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2号 发表于 2023-7-7 11:22:19

虎杖——看为木本却是草 入馔入药效良好


当年,我当卫生员时,司号员小袁是一位贵州籍战士,他讲的一个故事至今让我记忆犹新。在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新女婿上门求婚,女方的闺蜜们会借机劝酒将其灌醉,让他在女方家出洋相,取笑逗乐。新女婿在盛情之下不好意思拒绝喝酒。为了防止被灌醉,新女婿的对策就是将新鲜的“酸汤杆”切片并噙在两腮旁,酒进嘴后稍停顿一会儿,然后再咽下。据说这一方法很灵,常常可以避免过量饮酒而醉。这酸汤杆便是中药虎杖的别名。

20世纪60年代,我参加中草药运动时,当时有一个献秘方活动,挖掘出很多民间秘方。其中有一个行之有效的秘方就是“虎杖液”,它是由虎杖、侧柏叶为原料配制的一种酊剂,治疗烧烫伤相当有效。方法很简单,将配好的虎杖液直接喷洒在烧伤面上,每日两次至三次,无须包扎,患者亦无疼痛感,一周左右即可结痂、愈合,能顺利度过感染关,一般不留瘢痕。不留瘢痕就不需要植皮,烧烫伤在面部就不存在毁容的问题。《南京地区常用中草药》一书,就有虎杖治疗烧烫伤的记载。遗憾的是这个酊剂现已濒临失传。

为何称其为虎杖?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解释:“虎言其斑,杖言其茎。”可见古人是根据虎杖的植物形态命名的。四川民间称其为“花斑竹”,说的是它茎似竹而有点状花斑。也有根据其功效来命名的,比如“雄黄连”“大叶蛇总管”。在荆楚地区,则被称为“活血莲”,是因其有清热解毒、治疗蛇咬伤、活血化瘀的功效。

虎杖属双子叶草本植物,虽然长得高大,但它一年一枯萎,具备了草本植物的基本特征。虎杖的嫩茎叶是一种带有酸味的野生蔬菜,可以炒食,像春季采笋尖一样,故又有“虎杖笋”之称。明代《救荒本草》载其:“救饥。采嫩笋叶炸熟,水浸去邪味,淘净,油盐调食。”

虎杖,药性微酸苦、微寒,归肝胆肺经,有利胆退黄、清热解毒、散瘀止痛、化痰止咳等功效。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载其:“主通利月水,破留血症结。”《本草纲目》载有单方:“将其捣末浸酒常服,破女子经脉不通。”二者将其用于治疗妇科疾病。宋代名医许叔微在《普济本事方》中留下了虎杖治淋的医案:鄞县县尉耿梦得,其夫人患砂石病已有十三年,每次小便都疼痛难忍,且时有砂石随尿排出,落在便器中。偶然得到一则用虎杖的效方,照方煎药服用,仅过一宿就排出了砂石而得以治愈。具体方法是,将虎杖根洗净切碎,加水五碗,煎至一碗,去渣,药汤中加入乳香、麝香少许,调匀后服下。此方后世沿用,也用来治疗男科疾病。

综上所述,虎杖解酒治烧伤,作为野菜能救荒,还能破血散瘀通经脉,清热解毒退胆黄。

王新德/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虎杖——看为木本却是草 入馔入药效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