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2号 发表于 2023-11-1 10:04:03

我的1979 王来生 文

1979年农历11月初6是我和老伴喜结良缘,步入婚姻殿堂的重要日子,也是我铭刻于心最宝贵的一天。每当想起这个日子,结婚前的一件件往事便涌上心头……

1979年我已和对象订婚十年,虽说是娃娃婚我俩却两情相悦。虽然那时国家规定,男年满24周岁,女22周岁,方可领结婚证,但我却一直不敢有结婚的念头。我的计划是推迟到1980年再结婚。之所以推迟,只有一个原因:没钱结婚。因为结婚时男方要给女方送彩礼,我们老家风俗一般要一份半彩礼。一份彩礼240,一份半就是360元,同时还要给女方买四身衣服,加上还要办结婚酒席,需要花钱的地方很多。我家里困难,无力一下拿出这么多钱。家乡有话说,娶媳妇盖厦,提起来害怕。钱是硬头货,也是人的胆,没钱人就没胆量,结婚也就无从谈起,只能念拖字诀。

那年七月,我们县二号钻机在永济清华乡打深井,上班时我不慎头部受了轻伤,机长李进财师傅让我回家休息几天。考虑那眼井石层较多,钻进难度大,我又是班长,这个时候回家有点不放心,便谢绝了李师傅的好意。他见我执意不肯回去,便对我说:“你回家第一是休息养伤,第二还给你个任务,把结婚证领了,今年后半年必须把婚事办了,你不看咱井队就剩你一个光棍了。至于结婚需要钱不用担心,和咱井队十几个兄弟打过招呼了,这个月工资先不发,先挪给你结婚用。”李师傅这一席话,让我心头一热,对大家困难之时真诚帮助牢牢记在心里。

我的两位兄长成家没几年,结婚还有外债。父母年纪大了,丧失了劳动能力。我一个月工资还不到四十元,家庭生活时常捉襟见肘。年迈的父母一说到我的婚事,常常唉声叹气,束手无策。那时结婚,大多都是请一个媒人,也就是介绍人,由这个中间人去女方家商讨彩礼等相关事宜。送彩礼也必须经介绍人参与,应该是做个见证。而我东挪西凑了一百五十元,不好意思让介绍人送彩礼给未来的岳父母,只好自己硬着头皮上门。那天晚上来到对象的房间,十分难为情地说明来意,并拿出150元钱让她送给我未来的泰山大人,她爽快答应了,不一会就回来,笑吟吟地告诉我:“你真有福,我爸妈不要你的财礼,他们已经把我的嫁妆准备好了,并为咱们结婚准备了二十斤白酒,让你走时带回。”她又说:“结婚要修房子,还要做家俱、办酒席,要花不少钱呢。”说着,就把那150元钱硬塞进我的口袋。




婚后几十年,每每想起当年岳父岳母大人对我的大恩大德,我时常心怀感恩之情,尽最大努力孝敬二位老人。人常说,一个女婿半个儿,我是把岳父母当亲生父母。如今结婚的彩礼动辄几十万,还要买房、买车、买首饰,结婚竟然要上百万元。特别是攀比奢华之风盛行,不少人因为结婚债台高筑,何来幸福?到了我的爱女出嫁,我也效仿岳父岳母的高风亮节,没给男方要一分钱彩礼,欢欢喜喜为孩子办了婚礼,这是后话。

送彩礼的那天晚上,我和未婚妻商量结婚日子,我想把日子订在农历十月上旬,她深思熟虑了一番,拍板定在十一月初六,记得我们商讨结婚日子时,她的炕墙上贴了一张京剧样板戏《红灯记》的剧照,剧照下边有年历,我们俩并排趴在炕上,看着剧照下的日历协商日子。现在想来,不由联想起我们上初中坐同桌时的情景,每一次回想,心里都充满无限甜蜜。彩礼送了,解了我心头的负担,原先想把结婚日子往后推,现在却又想往前赶。按我的生日,十一月二十三才够国家法定的结婚年龄,也就是说离二十四周岁还差十几天,无奈之下,我找到本巷好邻居杜石创兄,他当时在县上工作,通过他终于把结婚证的事办好了。这也是1979年让我难忘的一件事,我在心里一直记着杜兄的好。

结婚证拿到手,我便利用每个放假的空间,抓紧准备结婚的一应事务。几位乡邻帮忙用白灰粉刷院墙、油炕围,木匠赶制桌椅箱柜家俱,等等。还有两位兄长在我结婚前几天,分别送来了100元钱和100斤小麦。十一月初三,我们井队在栲栳村打井下管,完工后已是下午两三点钟,我给李师傅请假,说初六结婚。他告诉我说,请结婚假必须单位书记和主任批,他这里没有权限。并说明天咱井队要转到永济供电局打井,会告诉供电局长,初五和初六这两天保证你们村那条线路供电。因为那时电量不足,经常拉闸限电,村里不是白天没电就是晚上没电,果然我结婚那两天确实没有停一分钟电。



我骑着自行车回到单位,那天下午书记不在,我便向王亭选主任请假,主任一听,就说:“这娃怎么这么憨,为什么不早几天请假。”然后十分关切地询问我结婚还需要啥?我一再说什么都不需要,他却喊来几个作饭的大师傅,给我装了一麻袋钢炭、一麻袋烟炭,并让开解放牌大汽车的张师傅送到家。回家路上开车的张师傅问我:“你和王主任是啥关系?”我说:“没啥关系。”他说:“为你一个普通工人结婚,单位开大汽车送炭,你还是第一个”。

还有,那年我们井队在夏县付南村打井,村干部听说我结婚,他们开着手扶车,冒着寒风,行程近百里,给我家送来了一车大白菜,还有一对做桐木箱的板材。付南村出产的白菜在运城很有名。我们井队队长李师傅担心我结婚钱不够,派赵会计送来200元,与我关系好的几个工友,每人又送来贺礼25元。别小看这25元钱,在当时相当于他们多半月的工资。从工友到领导,从单位到村里,大家的热情相助,让天寒地冻结婚时的我,心里温暖如春。

岁月如梭,四十多年弹指一挥间。每年农历十一月初六,我都会回忆那天牵着爱人的手,在众乡邻和亲朋的祝福中步入洞房,那一天是那样的温馨幸福,是那样的令人难忘。

这是我永远不能忘记的1979……

作者简介:王来生,永济市卿头镇曾家营村人,山西省运城市作家协会会员,永济市作家协会会员。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的1979 王来生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