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永济虹光蒲剧团发展沿革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5-5 11:40: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虹光蒲剧团一代名伶王存才《挂画》剧照.jpg
虹光蒲剧团《海瑞参严嵩》海报.jpg

永济虹光蒲剧团,原为永虞县虹光蒲剧团,“文革”中一度更名永济虹光蒲剧团。该团历史悠久,阵容强大,堪称三晋戏剧舞台上一支生力军。70余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一代又一代“虹光人”披星戴月,默默奉献,用心血与汗水浇灌出绚丽无比的梨园之花,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雨过天晴飞彩虹

永济地处黄河中游,为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这里人文荟萃,唐多文士,宋多画家,明多官宦,清多艺人,如薛四儿、祁彦子、任金祥等堪称梨园英华,声名远播。发源于本土的蒲剧,又名“蒲州梆子”,俗称“乱弹戏”,其扮相英俊潇洒,唱腔热情奔放、细腻婉转,做派刚健明快、张弛有度,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永济虹光蒲剧团成立于1948年7月。老一代“四大名旦”的王存才、冯三狗,老青衣姚庚寅(白菊花)、李玉成(翡翠玉),蒲剧第一坤角冯银娥,名净马初生,名丑“晋南丑”(吕庚仁),小(武)生董银午,小生王福奎、贾悦发,须生屈兴成、杨天保、王占奎,净角王斗斗等都曾在该团从艺。

1947年4月23日至25日,虞乡、永济县先后解放,1947年9月15日,两地合并为永虞县。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永虞人民深切体会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他们积极发展经济,厉行生产节约,为西北野战军提供了大量物资兵员,为保卫革命根据地作出了积极贡献。此后,永虞人民全力支持“三打运城”“解放临汾”,支援刘邓大军和陈谢兵团解放大西北战斗,受到高度赞扬。

1948年年初,新成立的永虞县人民政府,为配合全国革命形势发展,宣传党的新解放区政令,决定一年一度的“龙王庙会”(农历六月初一至初三)在赵伊镇搭台唱戏。为此,县政府成立了以贺奉先为首的领导组,并责成县文教科长韩刚以此次演出为契机,筹备成立一个专业剧团。

热心于戏曲事业的韩刚踌躇满志,欣然受命,他骑自行车一个一个地登门拜访,热情诚恳地聘请演艺名流。在他的积极动员下,须生杨天保、鸿典、周全胜,大净陈玉元,小生贾悦发、樊仰池,正旦王宽心、元娃,老生任闷桶等一批知名艺人欣然接受邀请。大家将操场当舞台,以教室为住所,同心协力,日夜排练,仅十余天,便筹划出一台名家荟萃、行当齐全的“戏曲大餐”。

当时的永虞百废待兴,饱受国民党压榨、欺凌的百姓热切向往美好生活。“赵伊镇要唱大戏!”的消息一经传出,舞台下面很快摆满了桌椅板凳,有人为占个靠前的位置,天不亮就起身赶往目的地。一时间各条道路上车水马龙,熙熙攘攘,人们扶老携幼,争先恐后。

六月初一上午10时,贺县长亲临祝贺、韩刚负责指挥的专场演出正式开始。早就憋足了劲的演员们使出浑身解数,文工武略,各显绝技,台上异彩纷呈、高潮不断,台下观众如痴如醉、欢声雷动。

演出期间,人民群众就像过节一样,有的人家距赵伊镇较远,干脆跻身亲戚处,有学者被挤得丢了礼帽,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三天热闹,不请自到,渴了醪糟一碗,饿了吃块馍干……”

六月初四,庙会演出刚一结束,韩刚便给艺人们传达了县政府的决定,他开门见山地说:“现在永虞人民解放了,都想看到更多更好的戏,咱们这几天开了个好头,县里决定以这个班底为主,成立一个蒲剧团。这个剧团叫什么名字呢?我征求了多方人士的意见,大家认为,共产党领导我们翻身解放,就好比雨过天晴,天空中飞起一道彩虹,发出象征吉祥如意的奇光异彩……”经过热烈讨论,并报县政府批准,永虞县虹光蒲剧团应运而生。

