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2号 发表于 2023-1-12 09:39:20

老井_清风

我家有个后院。后院不大,栽种着一些花椒树、槐树、枣树等。除此之外,还有一口老井。这口井算时间倒只有三十余年,但我们都习惯称它老井。因为这口井承载了我家人和街坊邻居的一种深情。

“从南到北一面坡,东西到处是沟壑;黄河只从地边走,十年九旱没水喝。”这是上世纪70年代万荣县人民的生存状态和生活现状的真实写照。人可三日不餐,但不可一日无水。村民们要生存要发展,就得解决水的问题。于是,挖一个大池泊来解决全村人的吃水问题就成了当时最简便易行的解决办法。那时候,不像现在有机械化作业,造一个大池泊还真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用镢抠,拿锨铲,提筐挑,在村西头靠愚公移山的精神,利用冬季农闲的时季历经半年有余,挖出了一个大坑,让来年下的雨水流入贮蓄。有了池泊,人们的生活就有了保证。每天早晨天不亮,就能听见巷子里有人去挑水的声响,挑满家里一缸水,人们这才下地劳作。池泊里的水是从全村大小巷子里收来的雨水,一些柴柴草草、毛毛叶叶等也一并“入编归队”,全部集中到了池泊里,池泊里的水很不卫生。

这样的水吃了好几年,有能力的家庭自己开始打井。我们那儿打的井是旱井,也就是打出的井是个黑窟窿,仍然要收天雨之水的,只是人们往井里收水的时候,在进水口塞挡上一把秸秆或一丛湿草,主要是起过滤作用,这样收集的雨水相比较池泊的水要卫生多了。我们弟兄四个和父亲一起,在后院打了一口井。这口井人吃水用它,而牲口、洗刷用水还是用池泊的水,水那时候太让人们奢侈和珍惜了。

十年九旱,是万荣气候最显著的一个特点。池泊常常也会因为无水而“底朝天”。这时候井里的水便派上了大用场,它不但解决了我家的吃水问题,而且好多街坊邻居吃水也靠它。夏日的天,娃娃的脸,说变就变。一会儿还是艳阳高照,一声炸雷想过,天空南边黑压压的云朵便千军万马般地袭来,顷刻间暴雨如注,倾泻而下。若是我家没人,在家的邻居就会跑去打开井口收水,那时的乡民们善良纯朴,虽然生活得艰辛困苦,但却能相互搀扶、风雨同舟。

悠悠岁月走,款款幸福来。如今,村西头的池泊早已被历史的风尘淹没,家里装上自来水也早已不是什么稀罕事。后院的花椒树、槐花树、枣树依然是枝繁叶茂。而那口老井,却早已废弃。那圆圆的井口,宛如给那个困苦的岁月画上了一个大大的句号。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老井_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