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2号 发表于 2023-9-13 17:43:51

风从埝上(秦家埝)来

秦家埝是夏县禹王镇的一个行政村,当地人习惯称其为“埝上”。

那年,我刚到禹王工作,第一次去埝上。

时值麦收时节,沿禹王到东浒村的环乡路前行,过了一座桥,便见一高大的村门耸立路边,很气派,上书四个大字“秦家埝村”。村门气派,不幸被贴小广告的盯上,两边的大红柱子上横七竖八地贴满了各种广告,把个好好的村门搞成了个“疤疤脸”,看着很不舒服。从村门到村口有较长一段路,不是很宽,晒满了麦子。可能是怕车压了麦子,便在麦子边上又摆了一溜酒瓶子,只留窄窄一条通道。还没到村口,远远看到一个垃圾坑,走近一看,原来是个废弃不用的泊池。心里有些不爽,随手拍了几张照片,发了条朋友圈:“这里到处乱糟糟,这里的干部静悄悄。”谁知一句随意调侃的话,却被领导看见了,让埝上的村干部很是难堪。尽管这位村干部后来对我很客气,我自己心里却是过意不去,总感到对不住人家,也就极少去埝上了。

几个月前,听闻镇政府将埝上列为今年乡村振兴的观摩点,心里有些好奇,有了去埝上看看的想法,想看看埝上到底发生了啥变化,居然能成为观摩学习的典型。凑巧,上个月机关抽调人员去埝上下乡,我也名列其中,便有机会去埝上待了几天。短短几天,让我大吃一惊,和几年前相比,埝上确实变了,用埝上群众的话说,“就像换了一个村”。

高大的村门,被重新粉刷一新,愈加庄重气派,两边柱子上的小广告早已没了踪影,代之一副精美的木雕对联:“勤俭兴村盘活一方土;风光毓美迎来八面春。”字是著名书法家赵玉汉所书,清秀潇洒,颇见风度;联也很有风采,是由当年恢复高考后埝上的第一位大学生,后来任教于运城学院的秦建华教授所撰。一联蕴村风,勤俭埝上人。

当年那条晒满麦子的进村要道,如今新铺了柏油,宽阔笔直,平平展展。走在宽平的路上,看着两边翠绿的庄稼,轻松自在,心情舒畅。那个当年差点沦为垃圾场的泊池,被修葺一新,装上了护栏,蓄上了水,虽无荷花映日,却也别有风情。若遇秋雨绵绵的日子,说不定还能看到“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的景象。池边新建一影壁,雪白的影壁墙上题了周敦颐的《爱莲说》,也算是补了池里无荷之缺。一个木制长廊,曲径通幽,随意点缀着几个灯笼。池塘,影壁,长廊,灯笼,还有村边那些郁郁葱葱的参天大树,让人宛若到了孟浩然笔下的“故人庄”。兴之所至,发了条朋友圈:“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

转过影壁,错落有致的房子呈现在眼前。蓝天,白墙,整洁干净的民房,鳞次栉比,很朴素,无藻饰。往前不远,便是新修建的秦家埝文体广场。广场上,一座两层楼房坐北朝南,便民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综治中心、党员活动室、农民夜校依次分布。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个布置精美的展销大厅。柳编是埝上的一张名片,是货真价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历史可上溯至几百年前。展销大厅里的柳编产品琳琅满目,筐、篓、簸箕、笸箩、花篮,件件精巧绝伦,它们均出自村里为数不多的几位老艺人之手。宇艺轩木雕,在夏县小有名气,近年来致力于文创产品的开发,就地取材,以本地盛产的桃木、枣木为主,突出地方特色,相继开发了“训俭示康”“资治通鉴”等司马光系列摆件,还有卫夫人系列的笔筒、镇尺、桃木剑等,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为人们感受夏县这个“文化之城”提供着物质载体。展厅还陈列有空心挂面、埝上红枣、金丝皇菊、秦俑纸巾、唯埝纸杯、秦乐桌布等埝上其他企业的产品。说到产业发展,到村工作大学生胡婉玉滔滔不绝:“秦家埝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种、养、销全面开花,现有企业十余家,吸收劳动力二百余人,村里的年轻人,不出村就可以实现田园、诗歌、财富和理想的完美组合。”

