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运城市劳模、在外务工人员服务中心负责人姚川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8-23 09:44: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mage.png
运城市人社局大院内的南侧,是在外务工人员服务中心办公的地方,宽敞的大厅中,工作人员一人一个岗位,都在忙着手头的事情。当打听哪位是姚川泉时,一个小伙子站了起来,认真地问,找姚主任啊?他在里面的办公室。

只是一个称谓上的不同,却能感觉到同事们对他的尊重。事先已知道姚川泉是个80后,80后能在同事中有这样的威信,靠的不会是年龄,而一定是别的什么。

带路的小伙子很有礼貌地敲了几下门,里面传来了一个年轻的声音:“谁呀?”

“主任,有人找您。”

门随即打开,眼前是一个窄得有些逼仄的办公室。原本宽敞的窗户,被遮住了一部分。一张桌子朝东放着,一把椅子紧挨着桌子放在西边,椅子的背后就是墙。沿着米黄色的隔板墙摆放着两把椅子,供来访者暂坐。

“凤还巢”的概念

眼前的姚川泉留着短短的头发,看起来平淡无奇。他因何当选市劳模?他为运城的发展奉献了什么?9月10日,记者采访了他。

话题从全市的三大发展计划“龙腾虎跃”“群星灿烂”和“凤还巢”说起。

2017年3月,运城市制定实施了在外务工和创业人员关心关爱计划,又称“凤还巢”计划。和大家理解的“引凤还巢”不一样,在姚川泉的解说中,这一概念开始明晰起来。

他语速极快,因为他对所讲述的事情烂熟于心,太了解了。

“‘凤还巢’,用刘志宏书记的话说就是‘抓两头,带中间’,一头‘送出去’,一头‘引进来’,我们负责做好中间服务。”说起本职工作,姚川泉如数家珍,“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打造劳务输出品牌,把有志在外创业的人员成批送出去;吸引本土人才回归、吸引在外人才返乡创业,助力家乡建设;建设关心关爱服务体系,带动就业人员更好地就业创业。”

“通俗地讲,‘凤还巢’工作,不仅要引‘凤’,还要培养‘凤’,送‘凤’出去创业,‘凤’感受温暖,以感恩之心,自愿回家乡,投资兴业,助力家乡建设。”姚川泉说。

通过姚川泉的介绍,我们知道了,为了“凤还巢”,有许多人在背后默默付出。因为这项工作是运城市原创的方案、智慧,全国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工作人员都是边工作、边探索、边总结,在推进的过程中,一点点向前。姚川泉就是其中的一位。

八百多个日夜的坚守

“凤还巢”工作,运城市委主要领导极其重视。刘志宏书记随时要听取汇报,要看进展材料。可以说,这项工作是市人社局直接向市委领导负责的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与迟缓。

材料多、任务重。“凤还巢”汇报材料,要与全市各项重点工作的进展相吻合,它必须有一个非常新鲜、动感的语言背景和环境,要言之有物,要以全新的思想和做法,要一目了然,有真材实料,有思想、有见地、有效果、有成绩,要更全面、更精准。

“刘书记喜欢看报纸,《运城日报》天天早上看,好几次都是在报上直接作批示。《河津全力打造特色劳务品牌》那篇报道,是刘书记在报上亲笔批示,然后下发给我们。《中共运城市委市政府致全市在外创业务工人员的一封信》,我们改了20多稿,送上去还是通不过。最终的定稿,是刘书记亲手动笔改好的。”姚川泉说。

好多材料都需要这样十几稿二十几稿地改。顶着巨大的压力,熬夜加班是常态,全年基本没有休假,在为“凤还巢”打基础的各项工作中,他度过了八百多个日日夜夜。

如何从学包装工程的一名工科生到单位文书“大拿”,姚川泉说:“实践出真知,在调研中要多看、多思考、多写,透过现象看本质,总结提炼再升华。”

除了繁杂的材料和写不完的文书,还要做好基层服务工作。全市成立市、县、乡、村外出务工暨返乡创业“四级联动”管理服务体系,要建立一个庞大的数据系统,将运城十三县(市、区)的64万多名在外务工人员的基本信息,包括身份证号码、在外务工地址、收入等进行统计、整理和录入。姚川泉和同事依靠村里的联络人和乡镇的服务点,挨家挨户访问统计,摸清了在外务工人员底数。村一级汇总到乡镇,乡镇再汇总到县里,县里再上报市里,市里最终整理录入。目前,这一系统仍在实时更新。

“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只有两三个人,后来又招了几个大学生。”谈起“凤还巢”计划刚启动时他们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姚川泉也只是赧然一笑,“出差、加班忙一些,大家都是这样的。局领导都和我们在一起。市里的任务来得急,往往是下午电话通知,第二天就要结果,所以只能向晚上要时间。”

高强度的工作,除了每月的固定薪酬,没有任何补助,也没有加班费,如何让自己在日复一日的艰苦工作中坚持下来?

