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张培森的红色情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7-24 19:17: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个出生在新中国成立前要饭的穷孩子,历经战乱灾荒和数不清的磨难,从中原大地走向黄浦江畔,终于成为吊车租赁行业内赫赫有名的企业家。晚年,他毅然转型,将企业组建为回馈社会的公益性组织,向各大红色革命纪念馆捐赠陶瓷书画作品,还收养了两名孤儿,为扶贫村送去温暖。

他就是从运城走出去的慈善企业家——张培森。

◆核心导读

★他出生在动荡的1942年,为了逃避战乱随家人逃荒要饭。

★他一生辗转三家,一家姓李,一家姓董,最后这家姓张,这也是他笔名李董张的由来。

★他从上初中起就接受政府救济,每个月领取助学金,直到毕业。

★他说,没有党就没有他今天的一切,他内心充满了对党的感恩之情。

★他立志做公益,多年来向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延安革命纪念馆、遵义会议纪念馆、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等红色博物馆捐献书画陶瓷艺术作品200余件。

生活困窘 为求学逆流而上

张培森原名李从义,1942年正月出生在河南登封蒋庄村的一个贫苦家庭。当时,河南饱受旱灾与蝗灾之苦,蒋庄18户人家全部外出逃荒。出生不满百天的李从义,随父母以及三个哥哥一个姐姐,背井离乡,来到舞阳县姜店乡一带要饭。冬季寒风刺骨,家家户户都挣扎在生死线上,讨饭也无处可讨。无奈之下,一家人只能各自逃命。哥哥们去参加了八路军,姐姐当了童养媳。为了给1岁多的小从义找条活路,父母便在他头顶上插了草标想到集市上给他寻一处好人家。但瘦骨嶙峋的小从义,身上长满了疥疮,根本没人要。

正当二老绝望之际,一位好心人将他推荐给了董寨村的董茂停家(董茂停曾在警官学校就读,后返回舞阳县组织曲线抗日武装,时任团长)。董茂停的爱人高书阁非常喜欢这个养子,给他改名为董培森,并教他认字读书。

1945年,董茂停被军统杀害,年仅4岁多的董培森随养母东奔西逃,二度要饭。历尽艰辛,母子二人后流落到舞阳县西小张村的贫苦农民张黑子家。

原来的“李从义”“董培森”被尘封于那个时代的烟云中,他从此又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张培森。

据张培森回忆,他是在1949年之后开始上学的。当时家里穷,买不起纸,养母高书阁就在沙地上用树枝教他认字;买不起煤油,就借月光读书。养母教他读书认字,将努力、勤奋、感恩的种子播在了他幼小的心灵里。养父张黑子也经常给他讲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对他启发很大。张培森在少年时期受到了良好的爱国主义传统教育,为他后来忠于党的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张培森上中学时,家里仍然很穷,他没钱吃大灶,只能每星期回家带干粮用开水泡着吃。实在饿的时候,就翻学校食堂扔在垃圾桶里的白菜叶、萝卜头,洗洗就吃;他还把食堂倒掉的淘大米水当稀饭喝;养母给他做了一双鞋,他舍不得穿,学校离家12里地,他经常赤着脚走到学校门口再把鞋穿上;上学时要过一条河,为了省钱,即便是寒风刺骨的冬天,他宁愿蹚过冰冷的河水去上学,也不愿乘船。

再穷不能穷教育。即便一家人只能靠乞讨维持生计,但父母还是想尽办法、抓住一切机会让他到学校读书。张培森撩起裤管让记者看,只见他小腿上至今还有一个明显的疤痕。“当时一边讨饭一边看书,浑然不觉有一条恶狗,把我咬伤了。”张培森说,他一边讨饭一边学习,虽然不能像其他同学一样在学校不间断上学,但他努力刻苦,讨饭半年回来,仍能在学校的考试中获得第三名。

努力学习 铭党恩发愤图强

全班60多个同学,只有四五个人考上了初中,张培森便是其中之一。初中班主任张耀先觉得他是棵好苗子,便帮他申请了学校每月3元~4.5元的助学金。在老师的帮助下,他终于完成了3年的学业,考取了冶金部干部学院。在学校期间,他又在老师的帮助下申请到了每月18元的国家助学金,完成了学业。可以说,是在党和国家的帮助下,张培森通过自身的努力,完成了学业,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1961年,张培森从冶金部干部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酒泉酒钢公司工作。1962年,他想继续上学,便申请落户到叔父张元志和婶母来桂兰所在的运城,这一期间,叔父一家给了他很大的帮助。

