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2号 发表于 2023-8-9 08:33:27

运城市灌区水价改革 优化现代化建设水平

运城市是农业大市,也是水利大市,依托黄河、汾河等水源,目前共建有大型灌区5处,中型灌区23处,现有水浇地617.9万亩,占全省水浇地面积近三分之一,占全市耕地面积(含果园)的三分之二。

近年来,运城市严格落实“四水四定”,系统落实水利部、省水利厅关于深化农业水价改革的决策部署,坚持“设施完好,计量健全,逐步健全末级渠系水价管理”的思路,致力于提升水利服务“三农”能力,筑牢粮食安全防线。

高位推动,系统谋划

优化改革顶层设计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是基本保证。市县两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成立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印发《运城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关于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多次召开会议专题安排部署,牢牢把握关键原则,精准掌握改革政策。

同时,建立联席会议机制,由水务部门牵头,发改、财政、农业农村等部门通力合作,细化职责分工,压实主体责任,统筹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落地落实。

示范引领,以点带面

激发灌区发展活力

坚持“先建机制、后建工程”,总结试点县改革成功经验,初步建立水价形成、精准补贴与节水奖励、工程建设与管护、用水管理等四项机制。

2017年,稷山县作为全省首批改革试点县,积极探索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新路径。

2022年,夹马口灌区及平陆县4处中型灌区率先在全省试行第一批分类水价改革,其中平陆县改革经验被录入水利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典型案例,作为可复制经验在全国推广。

2023年初,芮城县被确定为全国首批10个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灌区现代化建设试点县之一;6月份,夹马口灌区、平陆县分别被确定为全省第一批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灌区现代化建设试点灌区、试点县。

我市坚持示范引领、以点带面,全市27处灌区斗口以上骨干工程实现量测水设施全覆盖,18个大中型灌区建立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先后实施分类分档水价;严格实行“总量控制、定额管理”,按照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和灌溉用水定额,把指标细化分解到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倒逼农户提升节水意识、调优种植结构;进一步完善了大中型灌区农业用水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率先完成水价改革的灌区优先享受补贴和奖励资金。

据悉,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完成改革面积453.75万亩,初步取得了“农户节水意识强、作物种植结构优、硬件设施配套全、水费回收比率高”的改革成效,极大地增强了灌区发展活力。

项目为王,建管并重

提升灌区治理水平

抓项目建设。2021年以来,运城市先后启动实施16处大中型灌区改扩建工程,总投资37.8亿元,目前落实地方专配套资金7.05亿元,对灌区渠首和水源工程、病险工程、关键输配水和排水建筑物、渠沟道等骨干灌排工程进行高质量、高标准升级改造。以节水型灌区创建为抓手,按照省水利厅关于节水型灌区创建的要求,通过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进一步提升了大型灌区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了取用水计量率和灌区骨干工程设施完好率,完善了取用水管理制度。北赵灌区、尊村灌区被省水利厅评选为省级节水型灌区,夹马口灌区、大禹渡灌区正在加快创建省级节水型灌区建设工作。

抓灌区管理水平提升。坚持信息化引领,在市县两级财政落实“两费”的基础上,努力构建“组织管理更加健全、安全管理更加规范、运行管理更加高效、经济管理更加优化”的管理体系,尊村灌区、北赵灌区已被评为山西省大型灌区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合格单位,其他列入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的5个灌区,也在积极创建标准化规范化灌区,“设施完善、节水高效、管理科学、生态良好”的现代化灌区初显成效。

记者 余 果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运城市灌区水价改革 优化现代化建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