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傅作义当上了第一任水利部长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0-5 15:13: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49年10月下旬,为了庆祝新中国的建立,同时也为了号召更多人民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北京市政府在先农体育场举办了国内第一次新型运动会——第一届北京市运动会。当时,很多中央领导人都观看了运动会的开幕仪式,而在开幕式结束之后,毛主席特意邀请了傅作义与他一起去天坛散散心。

两人在天坛一边散步一边聊天,忽然毛主席竟话锋一转,问了傅作义一个十分尖锐的问题:“你这个部长,是不是没有实权啊?”

原来,自从傅作义担任新中国水利部长之后,水利部上交的一切文件全都找不到傅作义的签名,对此,傅作义给出的解释是:我工作太忙,文件由副部长批示也是一样的。

听到这话,毛主席并没有多么激烈的反应,怎料,周总理得知此事后竟大怒,还特意为此事开了一次大会。

出身军伍的傅作义,为何能够担当新中国水利部的“掌门人”?他这个水利部长又是因何被孤立的呢?


一、既能治军又善治水的“布衣将军”
1949年1月22日,时任国民党华北“剿总”司令的傅作义在北平和平解放的协议书上签了字,其麾下的二十余万北平守军也在此后不久相继撤出城区,等待解放军的收编,此举也宣告着北平城的和平解放成为了现实,这座历史悠久的五朝古都最终得以免遭战火摧残,可以说是北平百姓的一大幸事、中华文明的一大幸事,而造就这一大幸事的最大功臣,无疑就是被称为“布衣将军”的傅作义。

一个月后,傅作义坐着军机来到了西柏坡,在这里,他见到了毛主席与周恩来。在与毛主席谈话间,傅作义表达了自己想要卸甲归田的意愿。而毛主席则觉得,北平能够实现和平解放,你傅作义是有大功劳的,就算奖励你一枚天坛那么大的奖章都不为过,怎么可以让你卸甲归田呢?

听到主席竟如此的器重自己这个降将,傅作义一时间有些受宠若惊,他思索了片刻,向主席提出:“最好让我回到黄河河套一带去做点水利建设方面的工作吧。”

怎料毛主席听后直截了当地便否决了他的提议,主席说:“你到黄河河套做水利,工作面太小,将来你可当水利部长。这样更能发挥你的作用。”

众所周知,傅作义是一名战功赫赫的优秀将领,他指挥的涿州之战,不仅是我国近代军事史上城市攻防战中著名的一役,同时也让他彻底跻身进了名将之列。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擅长带兵打仗的武将,为何会在毛主席的认知中,留下“擅搞水利”的印象呢?


原来,傅作义不仅带兵打仗是一把好手,就连治理江河也堪称专家级别。

傅作义的老家是山西荣河县的安昌村,这个小村庄就座落与黄河的边上,经常会因黄河河水的暴涨而遭受水灾,洪水那强大的破坏力给傅作义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同时,灾民们痛苦与绝望的表情也深深地老印在了傅作义的心中,从那一刻起,傅作义决心将来长大成人后,一定要为治理家乡水患献出一份力量。

1939年,傅作义与阎锡山彻底决裂,蒋介石为了将这位猛将招致麾下,破格将其提拔为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二战区北路军总司令,也正是在第八战区的河套地区,傅作义第一次展现出了自己治理江河的能力。

当时的河套地区大概有6000多平方公里,其中,能够用作农业生产的耕地仅有300多万亩,居民也才20多万人。本来,河套地区一直都是绥远省的产粮区,可当傅作义带着10万国民党士兵入驻此地之时,河套地区最擅长的“粮食生产”却成为了傅作义最为头疼的问题。

按理来说,以河套地区这里的耕地面积养活20余万居民是绰绰有余的,可是,现状凭空多出了10万张嘴来,此时,该地区的粮食生产已经远远不够军民生活所需,所以,傅作义首先要解决掉,就是河套地区的粮食生产问题。

河套地区曾经的水利工程十分落后,这也导致了这里的粮食产量一直都提不上去。傅作义到来后,首先想到的解决办法就是搞好这里的水利工程。为此,他特意请来了当时的水利专家王文景到河套主持水利工作。


王文竟到任后,立刻对该地区已经存在的水渠进行了修整与疏导,除此之外,为了减低水患,还建议对险工地段进行培修加固。

水坝的加固需要大量的人力,而当地的居民力量有限,这可怎么办?

正当王文景为了人力不足而眉头紧锁之时,傅作义站了出来:你不是缺人手吗?我从部队给你抽人!

