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2号 发表于 2023-2-22 09:00:32

血栓是如何形成的?该如何预防?

   通俗来讲,血管好像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而血栓就是河道中的泥沙淤块,影响着血液的流动。血栓在血管内游走,停在哪儿就会堵在哪儿,导致血管部分或完全堵塞,身体相应部位的血流就会出现障碍。

    什么情况下容易得血栓?

    血栓是怎么形成的呢?在一定条件下,血液中的有形成分析出、黏附、凝固,在血管内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就是血栓形成。该固体质块被称为血栓。血栓的形成有三个要素: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液凝固性增加、血流状态改变。

    1.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创伤或手术、静脉穿刺、化学刺激、留置导管等。

    2.血液凝固性增加:恶性肿瘤、孕期、激素治疗、血液浓缩、创伤或大面积烧伤等。

    3.血流状态改变:久病卧床、房颤、静脉阻塞、肥胖或怀孕、长时间乘坐交通工具等。

    久坐不动的办公室人群也处于风险之中。有研究显示,每静坐1个小时,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会增加10%。

    血栓可以在身体的任何地方形成,按照生成部位的不同,主要分为:

    1.静脉血栓性疾病:静脉血栓栓塞症包括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最为多见,常见于深静脉,比如腘静脉、股静脉、肠系膜静脉等。

    2.动脉血栓性疾病:多见于冠状动脉、脑动脉、肠系膜动脉及下肢动脉等。

    3.微血栓:常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溶血尿毒症综合征。

    血栓形成的表现有哪些?

    1.脑梗:可出现面瘫、口角歪斜,肢体无力,言语不清等症状。

    2.心梗:可出现胸闷、胸痛,下颌、肩颈、手臂或背痛,恶心、出汗、乏力、气短等症状。

    3.肺栓塞:可出现急性呼吸困难(休息时不明显,活动时加重)、胸膜炎性胸痛、咳嗽、精神状态改变(高龄患者可为首发症状)、心动过速、呼吸急促。大面积肺栓塞可能出现低血压、心动过速、轻度头痛/晕厥前状态,晕厥或心搏骤停。

    4.下肢深静脉血栓:通常为持续性疼痛、沿静脉分布的压痛、水肿、红斑,踝背屈伴膝伸展引出小腿不适,整条腿肿胀,两小腿周径差>3厘米,凹陷性水肿。无其他可能诊断的情况下,出现≥3个因素的组合提示有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可能。

    如何预防血栓形成?

    1.静脉血栓

    特点:突发性风险、早期诊断困难、发病前预防困难、治疗监测手段有效。

    预防:主要在于风险监测,准确识别高危人群,明确病因及时治疗。

    2.动脉血栓

    特点:渐进性风险、早期诊断有效、发病前预防有效、治疗监测手段少。

    预防:早期监测,采取手段提前干预。

    需要强调的是,无论对于哪种血栓,日常避免诱发因素都是最好的预防方式,比如合理膳食、清淡饮食、适度减重、积极戒烟、经常运动、避免久坐久卧。

    血栓如何诊断治疗?

    血栓性疾病常常危及生命,需要及时得到专业医生的救治指导,如果怀疑有血栓形成,应当立即到医院就诊。无论临床表现典型与否,均需进一步做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

    常用的检查手段有血常规、凝血检查、血浆D-二聚体测定、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最常用)、CT或磁共振成像和血管造影(诊断的“金标准”)。

    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的急性期,为了防止血栓脱落,可以放置下腔静脉滤器,预防和减少肺栓塞的发生。

    其他治疗主要有抗凝治疗、溶栓治疗、导管介入溶栓治疗、手术取栓等。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血栓是如何形成的?该如何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