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2号 发表于 2023-4-26 10:08:47

田野里的美味_林智宏

我自小成长在农村,离土地很近,生活充满了欢乐。那时,我和小伙伴们经常可以在田野里发现不同季节的瓜果豆类食物,那纯天然的风味至今还让我回味无穷。

豌豆荚

豌豆荚也叫豌豆角。以前,豌豆是高脚牲口的饲料。当时因为生产的需要,每个小队都养着几头高脚牲口,为解决饲料问题,就种一些豌豆。

放了暑假,我们就开始打听哪块地里有豌豆荚,然后结伙去偷吃。种豌豆的时候,与大麦混种。因为豌豆蔓在成长过程中,得依靠大麦秆向上爬,不然铺在地上窝在一起影响光照,降低产量。收的时候也是与大麦一起收割,喂高脚牲口也是混着喂。豌豆在没有成熟的时候,豆子很软,也很好吃。风调雨顺的年景,豌豆蔓蓬勃生长,豌豆荚籽粒饱满,剥开一个角,里面就是绿莹莹、鲜嫩嫩、晶莹剔透的一排豌豆粒儿,吃在嘴里甜丝丝的。既然有人偷吃,必定就会有人看守。针对我们这些调皮捣蛋的毛孩子,生产队便安排一个老爷爷在豌豆地周围转悠着。尽管如此,也是防不胜防。俗话说,老虎也有打盹的时候,老眼昏花的老爷爷是很难玩过“贼眉鼠眼”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孩子们。加之我们那里柿子树多,玉米高粱谷子等高秆作物也不少,天然的障碍物影响着看守爷爷的视线。况且豌豆蔓随大麦也长得较高,便于我们“隐身”。老头稍不注意,我们就猫着腰爬进了豌豆地,快速捋下几把豌豆荚后又爬了出来,就这样神不知鬼不觉地把豌豆荚偷吃了。偷吃了豌豆荚,嘴上过瘾了,心里却害怕,我们是不敢让父母知道的。豌豆荚被视为没有成熟的庄稼,偷吃它就是糟蹋农作物。父母要是知道了,免不了要打骂孩子一顿。

生产队种豌豆的面积很少,有限的偷吃解不了我们的馋嘴。在大家的心目中,豌豆荚一直是特别稀罕的美味。

马齿苋

一场夏雨之后,田间的地埂上,小路旁的水沟里,菜园的边边上,很快长出了一簇簇绿茵茵的马齿苋。小小的马齿苋,紫色的花茎弯曲向上,圆圆的小叶子生机盎然。

“马齿捏包子,一口一豁子”。孩童时期,每到雨后常常听奶奶这样说。那时候的夏秋季节,地里有两种天然的地菜,一个是地软,它是在下连阴雨期间,从地皮上蹦长出来的菌类,类似现在的木耳。再一个就是马齿苋了。这两种地菜都是可以包包子吃的。鲜嫩的马齿苋配上粉条,拌上老黑酱,做的包子的确好吃。每到夏天,下了雨之后孩子们就会在大人的指使下,去村口的地里挑马齿苋。我很喜欢马齿苋,雨后经常找这个。那时候家里多是粗粮面,只要包出马齿苋馅的包子,就让人食欲大增。不过,马齿苋就是茎叶嫩小的时候口感不错,一旦老了就味道发酸,不好吃。而且,马齿苋性凉,吃得过多会坏肚子,因此吃马齿苋也要适可而止。

马齿苋是一种生命力很顽强的草本植物,遇土就扎根。挖出来在太阳下暴晒几天,扔到土地上它照样能很快二次生长。

小时候喜欢吃马齿苋包子,是因为觉得它好吃。现在才知道,马齿苋的药用价值很高,可以预防肝癌、明目提神。还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病,降血压活血脂等。因此,它还被称为长寿菜,可以晒干冲茶喝,被称为长寿茶、养生茶。

雪里红

我居住的地方离公园很近。连续几年的农历七八月,每到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公园门口就有一个小伙子拉来一车雪里红西瓜在叫卖。

雪里红西瓜,不同于普通西瓜和三白瓜。它是白皮白瓤红籽,口感的甜度介于普通西瓜和三白瓜之间,有着淡淡的酸,但偏重于绵绵的甜,入口感觉清爽。雪里红是黄河与汾河沿线的一大特产,多产于滩涂地带,因为滩涂地带的土质含沙量大,适应瓜类的种植。据说雪里红西瓜在全国其他地方是很少有的。

我的家乡在万荣县的一个村庄,我们那个村子大多数土地是沙田薄地,疏松不板结。种瓜卖瓜是村里的老传统。老人常说:咱们村一百家,九十九家都种瓜,只有一家不种瓜,门口西瓜牛车拉。意思就是虽然你没有种瓜,但乡亲们送你的瓜多得吃不完。这话说的虽然有点夸张,但它说明了有史以来我们村种瓜是出了名的。村里西瓜多,三白瓜也经常见,但是雪里红西瓜却很少。我小时候给生产队看瓜园的爷爷偶然带回来一个貌似三白瓜的大瓜,切开之后是白瓤红籽,他说这是转窝子瓜。爷爷说,转窝子瓜就是普通西瓜地和三白瓜地离得近,蜜蜂采蜜时把花粉互相传来传去,就形成了白皮白瓤红籽“两不像”的杂交瓜。老百姓称它是转窝子瓜。没有西瓜甜,但是也挺好吃,有一种独特的味道,而且皮厚耐贮藏。后来有文化人给它命名为雪里红。

农产品也是随着消费市场的需求而确定的。这样一来,三白瓜这种有败火、利尿、护肝食药两用的特殊瓜就纷纷登场了。有着同样功能的,口感又胜于三白瓜的雪里红,也受到人们的欢迎,种植的面积也大了起来。

土地是个宝,良好的种子更能丰收,这样雪里红西瓜就大受瓜农的青睐。这种原汁原味无公害的新品种也成了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口福。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田野里的美味_林智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