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啊坏呀 发表于 2017-12-22 18:34:19

篆刻中的“勾”“连”


勾連在篆刻里有兩層意思。一是指相互勾通聯繫,做動詞解。二是指印章的某些字中出現的極短的起聯通作用的小構件,作名詞解。
勾連出現的作用有兩個,一是指明線條筆畫走勢,二是增加勾連部分和所對應部分的聯繫,從而使兩部分不致鬆散。
在元朱文中最常使用的增加字和字之間關係的手段便是穿插,而勾連,則實際是穿插的一種。因此勾連所適用的範圍多數便是元朱文中。陳巨來的印章被譽為當代元朱文第一,其元朱文的設計往往不存在無禮之處,因此本文以陳巨來的元朱文為例,討論下勾連這種手段在元朱文中的使用問題。

大風堂珍藏印。如圖中所示,藏字左上角、印字右上角、風字左上角所標註的部分即是勾連。勾連所產生的部分往往是一個字的主筆,或者某個偏旁部首的主筆。在多數情況下,勾連產生的位置是字的上部,勾連部分穿插到上部文字和該文字形成的空間內,在直觀上的表現是拉近了兩個字之間的距離,增加了兩個字之間的聯繫。又由於勾連的部分往往極短小,因此也不會破壞兩個字的收尾筆畫間的空間設置。

在此印中珍的部首王字收縮后在其下部產生了一個相對較大的空間,藏字的勾連穿插到這部分空間后藏字的最上部與珍字的最下部便基本在一條水平線上了。在整個印章中此上下二字的聯繫便有了。風與大字間的處理也是一樣的道理。

印字勾連部分右側為一水平開放性線條,所謂水平開放性線條即此線條的筆法走勢沿水平方向是可以無限延伸的。而在左右兩個字中,如果在水平方向上都出現這樣的開放性的線條,並且相互穿插,便會增加該水平線條在此水平方向上的重量。在該印章中並沒有出現大的水平方向起支撐作用的主筆,因此這種情況是要避免的。並且印字的上半部是穩定的,不需要穿插到右側堂字上部形成的空間內以支撐起自身,他需要的是增加和上部文字間的聯繫。綜上便是此處運用勾連的原因。

趙叔孺氏珍藏之記,為安持極經典的一方印章。通過對每個字字形的處理使整個印章錯落型章法表現的極為經典。各個字之間的聯繫也極為緊密。此中就有某些小勾連手段的使用。如圖。趙、藏、孺、記分別作密部,珍、叔、之、氏為疏部。印章中三個勾連的設置均在疏密相交的部位,其作用均為穿插到上下文字所形成的空間,增加上下的聯繫。藏字在印章中因章法的需要壓縮橫向筆畫間距離,形成密部。壓縮后藏字所佔空間也相應的變小。而與之產生對比的珍字則需要拉伸豎向的筆畫,產生疏部。藏字勾連的設置正好增加了藏字在印章中所佔的空間,有沒有改變其作為密部的設置。記、氏二字勾連的設置也起到了相同的作用。尤其記字,位於印章的左下側,雖作為密部,但若過分壓縮便難以承受上部文字造成的壓力,產生過分的逼仄感。下圖為去掉印章中勾連后的效果,其中所失知者自是一目了然了。

在元朱文中線條間也是有虛實的呼應的。勾連作為一種短促的線條存在是呈開放式的。因此勾連的使用還會和印章中較短促的線條以及其他的開放式線條收尾的虛部產生呼應關係。這是勾連作為印眼存在的意義。

在白文中的某些特殊場合勾連也是可以出現和使用的。如李氏之寶中的氏字。由於氏字需和左上角之字呼應,因此處理的較舒朗,筆畫間留紅部分較大。這就需要李字下部也有較大留紅來完成上下的銜接。勾連的存在便在沒有破壞銜接留紅作用的前提下又增加了上下的聯繫,使兩個字不致鬆散。尤其勾連又恰處在邊框位置,和上部李字靠邊豎筆也有了承接,承接部較小的留紅部分使勾連的作用更加的明顯了。
勾連是一方印章中最短促的線條,當下學安持的印人中雖然也有使用,多數卻忽略了其設置的位置和作用。本文是經驗之談,旨在提起對這最不起眼的線條的重視,至於如何合理的使用則需要諸看官在實踐中總結出自己的看法和規律。畢竟我自己還昏昏呢,更如何使人昭昭。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篆刻中的“勾”“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