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当前书法批评四弊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0-19 15:37: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书法批评,它不仅有其指判书法艺术得失、揭示书法活动规律、促进创作繁荣的功能,且本身就是有着独立的思想文化价值乃至艺术价值的创造。但在当前的书坛中,书法批评却表现着各种各样的弊端,或是从个人审美好恶对书法作品或者是对书法创作主体作即兴式评点,缺少理性分析,或是脱离实际的“胡吹滥捧”及空洞无物的公式化评论。这些批评的共同问题就是过于浅显,缺乏深度和理性分析,没有将书法批评当成一种独特的精神创造活动认真对待。

  其一,狭隘晦涩的批评立场。在一些书法批评文论中,当论者概括某一书家的创作成就时,长篇大论的多是书家“获了什么奖”,而谈及属于艺术性的“作品”时,则显得思路狭窄,语言贫乏。正面肯定的无非是“心不厌精、手不忘熟”,“结构灵巧,技法娴熟,点画独到”,“线条灵动、流畅,富有情趣”、“漫不经心,随意所适”,“质朴无华、含蓄蕴籍、气韵生动、境界高远”之类千篇一律,几乎可以挪用到任何一位同类有成就的书家身上,或者是一幅类似风格优秀作品上的套话。讲不足,也不外是“结构松散,行笔缺乏轻重缓急”之类。这是一种没有判断的判断,没有自己的批评立场的批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一种最为安全的批评,这样,既不会得罪书法创作者,又不会使自己露怯,但同时它也是一种最为平庸的批评,因为当论者失去了判断的自信和能力。这种批评的特点是晦涩、含混、在语言上绕圈子,它与批评家最可贵的艺术直觉、思想穿透力和作出判断的勇气等品质无关。

  其二,随意浮躁的批评向度。书法作品是书法家审美意识形态的线条造型艺术表现,同时,书法作品又是极具个人色彩的精神产品。它不是为适合某人的口味而创造出来的,而是书法家的字与由这些字所组成的那种境界和他所体现的那种格调的结合。因此,书法作品中总会包含着千差万别的个人才情和风格。这是书法的规律,也是书法的现实。作为书法批评,我们就得尊重这个现实和规律,而不是以某种固有的甚至僵化陈旧的标准、以个人的好恶和口味去评判一个书法家或者是一幅作品,特别是新出现的书法现象或者是自己不喜欢的那种类型作品。但现在书坛中的个别书法批评, 常以个人审美好恶的角度对书法作品及书家作即兴式评点,缺少理性分析。在这些评论文章里,当论者缺乏理论的严谨,缺少批评的真诚与严肃,还有一些评论文章对作者的作品及作者本人不深入了解,就敢随意放言,就敢率性而谈。这类文章缺少起码的批评良知和书学的严谨,充斥了太多的口水,不但失去了书法批评的意义,也使批评的严肃性大打折扣。这种评论表现出了套路化、刻版化的趋势,而且成为远离艺术评判和书法大众的小圈子里的自言自语。 其三,曲意逢迎的批评方式。与当前书法网络中的“棒杀”式及“谩骂”式的批评相反,书法批评的另一种弊端是脱离实际的“胡吹滥捧”。对于评论对象的本身,一位初出茅庐、才获了几个奖稍有影响的爱好者,往往也会很轻易地被冠之以“书坛新星”,甚至“著名书法家”。只不过小有成就,而被捧为“大家”的,亦不乏其例。这些评论就径直让人感到有阿谀名人之嫌了。若按这样的“捧论”,中国书坛上“一流的书法大家”该是俯拾即是了。但真正算得上值得推荐的优秀书法家,到底有多少,书法大众心里大概是最清楚的。有些书法家,确实有一定的艺术造诣,也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但其一幅并非十全十美的作品,往往被我们的评论家捧得天花乱坠。此外,在某些当论者的笔下,书坛领军人物的作品,往往更是被夸赞为顶峰之作,甚至书写时的笔误,也被说成是有意为之的匠心所在。
  其四,空洞无物的批评文体。书法批评,作为一种理论文体,其价值高低当然首先在于它是否以独特的理论眼光,对有关书家或作品作出科学精当的评析。但真正优秀的书法批评,本身就应有书法理论价值和书法艺术本身的光彩。书法批评中理论、艺术价值的体现,除了应该是自我生命灵性的展现之外,还应表现在批评文体的个性化及批评语言的生动形象等方面。但从整体上来看,当前的书法批评,不仅体式机械呆板,较为单一,语言文字也大多干瘪生硬,枯燥乏味,且散乱芜杂,空洞无物,缺乏个性。具体而言,主要表现为以下特征:板块组合,如系肯定性文章,通常是由书家简介、作品分析、存在的不足三大块组成,即首先是对有关书法家的创作或某一作品的进行复述性阐述,然后将其套入“通过……反映了……表现了……”的公式,从中得出某一肯定性的结论,继而是关于书家及艺术风格之类的所谓“艺术”归纳,然后通过“当然”“也还觉得不无遗憾”之类的转折语,指出其不足。如系否定性文章,通常也是由这样三块组成:书家简介,依据书坛中的某些材料及相关的预定理念阐述其不足,然后分析其作品的缺点,并进而对其艺术性否定等。这类文章的用语,也多是千人一腔,众口一词。在肯定性的文章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语汇是“遍临百家”、“厚积薄发”、“时代气息”、“有着极强的艺术震撼力”、“白璧微瑕”之类;在否定性文章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语汇则是“单调”、“刻板”、“追逐时好”、“取悦于人”等等。这种公式化、板块化的评论,虽然早就令人生厌,但在我们目前的批评文论中,仍是比较常见的体式之一。
  在上述书法批评的弊端中,我们洞悉了书法批评理论泡沫的产生源于当论者不负责任地抛售大概念,了解了当前个别书法批评浮躁、泛化、规则匮乏的原因在于游离于艺术规则之外,在恍然明白了责难的背后又的确让我们体会到了一种深切的危机意识和责任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10 01:16 , Processed in 0.039311 second(s), 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