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明张嵩村人乔应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2-16 10: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乔应甲(1559年—1627年),民间尊称“乔阁老”,字汝儁,号儆我,山西临猗张嵩村人,明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乔应甲.jpg
不畏权贵,秉公执法。乔应甲作为御史大人奉旨巡抚陕西时,众多百姓纷纷拦路状告曹应祥。曹应祥是明朝曹太师的儿子,皇上爱妃的弟弟。他仗着皇亲国舅的身份,勾结官府,横行霸道,中饱私囊,奸淫掳掠,是一个无恶不作的地痞恶霸。乔应甲身着便装,骑着毛驴,到街头巷尾,挨家挨户私查暗访。掌握大量的铁证后,乔应甲立即命捕快将曹应祥捉拿到案。听到巡抚大人捉拿曹国舅,陕西官员一方面惧怕曹家位显势大,另一方面怕案件牵涉到自身,于是纷纷前来说情。乔应甲正色道:“朝廷设官,原以为民,这‘为民’二字何重!吾看小民之冤屈,何忍做那不仁不义、贪赃枉法的‘父母官’!”为怕事情有变,乔应甲即刻下令,在长安城钟楼下,公开审判罪大恶极的曹应祥。审清罪行后,立即下令将其杖毙,就地正法,为长安城除了一大害。百姓们无不称快,齐呼他为“铁面御史”。

清正廉洁,刚正不阿。乔应甲奉命到淮扬巡视,冤民们纷纷向他投诉当地一家姓李的大户强占良田。李大户听说此事,夜里偷偷派人送来贿金。乔应甲严词拒绝,将其赶出大门。李家人不死心,又请州官帮忙说情。乔应甲大怒,从严惩处了李家,命他退回了百姓的良田。看到乔应甲严明行事,软硬不吃,大小官员便将礼转送给他家乡的老父亲。乔应甲老父亲严词谢绝后,又急忙写信,差人日夜兼程送往徐州,要乔应甲“恪守祖训,以养其廉,勿辱门风”。乔应甲深知老父亲的良苦用心,连夜撰写“训廉谨刑”一文,以此自勉,并劝谏百官“莫道送来受礼易,要知收去徇情难”。从明末到清末,乔应甲家族中所出进士、举人、贡生多达百余人,无一人贪污腐化,家训传承直到今天。

疾恶如仇,爱民如子。乔应甲初涉仕途,看到京城贪腐横行、骚乱不堪,便仿照唐十渐规为“巡城要务”条例,向万历皇帝上疏。皇帝看后非常震惊,下令严肃治理,京城社会秩序才得到安定。明朝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乔应甲巡视淮阳,为了揭露总漕淮抚李三才贪赃枉法的恶行,便整理了“五奸十贪”的罪状,写在木板上传示各衙门。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乔应甲看到李三才依然逍遥法外,又向皇帝连上两疏,列举李三才“五奸十贪”的事实,直到李三才被正式罢免。一次,乔应甲往返京城,路过平定州,看到灾害之年老百姓因饥饿卖子卖妻,于是慷慨解囊、捐资赈济,救活妇女儿童1400余人。百姓为谢恩德,在平定州为乔应甲建祠立碑,写匾额“奇行高义”。1610年,乔应甲调任浙江道监察御史。当时,朝廷朋党之争愈来愈烈,乔应甲多次遭到诬陷。父母相继去世后,他便借丁忧之名,在家乡一住就是13年。在此期间,他目睹国难民困,建议当地官吏调整田赋,消除积弊,又捐资疏浚涑水河,开挖蓄水池,为家乡办了不少好事,深受老百姓的爱戴。

乔应甲为官35载,一生著作颇丰,计有《便民实政》《三实奏章》《看山集》等,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楹联文集《半九亭集》。乔应甲运用楹联这一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讴歌家园山水,抒发人生感悟,特别是数百副廉政警联,更是语重心长、发人深省,对广大党员干部和民众都具有极强的镜鉴作用。

正因为乔应甲有着家国情怀和天下情怀,他才能一辈子怀着一颗公心,始终保持廉洁自律、爱民为民,为他赢得生前身后名。在强权当道的封建社会,乔应甲不怕丢官位、不怕掉脑袋,敢于向权力挑战,这是一种多么可贵的精神。

广大党员干部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保持清醒的头脑,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惩恶,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当好新时代的人民公仆。

南辽 整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15 01:41 , Processed in 0.043056 second(s), 1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