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市提升空气质量,从工业企业、扬尘、散煤、机动车4个方面开始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拥有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家园,是人们的共同心愿。生态环境的改善,使广大市民拥有最切身最扎实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新年新作为。近日,从运城全市生态环境保护暨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获悉,今年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以创建黄河流域(运城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为牵引,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从提升全市空气质量、实现“一泓清水入黄河”、巩固土壤环境安全防线等方面发力,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助推运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运城。
蓝天方面:全面提升空气质量
今年,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将重点从工业企业、扬尘、散煤、机动车4个方面开展综合治理,全面推动运城市空气质量提升。
工业企业方面,6月底前,推动耐材、玻璃、石灰、矿棉、印刷企业达到国家最新标准,闻喜金属镁行业完成无组织治理,涉VOCs企业完成提升改造。10月底前,完成高污染排放的高炉、矿热炉等设施淘汰工作,持续推进焦化、水泥、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
扬尘方面,积极沟通城管、住建、工信部门,切实把PM10降下来;优化国控点包联专班机制,包街、包段、包店、包户到人,全天候巡查,及时解决各类污染源问题。
散煤方面,要加快制订“散煤清零方案”,淘汰重点区域35蒸吨/小时燃煤锅炉,督促供热企业9月底前完成全面检修,10月底前完成“1+5”重点区域散煤清零,盐湖区全域散煤清零,各县(市、区)在完成散煤清零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禁煤区”范围。
机动车方面,中心城区运输、环卫等车辆全部完成新能源替代。盐湖、永济、河津、临猗、万荣、稷山、新绛、闻喜、平陆、运城经开区5月底前出台年度新能源车替代计划。9月底前,“1+5”重点县(市、区)在原划定的非道路移动机械禁用区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范围。
碧水方面:实现“一泓清水入黄河”
汾河流域,要加快推进“一泓清水入黄河”项目建设。要用好在线监测、监控系统等科技手段,紧盯重点时段、重点排口,采取强化管控措施。
涑水河流域,要重点处理好“当下改”和“长久立”的关系。一方面,要积极协调盐湖、永济等沿线县(市、区),落实属地监管责任,强化汛期管控,建设应急处置设施,严禁超标水体进入涑水河。另一方面,要加快推进沿线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规范人工湿地运行管理、提高运行效率,确保入河排污口COD达到20毫克/升以下。
黄河干流,持续开展黄河干流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攻坚行动,沿黄8县(市)要加快实施今年需完工的18个黄河干流综合治理项目,确保项目尽快建成达效。
此外,要重点抓好饮水安全保障,围绕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打包谋划项目,全力保障水生态安全;要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谋划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确保农村污水集中收集、达标排放。
净土方面:巩固土壤环境安全防线
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启动第二轮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和问题整改,对关闭搬迁并纳入优先监管清单的22个地块开展重点监测,开展重点建设用地违规开发利用清零行动。
强化固体废物管理,以环境敏感区为重点,开展“清废”行动,科学规范处置南风化工钡盐公司75万吨历史遗留固废,推进垣曲县华兆住工(运城)公司年综合利用北方铜业50万吨尾矿项目,加快中铝新材料公司消化赤泥120万吨项目。
持续开展“双打”专项行动,对非法堆存、转移、倾倒、处置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等环境违法行为严查重处,形成震慑。
注重地下水保护,3月底前完成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工作,加快推进盐湖高新区、风陵渡经济开发区、新绛经济技术开发区3个园区详细调查工作,根据调查结果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水质稳定达标。
项目是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压舱石”,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要谋划实施一批对环境指标提升有直接作用的大项目、好项目。加快推进盐湖生态治理与产业融合发展(EOD)模式、西塬湖水生态综合治理及开发EOD、盐湖水质保障及生态修复、伍姓湖水质提升及生态修复等项目入库工作。同时,对正在实施的项目要强化全过程监管,加快建设进度,提高预算执行率,让项目资金最大化发挥治理效益。
记者 祁克宁 赵雪
摄影 记者 薛俊 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