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与关公文化的历史渊源
周口关帝庙 (资料图)
李佳/文
周口关帝庙位于周口市川汇区富强街111号,坐北面南,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二年,后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年间屡次扩建、重修,于咸丰二年全部落成,历时159年。整个庙宇为三进院落,占地约36000平方米,现存楼廊殿阁140余间,是全国关帝庙建筑中规模较大,石雕、木雕雕刻艺术价值最高,保存最为完整的清代古建筑群,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三级博物馆、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周口与关公文化渊源已久。周口地处中原,历史上西华和扶沟曾归辖许昌,三国文化氛围浓厚。东汉末年,曹操携天子迁都许昌。蜀、魏、吴三国争战,关公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曾多次往返周口。据史书记载,关公保护皇嫂与张飞古城(今扶沟南)相会,经过周口、汝南(今商水)至安徽与刘备会合于界首,后刘、关、张三兄弟在汝南抗击曹操,另外在建安十二年刘备赴南阳三顾茅庐路经周口、驻马店、南阳等地。东汉时期,袁绍出生在汝南汝阳,距离关帝庙12公里。东汉初年,宁平公主封地宁平故城,鹿邑现存有曹操封地武平故城,邓艾筑的西华南柳故城和商水邓城,刘秀幼年故地和司马师征讨毋丘俭的战场项城南顿故城等。东汉三国时期重要的历史事件均发生在周口,另有许多汉墓分布在周口市区。据考古发掘,商水县化河乡黄庄村西有东汉鬲侯朱佑墓葬,港区李埠口李庄北有东汉建威大将军耿弇墓,郸城县宁平镇有宁平公主墓,东汉时期张燕(人称“飞燕将军”“平北将军”)埋葬在周口市区东南角,“思陵冢”——曹植埋葬在周口市淮阳区,以及近年来发掘的港区港池大墓和沈丘县盐业局大墓、沈丘颍河佳苑小区大墓等。上述多次重大历史事件和文物遗迹都在周口周边城市发生发现,所以周口人对关公怀有深厚的感情和崇拜。明清时期,周口又称周家口,是沙河、颍河、贾鲁河的交汇处,三岸鼎立,与朱仙镇、道口镇、赊店镇并称为河南四大商业名镇,素有“小武汉”之称。特别是明代永乐年间,朱棣迁都北京,开辟漕运,周家口迎来600年的航运鼎盛。漕运的兴起,商业的繁荣,船运商人纷纷在周家口建立商会、修建会馆,在周家口外来商帮中,当年周家口有十大商业会馆,山陕商帮实力最大,关帝庙就是在周家口的山陕商人集资修建的,为了更好地宣传关公忠勇仁义的道德理念和传承中华文明美德,会馆就成了他们商会联乡谊、协商事、祀神明的场所。
2012年11月17日,“关圣文化建筑群”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为了增加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支撑力,逐步由原来的山西运城解州关帝庙和关帝祖祠单一申报,相继增加为四省六地八处遗产共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周口关帝庙在2019年10月22日“关圣文化史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第二次工作联席会上,经讨论研究被列入申遗名单。联合申报“关圣文化史迹”世界文化遗产的八处遗产分别为山西解州关帝庙、常平关帝祖祠、湖北当阳关陵、当阳玉泉山显圣处、荆州城墙、河南洛阳关林、周口关帝庙、福建东山关帝庙。“关圣文化史迹”包括遗迹、陵寝、祠庙、会馆四大类型,是我国东汉末年伟大英雄关羽出世、建功、牺牲、封神等历史事件最重要的物质见证;是全世界中华文明圈中受众最广、影响最深刻的民间崇拜体系——关圣崇拜起源、发展、鼎盛的最直接载体;是儒家文化中构建人文伦理和社会关系的核心概念——“义”最典型的建筑实证。
(《周口日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