开天辟地树新风

1948年8月24日(农历七月二十),永虞县虹光蒲剧团在张营镇举行建团后的首场演出,为提振士气,还特邀了享誉秦晋豫的一代名伶王存才。老百姓有了自己的剧团——这一永虞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盛举,在当地产生了“家家锁门,村村空巷”的热烈反响。一阵紧似一阵的鼓乐,一波高过一波的欢呼声,映衬出“共产党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的社会风貌。在其后的“百里行”演出活动中,虹光剧团一炮打响,撂红晋南。冯三狗、竹叶青、刁玉芳、红菊花、白菊花、黄菊花的加入,更为虹光蒲剧团的艺术根基打下了坚实基础。

1950年4月15日,永、虞分县,在上级协调下,解虞县政府高风亮节,忍痛割爱,虹光团也更名为永济县虹光蒲剧团。

1958年11月20日,永济、临猗、解虞、安邑四县合并为运城县,虹光蒲剧团接受改制,成为运城县戏曲公社(蒲剧团)。

1961年5月,晋南复置永济县,永济县虹光蒲剧团名称得以延续,演职人员队伍基本无变化。

早在1953年8月,永济县就创办了戏剧学校,负责人为虹光剧团文化教员李文昭。辅导教师有“晋南丑”吕庚仁、杨天保、正旦“翡翠玉”李玉成等。学员中成绩突出者有须生杜义功,旦角卫砚侠、贾淑兰,小生杜金芳,丑角王民孝等。

1958年6月,剧团招收了第二期实习生,教师为老艺人吕庚仁、冯三狗、马初生、刁玉芳和任生发等。学生中成绩优秀者有梁可婷、薛克俭、祁玉文、段茂盛、马秋成等。

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虹光剧团受到冲击。1967年4月解散,7月恢复,一度改称“红光蒲剧团”。1977年恢复原名。

1994年元月,永济撤县设市,虹光蒲剧团更名为永济市蒲剧团,不少观众至今还称之为虹光蒲剧团,足见其影响之深远,观众对其感情之深。

名家荟萃出珍品

永济虹光蒲剧团成立伊始,诚邀当地名角及返乡知名老艺人加盟,使得剧团艺术力量雄厚,演出剧目丰富,创造了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成为誉满秦、晋、豫、甘、蜀、蒙等蒲剧流行地域一支艺术劲旅。其中较为突出的名家有:

“晋南丑”,本名吕庚仁,1892年生,原籍河南,后定居永济石桥村,工小丑。抗战前夕,他赴西安晋风社献艺,并担任过班主,因性情耿直,曾与宪警据理抗争,致双目失明。他坚持锻炼,不弃舞台。新中国成立后,他一直在虹光团工作,王民孝为其得意门生之一,1977年离世。

翡翠玉,本名李玉成,生于1910年,原籍曲沃,后落户永济东开张村,工青衣。其扮相俊美,台风严谨,在蒲剧青衣行中有较高造诣。他对蒲剧旦角台步进行了大胆创新,改碎步为阔步,动作大方潇洒,不拖泥带水,1948年后一直供职于虹光团,1972年辞世。

陈玉元,生于1919年,又名东元,永济西胥村人,工大净,17岁拜名净王斗斗为师。1948年8月加入虹光团。陈玉元扮相威武,嗓音如雷,富有激情,以演黑头和白脸戏闻名,被戏称为“黑脸白脸全能演,忠臣奸贼都能行”。名净张大发为其高徒,2001年离世。