姚川泉说,也容易,你看到比你年纪大、水平高的领导都在加班,便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模范引领的意义大于一切。

实实在在的服务

在外务工人员数据平台的建立,为全市服务基层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市里加大免费技能培训力度,培育特色工种,十三个县(市、区)打造出了不同的特色劳务品牌,“爱之桥月嫂”“鲁班工匠”“芮城小火锅”……一批又一批代表运城特色的劳务品牌被推出去了,北京、陕西、甘肃、新疆以及长三角、珠三角地区都留下了运城人的脚印,活跃着勤劳智慧的运城人身影。

据统计,2018年,全市3180个行政村(社区)中,在外务工人员有589434人,仅万荣就有81009人。他们主要从事水泥外剂生产与销售、面点糕点加工与销售、小商品加工与销售等行业。

为在外务工人员提供职业介绍、社保转接、技能培训等服务,帮助他们解决老人生活、子女教育、劳动维权等诸多实际困难,建立老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开展民政教育,照顾留守儿童,这些基层服务工作的开展,让数十万在外打拼的运城儿女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推动了一大批富余劳动力外出就业,吸引了总投资近400亿元的大批项目落地运城,带动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回乡就业创业。

沉甸甸的数字背后,是许许多多和姚川泉一样的运城市委、市政府、市直机关的工作人员认真的付出。

人社局承担了市里“凤还巢”计划的工作任务后,姚川泉的工作性质发生了质的变化。

与市里的中心工作对接后,他们随时要跟随市委主要领导的工作步伐,走出去,向在外创业成功的运城人,送去温暖、问候和服务。

运城人相信见面三分情,市里的领导要放下身段走出去,与在外的运城骄子对接。作为工作人员,姚川泉也要走出去,为领导和在外人员做好服务工作。

千里奔袭,会场布置,材料发放,提前联系,甚至包括为表达家乡人热情的高接远送。

姚川泉与同事们忙碌着,顾不上看外地的风光,从高铁站到会场,从机场到会场,几乎成了他们出差不变的线路。所有来参加见面会的市、县领导与姚川泉是一样的工作节奏。

姚川泉的讲述,向我们打开了一个窗口,一个展现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节奏与强度、领导同志工作状态与内容的窗口。原来,为了“走进新时代,建设大运城”,为了运城经济的腾飞,有那么多人与姚川泉一样,把他们生活工作的日夜,变得不同寻常,变得充满光芒。这光芒是因为明确的目标,这光芒也是因为无私的奉献和无怨无悔的辛劳。

盛开的鲜花,人们只知道它的芬芳,却从不知道,它背后经历的风霜雪雨。就像姚川泉,还有那么多与他一样的人,在全新的政治生态,全新的发展态势面前,他们以一种别人不了解、不理解的姿势,活出了一种新时代的美好与激情。

◆感 言

听姚川泉介绍,几年中,因为密集的加班,他很少有机会辅导孩子的作业。家务活大部分落在了妻子的肩上。同是国家干部,贤惠的妻子理解他的工作性质,从来没有埋怨过他的忙碌,也从来没有抱怨过他的“无补偿”加班。

“凤还巢”计划丰硕成果的背后,离不开党和政府的有力引导,离不开广大基层群众的积极参与,而架起中间这座桥梁的,恰是无数个像姚川泉这样默默无闻的基层服务者。

他日夜加班,打出了一份又一份的方案实施细则;他挤时间,出差开会整理材料;他将荣誉藏在身后,奔走在大大小小的会场;他在简陋的办公室统计着在外务工人员的数据。

他付出了努力,他俯身向下,他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他爱岗敬业、吃苦耐劳。所以,劳模为什么不是他呢?当然是他,是姚川泉,以及与姚川泉一样为了运城的经济发展,为了做实做好运城的“凤还巢”事业,默默奉献的同志们。

姚川泉 张建群 /摄影

张建群 贺雪梅/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13 11:02 , Processed in 0.047369 second(s), 1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