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2号 发表于 2024-2-20 09:32:51

运城市文化强市建设工作迈出坚实步伐

这一年,新编蒲剧《忠义千秋》“晋”京了!

这一年,关公文化旅游节等节庆活动让观众流连忘返,回味无穷……展现文化繁荣发展的成果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一年,社会公众可现场参观考古发掘工地,聆听考古专家现场讲解……与文物近距离“接触”,对考古发掘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与理解!

文化建设是培根铸魂、凝神聚力的重要事业。2023年,运城市市紧紧围绕打造知名旅游强市这一目标,深入挖掘优秀文化内涵,推进文旅资源利用,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等,各方面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在此,让我们透过这样一份充满亮点的成绩单,检视文化强市建设迈出的坚实步伐,感受百姓不断增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以文艺精品奉献人民

“北风吼,夜色暗,雪花漫卷……几十年尽忠义,铠甲血染;几十年尽忠义,奔扫狼烟;几十年尽忠义,生死看淡;几十年尽忠义,担当如山。”2023年9月23日晚,蒲剧《忠义千秋》在运城会展中心精彩上演,上千名观众共享视觉盛宴。该剧是第二届蒲剧艺术周新时代新创剧目展演活动系列演出之一。全剧历史事件气势恢宏,音乐演奏大气磅礴,充分展现了关羽戎马一生的坎坷与辉煌,更通过一个个标志性事件让人感受到关公“忠义仁勇”的人格魅力。演出间隙,全场观众掌声雷鸣。眼花缭乱的表演绝活“跳叉”“跪搓步”等轮番上演,演员神态或欢乐、振奋,或悲痛、气愤,或沉思、抉择,赢得观众连连称赞。演出结束,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更有许多观众不舍离场,纷纷走上舞台和演员们合影留念……

在中心城区,第34届关公文化旅游节2023年9月举行,以“传承关公文化,共创现代文明”为主题,为海内外华夏儿女搭建了一个感悟关公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增进文化认同的平台;在国家大剧院,山西新编大型蒲剧历史剧《忠义千秋》2023年11月21日首次“晋”京演出,精彩亮相;2023年12月在省城太原,新编蒲剧《西厢记》等博得满堂彩,为期6天的展演,让省城观众看到了永乐宫壁画整体搬迁的奇迹,感受了红色经典《党的女儿》“初心犹未尽、热血化长虹”的革命气概,体味了大型蒲剧历史剧《忠义千秋》中关公的“忠义仁勇”精神,了解了现代戏《红白喜事》倡导勤俭节约、移风易俗的新风尚,领略了传颂近千年唯美浪漫爱情故事《西厢记》爱情之美、成人之美、各美其美、美美绽放的传统理念和戏曲文化;在河津,“奋进正当时 聚力谱新篇”2023年山西省群众文化活动通过秧歌舞大赛形式,传承和弘扬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在新绛,“秋季村晚”等活动成了演绎绛州乡村之美的舞台,带动了乡村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

2023年,全市节庆活动精彩纷呈,先后成功举办了关公文化旅游节、黄河金三角自驾露营旅游推广大会暨房车露营巡游活动,承办了文旅部2023“黄河主题旅游海外推广季”启动仪式暨“黄河文化旅游带精品线路”外文版发布仪式,组织举办了第二届沿“黄河一号旅游公路”自驾游活动,并编印出版了《黄河一号旅游公路自驾游指南(2023版)》。此外,我市五一假期组织举办135项系列文旅活动,中秋国庆假期组织举办110项系列文旅活动,运城市第三届大中小学师生书法展也于2023年10月1日至15日在市文化馆展出,充分展示大、中、小学书法教育成果,进一步推动书法教育进课堂。一年来,相关部门不断把可口的文化大餐送到群众家门口,持续锻造运城文旅节庆品牌。

数据显示,持续推进“五个一批”群众文化惠民活动对文化惠民深入人心有着积极作用。2023年,全市文艺小分队共演出17465场,完成年度任务的120.78%;乡土文化能人艺人共组织开展各类培训活动3604场,完成年度任务的133.48%;乡村文化带头人组织开展各类活动7055场,完成年度任务的126.43%;“免费送戏下乡进村”惠民工程完成2499场,全面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另还举办了“我有拿手戏”群众文艺节目大展演活动,《中条山上党旗红》荣获山西省“五个一工程”奖。此外,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四级名录建设,2023年新增52个市级非遗项目,新增30个省级非遗项目。越来越多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项目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新期待。

以优质服务塑造城市

弘扬地方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为助推“书香运城”建设,运城市积极推动开展“书卷里的运城”2023年运城市优秀传统文化暨全民阅读推广活动。“帆书·书卷里的中国”全国线下巡讲的首站于2023年9月10日在运举办。此次活动采取“线下大型读书演讲”的方式进行,特别邀请樊登、知名作家李蕾、《百家讲坛》于赓哲分享有关运城文化人文经典亲子教育等方面的内容,共有5000余人现场聆听了演讲,给广大人民群众呈现了一场精彩纷呈的阅读盛宴。通过他们独特的视角,大家近距离地感受运城文化、人文经典的魅力……

