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跃龙门的龙门在何处
某摄影图片《大水冲了龙王庙》的说明中写道:“7月24日,‘鲤鱼跃龙门’典故发源地——四川南充高坪区龙门镇嘉陵江边的龙王庙被滚滚洪水淹没。”其实,“鲤鱼跃龙门”中的“龙门”,并非四川南充高坪区龙门镇,而是禹门口:在山西河津西北与陕西韩城市东北附近。黄河北至此,两岸峭壁对峙,形如门阙,故名龙门。《书·禹贡》:“导河积石,至于龙门。”
“鲤鱼跃龙门”故事,正式见诸文字记载的是汉代辛氏所著《三秦记》(书已失传)。据《艺文类聚》《太平广记》中引述的文字来看,《三秦记》中曾多处提到“鲤鱼跃龙门”的传说。譬如:“河津一名龙门,水险不通,鱼鳖之属莫能上。江海大鱼薄集龙门数千,不得上,上则为龙也。”再如:“龙门山在河东界……每暮春之际,有黄鲤鱼逆流而上,得者便化为龙。”《竹书纪年》中有“龙门赤河”的记述。每年春季大批鲟鱼回游至龙门穴洞之处集结,并在临产卵前两三天内频繁跳跃。跃出水面时,鲟鱼充血发红的鱼鳍也露出水面,一时间成千上万条大鱼在河面翻动,远望一片红光,此即“龙门赤河”。
“鲤鱼跃龙门”中所说的“鲤鱼”实际上是“鲔鱼”或称“鳣鱼”,又名“鲤鱼”或“鳇鱼”,也就是鲟鱼。由于古代大鲤亦名“鳣”,故古人将“鲔鳣”与大鲤相混,传为“鲤鱼跃龙门”。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