广场东边有个小花园,侧柏、红叶李、迎春、樱花、木槿等花木欣欣向荣、齐聚一园,秋有红叶春有花,一团锦绣无尽时。园内有一小亭,内置长凳,几位老者在敲着传统锣鼓《禹王锁蛟》,大鼓套小鼓,金镲配铜锣,鼓声铿锵,锣声悠扬。西南角上一小院,则是多次受民政部门表彰的秦家埝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在这里,老人们的文娱休闲、就餐、日间短休等需求都能得到满足。这让老人们老有所依、老有所乐。值得一提的是做饭的那位大嫂,厨艺实在是好,别的不说,一个简单的“家常豆腐”,居然炒得味道很是鲜美,让我一入口便瞠目结舌:“豆腐竟然能做得如此好吃?”我不由连声感叹:“埝上的老人们好有口福。”

随意拐进了一条小巷,巷子不深,七八户人家,家家门前干干净净。一小院院门半开,我顺势走了进去。听到脚步声,女主人走出屋来,打过招呼,拉起了家常。攀谈中得知,她的儿子和媳妇在村里一家企业上班,老伴和她管理着几亩枣树,小孙子在邻村上幼儿园。家里一年收入不是很高,却也够花,一家人其乐融融,日子过得很滋润。环顾院里,有两棵梨树,青涩的梨子,压弯了树枝。还有一棵石榴树,枝繁叶茂,结满了石榴。院西边有一菜园,不大,侍弄得很是整齐,几架黄瓜,一畦西红柿,还有一畦韭菜,开着如雪似霜的小白花。女主人的脸上始终洋溢着笑,有着和那些果实一样圆润的光泽。

穿行在埝上的几天,目之所及令人心旷神怡。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安谧恬静;大街小巷,干净整洁,韵味十足;宽阔平坦的文化广场上,孩童玩闹嬉戏,老人怡然自得……一个产业有支撑、文化有传承、乡愁有寄托的美丽乡村就在眼前。同事小张激动地说:“感觉埝上的风都是甜的。”

几年时间,埝上变化何以如此之大?该村党支部书记马晓鸣说:“一是赶上了一个好时代,借助乡村振兴战略的劲风,我们便能够乘风而上,顺势而为;二是我们的村干部心里有责、肩上有担、眼里有活,更重要的是村民的理解、参与和支持。全村现有志愿者百余人,有老人,有青年,更多的是一些家庭妇女,正是他们坚持义务劳动,每天主动清扫村里的大街小巷,才有了今天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

马晓鸣,土生土长的禹王人,大学毕业,回乡做了一名到村工作大学生,后被遴选到县纪委工作,几年前又主动要求下派到村担任党支部书记。说到埝上的变化,他的眼里满是眷恋:“我是个村里娃,和农村有着很深的感情,最爱干的就是和老百姓息息相关的事情,能把一个村子建设好,就是我最大的心愿。”话不多,但朴实、温暖、励志。

埝上人习惯把那些忙得不亦乐乎的人比喻为旧时东奔西走、走村串户的“乐人”。村委会负责人秦刚锁就是这样一位“乐人”,骑着一辆电动车,整天像燕子般穿梭在村里的大街小巷。邻里纠纷的调处,惠农政策的宣讲,环境卫生的整治,安全隐患的排查……到处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离开埝上的那天,我忍不住又发了条朋友圈:“这里无酒能醉人,这里的干部像乐人。”一位叫“春夜喜雨”的朋友在下面点赞留言:“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众手浇开的文明之花开遍神州大地,似一幅幅动人的生态田园画,恬静优雅;像一首首雅致的抒情诗,清新隽永;如一缕缕春风,温暖着百姓的心窝。”

“沃野田畴织锦绣,春风化雨埝上人。”今日的埝上,正如春风一缕,扑面而来,让人心旷神怡。

王金勇/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风从埝上(秦家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