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2号 发表于 2023-12-17 18:06:11

在那个写信的年代 散文 张军


好多年不曾写信,对信封、邮票的概念也有些模糊起来。前些日子,我在整理家里书架时,偶然间看到妻子保存的厚厚一沓书信,感觉到格外亲切与温馨。这些书信大多是她在上大学期间与
闺蜜或同学之间来往的书信。这使得我一下子回想起原本快要过往不返的那个写信的年代。

“亲爱的爸妈,您们身体可好?家里的农活儿忙不忙”“军儿,你在太原上大学,平时想吃啥就买啥,别舍不得花钱,天凉了要穿厚点”,“坐火车不要误点,也不要打瞌睡,小心车上有小偷”,这
样的书信数不胜数,延续了好多年,多少次让我泪湿衣襟,多少次让人感动不已。多年来在外上学,我和父母亲就是这样传递书信,越是平淡无奇,越是平里平常,越是家常家短,越是让人
感悟到亲情的温度,感受到父母对我的呵护。

那个时候,物资贫乏,交通落后,通讯落后,电话很少,手机更是没有,不管多远,都要写信,如果接到电报,那必定是十万火急的事了。离开家乡,与父母聚少离多,那一封封飘来飞去的
家信便成了我与父母亲联系的唯一纽带。我每年写的与收到的最多的便是家信,写得最动情的也是家信。那一封封家信,就像一次次珍贵的谈心,拉近了与亲人的距离。我像一个永远也长不
大的孩子一般,在家信中感受着、聆听着,并用心铭记着。曾经在无数个“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夜晚,我拿起纸笔伏案而书,借那些发自肺腑的、闪着泪光的字字句句,表达着对亲人
悠长的思念。

那个时候,写信是件非常浪漫神圣的事情。写信不仅仅是家人之间,志趣相投的朋友也可通过写信一诉衷肠,很多说不出的话都可以在信里表达,因为一封信要走很远,所以每一封信写的都
格外用心。什么时间,写给什么人,用什么信封,什么信纸,什么邮票,我在心里都要有一番盘算,连同折信都有讲究,给家人如何折,给朋友如何折都是不一样的。而写信的心境更是现在
的微信所无法比拟的,当夜深人静时,守着一盏孤灯,摊开几张信纸,向父母诉说着生活学习工作的情况及思念之情,向朋友诉说一些人生感想及朋友间的友情。等待来信,也是很重要的心
理体验,亲人间的等待,朋友间的等待,那种期盼的心情更非当事人所能感受到的。收到信后,因满怀着期待和希冀,有时小心翼翼用小刀划开信封,有时迫不及待撕开,抽出信笺,认真的
读着里面的文字,父母的来信使我高兴的同时更多思念与牵挂,朋友的来信除了增加友情的温暖,还会增添几许会心的微笑。

那个时候,写信就成了我最真实的情感表白。孤单的时候,它如一只随风而舞的彩蝶,给我带来一丝绚丽,驱走一段神伤;烦恼的时候,它像一条叮咚作响的清泉,平息了我的焦躁,催我振
奋;寂寞的时候,写信更似一粒精灵丢失的魔豆,掉落在内心的深处,生根发芽,温情弥漫。古人有 “柳毅传书”、“鸿雁传书”的感人故事,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叹息,有那“凭君莫
射南来雁,恐有家书寄远人”仁慈君子的悲天悯人,有“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英雄豪杰的似水柔情。书信从远古走来,挥洒着太多的悲欢离合,蕴含了无尽的酸甜苦辣,让无数的
离乡人魂牵梦萦,让千万的流浪者肝肠寸断。

岁月荏苒,时光飞逝,随着科技的进步,互联网时代悄然而至。如今,人们大多已不再通过写信联络感情,人人手里都有了手机,一切都便捷了,远在天涯或近在咫尺,都可以打电话或微信
视频聊天,一个微信,一个电话似乎就会解决很多问题,但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好像淡漠了许多,感觉相互之间少了很多亲近。人与人的交往也像快餐一样,虽然顶饿,到底是少了许多小火
慢炖等在炉边的滋味。因为便捷如同快餐,失去了书写文字和写信那样的温馨和贴切。人们常说:文如其人。字迹中可以看出性格和情绪,在每一撇每一捺里面,都有写信人当时伏案的情
动,字迹像一条河流,穿越时空,潺潺流淌,那是一种感受水下的温柔。

我也很多年不写信了,但每每想起那个写信的年代,就会浮想联翩,感慨万千。一笔一划,那么认真,那么用心,那么动人。铺开一张纸,好像有一个人,就在面前,在身边,几页平平常常
的白纸信纸,忽然间充满了情意。拿起钢笔,心里的话对着纸说,心里的字写在纸上。信,又会被另一双手捧着,信里的话一句一句融入心底,信中的字迹浮现出灵动的形象……



张军,男,汉族,1976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文化,现任夏县总工会党组成员。本人多年来爱好写作,曾经在河津日报社担任记者,期间采编并发表各类新闻稿、散文等各类作品800余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在那个写信的年代 散文 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