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春良——一个“五好家庭”的善良点滴
胡春良家庭,是夏县城西社区一个爱党爱国、家风优良、积极向上的家庭。父亲胡随有是位朴实的农民,已于2006年去世,母亲谢兰英是位有着50多年党龄的共产党员;爱人王换军、女儿胡心怡也跟随着胡春良的脚步,一起进步,一家人温馨和睦。
胡春良家庭被评为2022年度山西省“五好家庭”,2021年度运城市红色文化“最美家庭”,他们用自己平凡但不普通的善与爱成为当代家风的典范之一。
家风致远
家风传承,家风致远,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提起自己的家风,胡春良很谦虚,在他看来,他的家风只是平凡人家淳朴风气的习惯流露。胡春良很小的时候,他的爷爷奶奶、父亲经常念叨的就是“长大后做个好人”,用母亲谢兰英的话说就是:行得正,走得端。这句话在他的成长中弥足珍贵,如果这也算作家风家训的话,其核心就是一个“正”字!
胡春良的老家下秦涧村有一条河叫太宽河,河里鱼蟹众多,村里的孩子们都非常喜欢在浅河边玩耍,捕鱼捉蟹,乐趣无穷。但大人们从不让他们五六月下河捕捉,因为彼时的鱼肚里都是鱼卵;抓螃蟹时也不许捉小蟹,否则便会挨大人们的一顿教训。这样的生命观在懵懂的胡春良心里种下了敬畏生命的种子,在成长的每一刻,他都恪守这样的观念,关爱生命、敬畏生命。到今天,胡春良的文字里处处可见对生命的热爱和尊重,他写红色人物事迹,写古建文物,写家乡山水,把它们当作有灵的生命,笔下处处是生机。
记得小时候,有几个四川人在他家附近的山沟里割生漆。那漆毒性很大,多数人一碰上,皮肤就过敏生出红疙瘩或红斑,造成瘙痒甚至溃烂。有一天,师傅带着三个徒弟到胡春良家里买鸡蛋,那三个徒弟的衣服破烂,上面还沾满了已经硬化的生漆,他们的脸上、手上也已溃烂多处。当时一块钱在村里能买8个鸡蛋,胡春良的父母却按10个卖给他们。师徒四人走后,奶奶发现人家少拿了一个,就让爸爸追了好几里路给他们送去。要知道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鸡蛋可金贵着呢,很多人都舍不得吃,攒下来到供销社换煤油、盐、肥皂等生活必需品。那时,鸡可是被称为“鸡屁股银行”的,小孩也只有在生日、生病时才能吃上鸡蛋。
这件事让幼小的胡春良不理解甚至“不开心”,但那融入骨子里的善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铸造了现在的他。
钟爱文学
爷爷对文字的喜爱和尊重更直接启蒙了胡春良的文学梦,影响了他的一生。在胡春良看来,做人之“正”,家风之“正”,尚需正能量的东西充实心灵。这就离不开文化的力量,特别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要对文化有一种敬畏,要让文化助推成长,武装自己,使自己强大、富足。
爷爷胡文明只上过几天私塾,却是村里有名的“故事王”。那时没有现在这么多样的娱乐方式,晚上村里的大人孩子们就会到爷爷家里,围坐在炕头听他讲故事。从神话人物讲到历史英雄,大家每次都听得意犹未尽,舍不得回家。胡春良在爷爷的故事中浸润着长大,也对文学情有独钟,现在没事就喜欢写点什么,是夏县小有名气的作家。
爷爷爱看书,家里藏书也很多,对文字和书有着朴素的敬畏观。胡春良在很小的时候,对爷爷的一个奇怪行为特别不理解。那就是每每看到地上有字的纸片,爷爷总会小心地捡起来,烧成灰放到盘子里,然后倒进河里。爷爷告诉他,仓颉造字,是用仓颉的生命和鲜血造成的,所以我们必须尊重汉字。虽然不理解爷爷的行为,但爷爷对文字的敬畏却深深地影响了胡春良,使他对书籍和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管什么时候,哪怕是最困苦的时候,胡春良宁可少吃几顿饭也要省下钱去买心爱的书,比如《读者》杂志,从1988年买到现在,一期都没有中断过。
书籍和文化重塑了胡春良,也丰富了他的生活。尽管因家庭贫困读完高中便不能继续念书,但他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学习从没有懈怠过。从一个只有高中文化的“放牛娃”,到现在成为中国铸造协会的专家,成为山西省铸造行业协会卓越工程师,成为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发表了上百万字的文章和论文,参与了《中国工艺美术全集·山西卷》《艺术铸品鉴赏与制造技术》《山西铸造史》等专著的编写,近日更是获评“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中国铸造发展史(第三卷)》编写“优秀作者”。
工作之余,胡春良还收集整理了夏县众多红色文化资料,撰写了许多文章在各级媒体上发表。胡春良是听着二爷爷胡狗焕智斗日军的故事长大的,加之母亲是一名党员,喜欢给他讲一些英雄事迹,在家庭的熏陶下,他的心中多了一份红色情怀。胡春良说:“很多老一辈的故事不为大众所知,就像在狱中保守党的秘密,坚持斗争的乔明甫故事等,这些值得我们挖掘、书写、传承下去。”
胡春良付出了很多,也得到了很多。是家风使他不忘尊重文字和文学的初心,是家人支持他一步一步走到今天,在平凡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责任在肩
1970年出生的胡春良和爱人王换军于2000年相识、相恋并结婚,到如今已经相伴20余年。就像每个普通家庭一样,他们在生活中相知相守,偶尔小吵小闹也算给家里增添一些生机。采访当天,王换军看着自己的丈夫对我们说道:“他就是我们家庭的核心。他是什么样,我们的家庭就是什么样。”
胡春良的爱人因身体原因行动不便,胡春良每天早上6点起来做饭,7点多赶公司的班车上班;下午下班后,又赶回家忙着做饭、收拾家务。这些寻常事,说起来容易,年年如此,天天如此,铁人也会生出累意。但是一个人最不能丢掉的就是责任,对家的责任和爱,对家人的责任和爱。爱人虽然身体不适,但她的心里还是很要强的,不愿成为家人的累赘,而胡春良能做的就是不抛弃、不放弃,尽量让她感受到生活的阳光和温暖。
胡春良是典型的中国男人,不会表达,爱意都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流淌。王换军平时手脚常冰凉,胡春良经常把爱人的脚捂到怀里,后来偶然间看到一个暖脚宝的广告,便为爱人买了一个,这样即使他出差不在家也能保证爱人的温暖。
而在女儿的教育中,胡春良认为孩子有健康的身体、健全的人格是最重要的。2002年出生的胡心怡也是一个热爱读书的孩子,胡春良买回来的新书,还没等他收拾好就已经被女儿拿到自己房间一睹为快了。暑假时,胡春良经常带着女儿回老家,回爷爷奶奶所在大山里的老家,带着孩子亲身接触和感受大自然;或者带着女儿去博物馆、文化馆等场地,认识和感知文化的力量。
都是一些平凡的人和琐碎的事,也正是这样一个普通的家庭,家人间互敬互爱、互帮互助,在生活中播撒爱与希望,在普通的生活中做好自己的事,在平凡的岗位上做更好的自己。
摄影 薛丽娟
记者 薛丽娟 见习记者 杨颖琦/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