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陶琰筑堤建城,保境安民_河东吏事千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8-28 17: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陶琰字廷信,河东绛州人氏,是明代中叶的一位很有作为的名吏。

一、山西解元,不畏权贵

陶琰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陶铨,进士及第,担任过陕西右参议。陶琰参加了成化七年的山西省乡试,名列第一,就是民间常说的“解元”。

十年后进士及第,担任过一阵子刑部主事,后来外放到宁夏固原,担任兵备副使。

这是个主管军事的官职,陶琰上任之后,认真训练士兵,大量积蓄粮草,任职九年,政绩优异,把部队管理得井井有条。

后来,先后在福建、浙江、河南等地任职,明武宗初年,调回北京,担任刑部右侍郎。

当时,太监刘瑾专权乱政,爪牙亲信遍布全国,陕西游击徐谦就是刘瑾的党羽之一。

有一年,徐谦诬告御史李高,他向办案**重金行贿,要求将李高置于死地。陶琰是刑部右侍郎,分管这个案件,他坚持原则,秉公办案,判决李高无罪,就这样得罪了徐谦和他的主子刘瑾。

刘瑾捏造罪名,把陶琰关进了诏狱。明朝是特务政治。手段十分残酷,陶琰在狱中,严刑拷打是免不了的。刘瑾最终也无法给陶琰定太重的罪名,只好把他削职为民,又罚米四百石,充做边境军粮。

二、筑堤建城,保境安民

刘瑾倒台受诛之后,陶琰重新被朝廷起用,先后做过左副都御史、漕运总督、淮扬巡抚、南京刑部侍郎等官职。


正德七年,江南一带发生了刘七、王浩八等人的起义,陶琰被朝廷提升为右都御史,巡视浙江,负责剿匪事务。

他到达浙江之后,刘七的起义军已经被消灭,王浩八则愿意接受招安,战事暂时平息了。恰在这时,宁波、绍兴沿海一带受到台风侵袭,海水淹没百姓数万名,摧毁村镇田园无数。

陶琰立即动用朝廷的帑银,买粮赈灾。为了防止台风和海潮等灾害,陶琰又带领军民修筑海堤,从萧山到绍兴,共筑海堤五万余丈,计约二百公里,是一个不小的工程。

为了防止王浩八余党侵扰百姓,陶琰请求朝廷在地形要害处设置兵备道,严加防守。他还命令部队主动出击,斩杀了一批匪首,使浙江一带恢复了安宁。之后,陶琰又率众在开化、常山、遂安、兰溪四地修筑城池。保卫地方安全。

三、清廉节俭,晚景凄凉

陶琰完成了浙江的工程后,朝廷又命他担任漕运总督。陶琰感觉自己年龄大了,就连上七道奏章,要求辞官退休,明武宗同意了。明世宗嘉靖皇帝即位后,又起用陶琰担任漕运总督。

所谓漕运,就是通过运河等水路,为朝廷运输粮食布匹等重要物资。漕运总督在封建社会,是一个很“肥”的官缺,有大量的贪污受贿机会。陶琰先后三次担任漕运总督,却廉洁奉公,一清如水。

他生活非常节俭,每顿饭只有一个菜。到各地上任,往往只带三个竹箱的行李,卸任时,行李还是三竹箱,在当时传为美谈。他担任漕运总督期间,并不以严厉著称,但政令肃然,部下军民都能适应和服从。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把话反过来说,陶琰能够严于律己,部下也就能够做到令行禁止了。

陶琰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太子少保。在南京待了不到一年,又多次上书辞官。朝廷允许他退休,并把他的官衔加为太子太保。为了表彰他的功绩和清廉,朝廷还特许陶琰乘坐朝廷的“驿传”回归故乡绛州,并命令绛州当地的**,每年到陶琰家里慰问。

陶琰退休后,在家乡生活了九年,于八十四岁病故。朝廷赠官为太保,谥为“恭介”。

从表面上看,陶琰生前身后都十分荣耀,朝廷待他可谓不薄。

但他的儿子陶滋在朝廷任兵部郎中,因为议“大礼”受到廷杖和充军,发配在榆林一带。陶琰晚年病重呻吟,想见儿子一面也是不能。

兵部尚书王时中曾专门请示嘉靖皇帝,要求把陶滋改派到离家乡近一点的地方,嘉靖皇帝盛怒不消,就是不肯答应。所以陶琰的晚景,其实是相当凄凉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13 10:48 , Processed in 0.051432 second(s), 1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