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巢礼赞 支怀龙 散文
小时候我特别爱见喜鹊,它嘴尖,尾巴长,叫起来全身舞动,翅膀和尾巴一闪一闪,非常惹人喜爱。其流线型的形体大部分为黑色羽毛,像富贵人家穿的黑绸缎一样光滑发亮,肩和腹部呈现白色,全身黑白分明,搭配恰到好处,叫声更是清脆嘹亮、悦耳动听。它常在高大的树上做巢。民间传说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千万只喜鹊牵线搭桥,才使牛郎织女天河相会。人们觉得,只要喜鹊叫总有喜事来临,因此唤它“喜鹊”。也有人说,它来自杭州西子湖畔,“越鸟”是它的别称。记得六七岁时,一天,我坐在灶间小凳上帮祖母烧火做饭,忽然听见几只喜鹊在我家房顶上“喳、喳、喳……”叫个不停,接着父亲欣喜地走进门来,手里捧着二叔从西北野战军前线寄回来一张光彩夺目的“立功喜报”和一封家书。信上说二叔在兰州受到彭德怀司令员的检阅。乡亲们也闻讯跑来祝贺,顿时,全家人沉浸在一片幸福欢乐之中。1953年高小毕业后,我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县城中学。那天,我兴高采烈地刚进家门,全家老幼异口同声说:“你考上啦!”他们说喜鹊在屋顶叫了大半天,早已报过“喜”了。
在家乡,我十一二岁时和小伙伴们学会了上树,老楸树开花时节,伙同几个要好的发小,怀着极大的好奇心,爬上树顶,在不惊动和伤害鸟雀的前提下,仔细窥探、观察了喜鹊窝的内外结构。这个由无数根粗细不等、长短不一、横七竖八的干柴棒搭建而成的坚固巢穴,从内部看,上有顶棚,下有底面,底部用牛粪、绒毛和泥土构筑而成,平整柔软如同悬挂在高空的行军床;来回进出的“门洞”呢,既不朝东南,也不面对西北方向,完全可挡风避雨,使其在此安稳地生儿育女、繁衍生息。简直太神奇了,鸟类竟有如此奇思妙想的生存智慧。联想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国建筑专家和瑞士建筑专家共同设计建造的可容纳十多万人观看比赛的体育主场馆——“鸟巢”,应当也借鉴了鹊巢构筑理念和寓意。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不知何时在机械单调的日夜交替中,人们突然发现,喜鹊悄无声息地离开了原野,从此很少听到喜鹊动听的叫声,再难看到它展翅飞翔或栖息枝头的身影。
是因种群受到侵害失去了生存空间,或是惨遭虐待不辞而别了呢?此时我突然联想到两句古诗:“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释意为:胡马来自北方,故依恋北方;越鸟来自南方,故巢宿南枝。总的意思是依恋家乡、不忘根本。难道真的是喜鹊思念家乡,飞回江浙一带了吗?对此,我曾以《怀念喜鹊》为题向《运城日报》副刊,投送过一篇短文,借此抒发自己的感慨,呼吁人们爱护鸟类,与动物和谐相处,让全社会都来关注生态文明建设。
随着国家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把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作为基本国策,一个绿水青山、鸟语花香的生活环境,已呈现在神州大地的每个角落。一次,我和女儿乘坐高铁从首都北京回晋南老家,途经河北、山西两个省份,十多个站点,五小时的行程,沿途通过车窗,像过电影似的快速浏览了祖国锦绣河山。当我们看到辽阔的冀中平原和美丽富饶的三晋大地,那一排排苍劲挺拔的白杨树上的鹊巢,星罗棋布,像悬挂在枝头上的黑绣球,点缀着祖国城乡国泰民安的自然景色。我也终于找到了谜底,喜鹊并未飞回南方,而是在更广阔的北方城乡开辟了新的家园,其中有一株树冠庞大的老树上竟筑起了三四个鹊巢,形成了一个种群栖息家族区。在平遥古城郊区,一个枣园里景色更为壮观,八九个鹊巢聚集在一个果园里,和睦相处,如同一个新建的城市“小区”。在山西介休地界,我们还看到一个非常奇特的鹊巢,三个巢穴上下垂直连接为一体,活像一栋三层楼房;有些鹊巢也许为了更安全,喜鹊干脆把巢穴搭建在高压输电线的塔架上,与现代化设施有机结合,充满了情趣;最后还有一处景象令人倍感欣慰,有些鹊巢搭建在并不高大的树杈上,人们举手可攀,却无一人侵害鹊巢,伤害鸟类,真正实现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夙愿。
啊!我赞美鹊巢,它像悬挂在大树枝头的绣球和灯笼,点缀着中华大地美景。鹊巢是人们安居乐业的写照,是生态文明的象征。鹊巢是喜鹊辛勤劳动的结晶,是它们生儿育女的摇篮。我赞美鹊巢,更热爱喜鹊,看到它们就看到了未来与希望,看到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