小时候,他们曾多次下地道玩耍,村里村外的都进过。后来,随着村民盖房,不少地道口被填埋了。漫步于小巷中,我的内心真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历经了上百年的风雨侵袭,这些高大的青砖瓦舍也早已失去了昔日的庄严,很多老宅院已杂草丛生、破落不堪,但岁月留下的痕迹依然清晰可见。我不得不佩服那些活在乱世的村民,为避乱自保而修建了这些防御工事,把一个个抵御外来侵扰的英勇故事留给后人。

    近年来,樊村堡党支部、村委会大力发展旅游事业,对关帝庙进行了修缮,举办了关公文化节。我们希望有关部门能够统筹规划,对樊村堡的关帝庙、古城墙、古民居和古地道进行保护性开发,让这一神奇古堡焕发青春,成为河津的一个旅游胜地。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樊村堡关于清朝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