精神文明立新功

永济虹光蒲剧团被誉为“人才摇篮”,先后为地级剧团输送了张大发、王天明、王民孝、赵月华等尖子演员。其新生代杜义功、梁可婷、苏满屯等,都曾在省、地戏曲调演中获奖。他们为数众多的看家戏、拿手戏,如《假金牌》《忠保国》《秦香莲》《青蛇传》《红桥风雨》《乾坤啸》《杨继业争亲》《柴郡主挂帅》《妈妈的婚事》《秦香莲后传》等数十个优秀剧目,深得广大观众的青睐。

王天明(1929~1998),永济董村人,工须生。1942年投师杜清秀,成为杜派艺术传人。1949年3月在永济东开张村加入虹光团。1960年调入晋南蒲剧院青年蒲剧团,任演员队长。1963年4月,随晋南蒲剧院青年团赴京演出。1970年临运分专后,王天明留在了平阳。他饰演《空城计》里的诸葛亮,为观众喜闻乐见的戏剧人物。他的唱腔音色优美,行腔有味,吐字清晰,入耳动听,在戏曲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张大发(1933~1994),永济风柏峪村人,工大净,国家二级演员,省戏剧家协会会员。1949年到虹光团当茶炉工。有一次演出,恰逢《空城计》剧中司马懿扮演者因故缺席,张大发主动要求替演,获得了出人意料的成功。1954年到西安向秦腔名伶学成《铡美案》。1959年被选入晋南蒲剧院青年蒲剧团。

苏满囤,生于1934年,原籍解州,后落户永济孙常村,工大净,省剧协会会员。他身材魁梧,工架稳健,动作规范,声音洪亮,获京剧名家于智魁赞许。后调入虹光团。曾任永济县五届人大代表、政协六届委员。2006年逝世。

永济虹光蒲剧团之所以久盛不衰,得益于党的政策和各级主管部门大力支持。在历次竞赛、评比演出活动中,剧团获得了大量的荣誉与奖励。时任地区文化局主要负责人的张旭林,原永济县文化局局长、著名作家王西兰等,都曾在百忙之中为剧团加力,精心编排了不少剧本和节目。

虹光蒲剧团一贯重视培养新秀,补充后备力量。1976年到1984年年间,剧团与戏校紧密合作,先后培育出200余名戏曲人才。李英杰、杨焕育、贾俊杰等先后担任校长。优秀教师贾淑兰、李少春、任爱卿、朱宏斌、于蕴芝等呕心沥血,身体力行,深受学员拥戴。

永济戏校二期学员梁可婷,国家二级演员,原籍解州,后迁永济,工小旦兼刀马旦、青衣。她1960年参加运城县戏曲公社蒲剧班,师承老艺人冯三狗、刁玉芳。1961年进入永济虹光蒲剧团,后担任副团长。梁可婷扮相俊美,表演大方。她在其代表剧《杀狗》中饰演的焦氏,继承了前辈王存才、“月月鲜”的表演套路,又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风格。她在《秦香莲后传》中的精彩唱段,宛转悠扬,悦耳动听,有如洞箫沁人肺腑。梁可婷在《三打白骨精》里的变脸与武打动作,神秘莫测,有板有眼,令名家与观众赞不绝口。

著名板胡演奏家王传经,13岁考入虹光剧团,师从当红琴师黄应福。他为人诚笃,勤奋好学。夏天蚊子多,他就提前为老师准备好茶水和清凉油;冬天寒风劲,他专门为师傅买了羊皮护膝。黄应福深深地被这位徒弟的诚心所感动,毫无保留地向他传授了板胡演奏的知识和技巧。在为王天明的《空城计》伴奏时,王传经反复思考,不断实践,摸索出最佳的伴奏方法,使观众欣赏到婉转而优雅、流畅而地道的王派唱腔艺术。

永济虹光蒲剧团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史,时刻紧跟着党和国家前进的坚实步伐。为数众多的艺术家们励精图治,无怨无悔,将毕生精力献给了所热爱的戏曲事业。广大人民群众将会永远记住他们!


姚俊虎/文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12 04:20 , Processed in 0.049374 second(s), 1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