张培森出生穷苦,自小便比一般人吃得了苦,静得下心。参加工作后,别人不愿去的地方,他主动申请去,别人不愿干的活,他抢着干。正是凭着这份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他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儿,耕耘着自己的人生,擘画着属于他的那一幅蓝图。他先后任运城县车辆修配厂副主任、运城搬运公司副主任、运城市特种运输起重公司经理兼书记、山西铝厂驻上海吊装公司经理。其间,他为当时亚洲最大的铝业基地——山西铝厂二期工程所设计的大型特种运输吊装设备,填补了我国大型运输设备的两个空白,获得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仅在这项工程中就为国家节约资金近2亿元。

1994年,因身体原因,他辞去了运城的工作,之后便转战上海。凭借着丰富的吊装经验,张培森在这一领域大显身手,创造了很多不凡的业绩。他先后任中建二局上海吊装运输处处长、上海市租赁行业协会副秘书长等职务。2003年,他成立中国第一个专业租赁性质的上海神森吊车租赁有限公司,参与上海内环线、东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等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的建设。他多次出国考察,还参加了在美国举行的第53届国际租赁会议,为我国大件运输吊装事业作出了贡献。

投身公益 播大爱回馈社会

一路走来,张培森勤勉努力,奋发向上,用自己的双手改写命运,缔造奇迹。他始终牢记父母的教诲,牢记党和国家对他的培养,也用实际行动回馈着这份恩赐。

2013年,由于大规模的基本建设已经结束,响应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企业经济转型策略,张培森结合原来公司特有的陶瓷企业文化,将上海神森吊车租赁有限公司转型为一家不以盈利为目的、回馈社会的公益单位——上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免费为国家、省市级纪念馆提供所需建党、建国、建军重大纪事的陶瓷工艺纪念品及书画艺术纸制品。

自公司成立以来,张培森已先后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南昌八一起义90周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90周年、香港回归2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等重大纪事活动中,向上海、嘉兴南湖、井冈山、延安、南昌、瑞金、遵义等地的30多个纪念馆、博物馆,捐赠书法及陶瓷作品200余件。

为纪念党中央从延安转移西柏坡70周年,2018年9月23日,张培森更是带领20多位公益志愿者代表前往延安,一次性捐赠书画陶瓷作品27件。
张培森(左)为延安革命纪念馆捐赠书画作品(右为延安革命纪念馆馆长张建儒).jpg
张培森拿出十几本证书说,这都是受捐赠的红色纪念馆为他颁发的收藏证书、捐赠证书。张培森说,捐赠有着很严格的程序,他们征集的书画作品或订制的陶瓷作品先要经过自己团队的专业鉴定,符合要求后才送去相关红色纪念馆。之后,受捐赠的红色纪念馆也有专业的鉴定团队,符合要求才会接受。

为了庆祝建党百年,今年3月,张培森便先后在海南、山西、河南主持召开座谈会,广泛征求大家意见,号召广大书画、工艺大师志愿者,围绕建党百年主题展开陶瓷工艺、书画作品征集活动。此外,他还计划自费组织志愿者于今年“七一”或“十一”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与韶山毛泽东故居参观。

“是共产党将我养大的。”196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张培森始终心怀感恩、牢记党恩。他爱祖国,也爱祖国的传统文化。为了更好地弘扬陶瓷文化,他专门到北京参加培训班学习陶瓷文化,到文化馆和院校宣讲家乡陶瓷、中原文化,并将其作为公司的企业文化。他还撰写论文,出版《古今中原陶瓷》一书,俨然成了陶瓷方面的专家。

此外,他是上海舒同书法艺术研究院的第四届名誉副会长,常常组织志愿者进行书画创作和捐赠活动。

淋过雨的人总想着给别人撑伞。曾经那个饿着肚子翻垃圾桶的孩子深知饥饿的滋味,如今手机支付十分便捷,但张培森还是习惯在口袋里装点现金,只要碰上沿路的乞讨者,他便毫不吝啬。一次开车在路上,等红绿灯的空隙,一位老妇人边擦车窗边祈求:“行行好吧。”张培森赶紧摇下车窗,将钱包里的3000元钱悉数给了老人。

这些年来,张培森做过的公益事业不计其数。他关心家乡的建设发展,多次为家乡捐款修路,为贫困地区捐资捐物,还向家乡70岁以上老人发放补助金,回报故乡之恩。

他和夫人李清芳将自己的积蓄悉数捐给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国儿童基金会,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帮助到更多儿童,希望他们能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他多次为灾区人民捐款,还在延安老区收养了两名孤儿,一个9岁,一个11岁。两个孩子也很争气,会定期向他汇报自己的生活学习情况。张培森打开手机,向记者展示两个孩子给他发来的微信,是一份份优秀的成绩单还有感谢信。张培森慈祥的脸上溢满笑容,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幸福。

孙芸苓 贺雪梅/图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10 20:36 , Processed in 0.043500 second(s), 1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