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追忆爷爷_樊富潮
爷爷离开我们十七年了。记忆中,爷爷慈祥可亲,温文尔雅,平易近人。十七个春夏秋冬,总觉得爷爷一直还陪伴在我身边……受祖上影响,爷爷自幼受到了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但由于社会动荡,加上家中姊妹又多,身为独子的他过早地挑起了家庭的重担,16岁就涉足生意行,从此走南闯北,跑遍相邻县市和陕西。因年龄和经验的原因,对当时市场估计出了偏差,一笔生意下来连本带利赔了个精光。无奈之下,只好变卖了家产,还清了账目,一家老少七口人离开了故土樊家峪村,来到了伏伯村。
好心的乡邻腾出窑洞收留了他们,可人地两生,举步维艰。为求生计,爷爷在枪林弹雨中,从国统区给解放区送布匹,服务一线战争,顺便挣得几个脚钱。尽管时势险峻,也丝毫没有动摇爷爷对革命的忠心和置家立业的念头,一个人赶着马匹,从河津到吉县,又从吉县到延安来回往返。
解放后,蒙党的厚恩,全家过上了好日子。爷爷凭着自身的学识和个人魅力,荣幸地担任了大队会计。十多年间,他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从未占过一点便宜,从未搞过任何特殊。一门心思为集体理财,为社员办事。每当提及此事,全村的老百姓都会说:“你爷爷是个大好人!”这平凡而朴实的话语,无疑是对爷爷一生的评价和概括。
爷爷是一个善良的人。他信奉佛教,广结善缘,教化大众。他博古通今,懂阴阳、明易理、善书法、通风水,在十里八乡人人皆知。在我的记忆里,爷爷总有忙不完的事,不是看书就是写字。他为了教化大家,自己整理和编写了几十本宣讲稿,每一篇都含意深刻,意味深长,而且琅琅上口,通俗易懂。其中有教人尽孝的《好媳妇》、《二十四孝》歌;有宣传党的政策的《十三大精神》、《乡村变化》诗;有教育孩子的《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等故事。这些诗文无不浸透着他老人家的心血和汗水。他利用这些资料作教材在集会和众人面前宣唱,深得群众喜爱,教育和熏陶了一大批人。由于他擅长书法,每年都义务给村里和村民编写对联,几十年如一日,从无怨言。他特别关心孩子们的成长,就在他老人家去世前的一个月,还写了500张字帖送到村小学,好让孩子们临摹,以便传承书法艺术。
他处处与人为善,行善举,办好事,记得有一年村里大坝被洪水冲垮,爷爷带着我义务干了整整5天,直至大坝人行道修好。我问爷爷,咱这样何苦呢?他说:“修桥补路积德行善,与别人方便就是给自己铺路。”质朴的语言里蕴含着深邃的道理。毕业后有幸从事交通工作,整天修桥补路,爷爷的教诲时刻都在脑海浮现。是啊,造福苍生,报效国家,与人方便,与己方便。
爷爷是个至爱的人。他把爱深深地写在心里,用在行动上。他教育子女从不溺爱,父亲兄妹八人,他历来从严要求,记得父亲曾说过,他12岁就跟爷爷上山背炭,14岁又去做生意,三叔、四叔也是十几岁学木匠。由于家寒人口多,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爷爷总是让他们先吃,自己吃野菜。可当他们做了错事时,爷爷却从不放过,他绝不允许孩子们走歪路。我小时候,爷爷也时常教育我:“孩子,好好念书,现在政策这么好,条件这样好,一定要好好学,做个有用人,长大报效国家,你父亲和你几个叔叔都被耽搁了。”言语中流露出对两代人的遗憾和期望。1993年,我顺利地考上了运城高专,临行前爷爷和我彻夜长谈,谈国事,谈人生,谈理想,他说:“孩子,你是咱家的第一个大学生,为咱家争了光,爷爷高兴啊,到了学校要谦虚谨慎,和同学处好关系,多动脑筋,多学本领,爷爷等着你学成归来。”而当我将要走出校门时,传来了爷爷去世的噩耗,我顿觉天昏地暗,爷爷,咱不是说好要等我回家吗?你不是要等我学成归来吗……
爷爷是个热心的人。在我的印象里,爷爷的屋子总是人来人往,有讨书法的,写门牌的,有研究佛教的,有请解决家庭矛盾和纠纷的,也有借钱借物的。爷爷总是一副友善的神态,从不拒绝,倾其所有,尽其所知。他常说:“人缘,人缘,有人就有缘,与人相处,真诚相待,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杆秤,与人为善,多行方便,路都是自己给自己走的。”至今这些话语无时无刻都提醒着我,教育着我,更激励着我。
爷爷七十二岁寿辰时,他的二十多个徒弟敲锣打鼓送来“泽惠我众”的锦匾,这是对爷爷无私关爱挚心帮助的最高奖赏。爷爷去世后,十里八乡的人们前来吊唁,挽联祭文挂满了院里,全村人都为他老人家送葬,这是爷爷的荣幸,也是我们的自豪啊!
爷爷是一个平凡的人,也是一个高尚的人。有他的教诲,我一定会做一个好人,一个有用的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