一年来,运城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日益完善,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继续免费开放,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扎实推进。

为助推“书香运城”建设,把“河东书房”打造成运城市公共服务领域的一个亮丽品牌,运城市持续推进“河东书房”建设。截至2023年年底,全市已建成“河东书房”48家,有力地推进了城市新型阅读空间建设和公共文化机构功能的提升。

与此同时,我市进一步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总分馆制建设,统筹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年来,全市县级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各县(市、区)分馆图书相继录入总馆系统,基本实现了县级范围内联合编目、通借通还、信息交流等业务合作和资源共享。各县(市、区)制定完善了自己的公共文化服务目录,明确了服务项目、内容、标准等,并以“菜单”形式向社会公布。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广泛开展全民阅读推广系列活动,积极营造读书氛围,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融入广大群众日常生活,面向不同群体开展差异化的公共文化服务,充分保障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和流动人口等特殊群体的文化权益。2023年2月,山西省“全国第七次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在我市河津、新绛、临猗、永济等地开展实地复评工作。专家组对运城市图书馆的各项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尤其是对河津、新绛、临猗深入拓展图书馆延伸功能工作和图书馆矛盾纠纷调解、心理咨询等工作给予高度评价。11月,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第七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结果公布,运城市临猗县图书馆、新绛县图书馆、平陆县图书馆、芮城县图书馆、永济市图书馆、河津市图书馆上榜“国家一级”,其他县(市、区)图书馆上榜“国家三级”。运城市13个县(市、区)图书馆此次分别被评为一级和三级图书馆,是对运城市图书馆在服务、管理、资源等方面的肯定和鼓励,标志着运城市图书馆的全民阅读文化阵地建设更具规模,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实现新跨越。

以活化利用焕发光彩

从“监测关帝庙琉璃影壁、铁器及石质附属文物”到“实施古建筑彩塑壁画数字化保护工程、文物数字化保护工作”,再到为文物的“容颜永驻”提供技术支撑,逐步去实现文物的实景化展示……文保监测设备的引进,让解州关帝祖庙、芮城永乐宫等焕发新光彩。

去年9月开展的“观妙入真——永乐宫艺术展”,由广东省博物馆(广州鲁迅纪念馆)与山西省永乐宫壁画艺术博物馆合办,吸引观众驻足观看。整体画面气势浩荡、近300个人物神态各异、笔触劲健而流畅……展览中,运用3D打印技术“临摹”的永乐宫三清殿《朝元图》,让观众近距离品味壁画之美。

运用数字化与现代技术保护珍贵文物的,不仅是芮城永乐宫。解州关帝祖庙去年与高校院所开展相关课题研究,推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工作,研发文物数字化藏品,推进文物活化利用。同时,通过举办联展、巡展,充分提高馆藏文物的展示利用水平,让古老的建筑,以新创意创造着新价值。

无独有偶,芮城坡头遗址举行了公众考古活动。此次活动是市文物局组织开展的“国宝第一市 天下好运城”大型公众考古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介绍,此次活动时间为2023年10月20日至12月10日,公众可参观的考古发掘工地有夏县辕村遗址、绛县西吴壁遗址、夏县东下冯遗址、闻喜上郭古城与邱家庄墓地、芮城坡头遗址、垣曲北白鹅墓地等。社会公众参观考古发掘工地,聆听考古专家现场讲解,观看考古发掘成果展板,近距离观摩考古现场,各考古发掘工地项目负责人还在运城博物馆作考古学术报告。“大型公众考古活动对普及考古知识,推进研究阐释,让文物‘活’起来,使广大群众感知运城厚重悠久的历史文化,提高全民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意识有着重要作用。”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说。

据悉,运城市加快推进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工作,2023年共完成94项配合基本建设用地的考古调查勘探工作,勘探面积共292万平方米,为全省最多;积极申请文保项目资金,运城市2023年争取上级文保资金6153万元,包括国拨资金5119万元、省拨资金1034万元;申报2024年度文保项目146个,申请资金2.74亿元。同时,持续抓好永乐宫、解州关帝祖庙、司马光祠、广仁王庙和万荣后土祠5处国宝级文物单位的活化利用,积极参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高标准举办第三届中国考古学“西阴论坛”,开展“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夏文化研究”等重大研究,组建成立运城市考古研究所,全面打造晋南区域考古中心。

运城市传统文化资源丰富,现有1600多处名胜古迹和文物旅游景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量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一。“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不断提升运城文化软实力和文明新高度,需要我们积极探索、开拓创新、主动作为,真正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努力建设知名旅游强市,谱写新时代运城文旅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 赵卓菁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运城市文化强市建设工作迈出坚实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