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剪纸名家卫爱良一把剪刀讲述多样人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7-12 12:0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卫爱良.jpg
一把剪刀一张纸,一双巧手剪出世间百态。在75岁老人手里,红纸在指尖上下翻飞,大小不一、层次交错、变化繁复的花纹看得人眼花缭乱,还没有看清楚来龙去脉,一幅栩栩如生的作品就呈现在眼前。
《过年》——腊月三十吃饺子 .jpg
这位老人就是我市著名的剪纸名家卫爱良,多年来积极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热心公益、沉浸创作、注重传承,用剪纸记录时代,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巧巧手”。

“巧巧手”这个称号是从卫爱良少年时起就跟着她了。卫爱良是夏县苏庄村人,晋代书法家卫夫人的后裔。许是一种血脉与精神的自然延续,卫爱良自幼就对传统艺术有着一股执着的追求和热爱。
方舱医院护士带领做八段锦.jpg
6岁的时候,卫爱良就喜欢上了剪纸。“我小时候,奶奶和姑姑就是村里有名的巧手。我看着她们剪刀一转就是一个花,觉得非常神奇,就开始缠着奶奶要学剪纸。”卫爱良说,“正月是水仙、二月是杏花、三月是桃花、四月是海棠和牡丹、五月是老虎和石榴……我就一个花一个花地跟着奶奶学。”从那时候开始,她的口袋里总装着一把剪刀,走到哪儿剪到哪儿,同时还养成了处处留心、处处观察的好习惯。

在之后的学习中,卫爱良慢慢接触了画画,这使她的剪纸技艺更上一层楼。她告诉记者:“以前是想象着剪,万一想错了就得从头再来。学了画画以后,不光减少了失误,还能剪出更大更复杂的作品。”在剪纸前,她常常会用铅笔打个底稿出来,这样,作品中人物的灵动、细腻,事件的具体、形象等,都能做到心中有数。
过年》——腊月二十三祭灶 .jpg
通过剪纸,卫爱良还给村民的生活增添了无数的乐趣。“村里经常没有电,孩子们也没有什么娱乐活动,我就给我女儿剪了‘媳妇簸米’‘猪八戒背媳妇’等,到了晚上贴在窗户上,只要点上一根蜡烛,并将蜡烛上下左右来回摆动,窗户上的人物就‘活’了起来。”那些年,每次天一擦黑,村里的孩子们就呼朋引伴地去卫爱良家“看电影”去了。

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创作,卫爱良的剪纸作品达到了数千幅,形成了花鸟人物、红色故事、河东民俗、国家重大事件等多个系列。
送上头糕 .jpg
《医保到山村》颂扬的是农村医疗保险新政策出台后,有些人可免缴费,有些病可免费治,广受群众的赞扬,卫爱良老人也发自内心的喜悦,于是剪出了这幅场景繁杂、人物众多、热闹非凡的作品,曾获第三届国际剪纸艺术展金奖。

老人创作的《四代人回娘家》,充分表现了随着时代的变迁,回娘家使用的交通工具也相应随之变化。同样是车,四代人截然不同,祖辈用马车,父辈用自行车,我辈用电动车,后辈用汽车。村旁的大柳树尚是见证,路宽了,人不同了,车不一样了!用这一对比的方法歌颂了新时代,赞扬了新生活。

民间的剪纸,大多反映逢年过节,婚生嫁娶,寿诞喜庆之事。老人也通过剪纸,回忆自身美好的记忆,创作了《迎亲》《过年》等反应河东民俗的作品,而且几乎每幅剪纸都是一连串故事,仿佛一首首歌谣勾起人们的回忆,引起人们的联想,唤起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展望。

除了反映农村生活、民风民俗、时代变迁的作品,老人还剪出了《众志成城重建家园》《中国在腾飞》《新二十四孝》等,以“优秀传统文化”“家规家训”“核心价值观”为题材的作品,传播正能量,并多次在国内外斩获各种大奖。

有人曾经问老人,对着一张纸,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是很无聊的一件事,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呢?卫爱良笑着说,剪纸自有它的乐趣,“剪完之后看见自己的作品,那种开心的感觉是无法描述的”。

“剪纸目前也以文化礼品的形式出现,比如像团扇、壁画等装饰品,今后还会更多地与日常生活相融合。这样,剪纸这门技术就能得到更好的传承。”卫爱良满怀信心地说。

张国平 王露/图文

相关帖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13 11:45 , Processed in 0.055128 second(s), 1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