于是,傅作义以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的名义向全军发布了一道命令:命令各部由团首长亲自带队分片包干,务必要按期完成任务。

在一次开挖水渠的实施大会上,傅作义对抽调而来的士兵们这样说道:

此次挖渠责任重大,它直接关系到绥西的军粮民食,能否打胜这一仗,与我们抗战胜利密切相关,因此都要把这次挖渠当成战斗任务来执行,如果按时完不成任务,就等于丢失阵地……

从此以后,只要河套地区出现了水患,只要一个电话,傅作义就会立刻从部队中抽调人手来“帮忙”,最难能可贵的是,这些“帮忙”的兵丁既不需要粮食补贴,也不需要副食供应,生活上的一切事物全都有他们个人自理,丝毫不会给当地政府带来资金上的负担。

据数据统计,从1939年赴任一直到1945年春,傅作义带领着当地军民一共修复、新修40余条干渠,总长度超过了4500公里,大大提高了河套地区的农业生产,改善了当地的经济面貌。


解决完河套地区的水患后,傅作义又将目光转向了黄河,他想在水患不断的黄河,修建一系列的水利工程,进而让家乡的父老相亲从此免遭水患之扰,但是,他的这一想法最后因解放战争的突然爆发而胎死腹中。

二、被架空的水利部长
1949年开国大典之后,党中央曾认真研究过,关于傅作义、程潜、张治中等起义将领的任职问题,其中,占据主流的一个想法是:将这些原国民党高级将领统统归入国防委员会,出任副主席。对于给其他几人做出这种安排,毛主席没有什么意见,唯独对傅作义的任职,毛主席表示出了强烈的反对。毛主席当即表示:“对傅作义来说,这样的安排还不够!”

傅作义虽然和程潜、张治中等人同为国民党的高级将领,但是,傅作义为解放事业做出的贡献明显要大于其他几人,如果当初傅作义死守北平,北平城早已不是如今这般景象。所以,毛主席一再强调:一定要给他安排一个部长!

1949年10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正式任命傅作义出任水利部部长一职,在任职演讲上,这位已经54岁的老将军涕泪横流地说道:

在国民党统治的旧中国,我拿着美金、拿着金条想打通关系买个部长当,都当不上。而如今,共产党毛主席却让我这个起义将军当部长,这是毛主席的英明……


出任水利部长后,傅作义还将原国民政府黄河治理委员会的一些技术专家们也带进了水利部。团队组建完毕,正当傅作义准备在新中国的水利事业上大展拳脚之时,他忽然发现:水利部的下属,好像在刻意贬低自己、架空自己!

一天,傅作义乘坐专车来到了水利部会堂开会,当散会之后,傅作义却找不到自己的车。后来,他带着秘书四处询问,才在一个极为偏僻的地方找到了自己的专车。傅作义的秘书愤怒地质问司机,为什么要将车停在如此偏僻难找的地方,司机给出的回答却是:他也不知道车是谁开到这里的。

虽然此事后来成了“无头案”,但是,傅作义的心里明白,这是有人故意在刁难自己罢了。那么,为什么这帮人会如此明目张胆地刁难傅作义呢?

原来,水利部除了傅作义以及他带来的几位得力帮手外,其中大部分人都是根红苗正的老革命,在这些人的眼中,傅作义毕竟是为国民党效力过的人,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外人”,这帮人打心眼里不愿意听他的摆布。反之,作为李大钊之后,时任水利部副部长的李葆华就深得这帮人的民心,许多工作上的事务,他们都主动地报告给李葆华这个副部长,以至于文件上一向都只有李葆华的签字。

久而久之,傅作义也逐渐察觉出了下属们对他的孤立,他的心中难免有一些不满和委屈,但是,考虑到不给组织添麻烦,傅作义从始至终也没有向中央领导们提及过此事。


虽然傅作义不提,时间一久,总是会有有心人注意到这一不正常的现象。作为水利部的“一把手”,水利部的任何文件都没有傅作义的签字,真肯定是不正常的现象。于是,借着第一届北京市运动会召开的机会,毛主席特意找来了傅作义,向他旁敲侧击地询问这个问题。

虽然傅作义对毛主席的怀疑给予了否定,但是,心思缜密的主席怎么能看不出这其中的蹊跷。事后,毛主席将这件事告诉给了周总理,周总理大为震怒,立刻将水利部的大小**全部叫到国务院开会!

在会上周恩来总理做出了如命令一般的工作指示:“以后水利部的大小事情,没有傅部长批示,一律视为无效!今后还要让傅部长列席党组会议,并发表意见。”

此后,水利部上上下下,再没有人胆敢绕过傅作义行事了,傅作义也终于将水利部的大权揽在了自己的手中。

三、二十三年载,鞠躬尽瘁
记得毛主席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普通人将这句话视为伟人的经典语录,而傅作义则是把这句话当成了自己的座右铭。

出任水利部长后,傅作义曾对下属说过这样一席话:

搞水利我是一个门外汉,要不辜负主席与党的信任,光坐在办公室里是不成的,得多下去了解情况,向群众们学习,要努力做好工作。


带着“搞好水利工作”的决心,带着“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的恒心,傅作义来到了长江、去到了黄河、踏上了黑龙江上的船舶、走上了珠江的堤坝……。

从1949年上任,到1972年因病辞职,在整整23年的工作生涯中,傅作义将四分之一的时间都用在了到各地区视察、做调研上面。他的足迹遍布祖国的所有江河湖海,哪里出现水患的时候,傅作义总是第一个到达灾区一线的部长级干部!

傅作义的亲力亲为,也让当初戴有色眼镜看待他的共产党员改变了对他的看法。在此后的工作中,作为水利部“一把手”的傅作义从来不摆什么官架子,一视平等地尊重每一位工作人员,在研讨工作方案时,大家各抒己见、肝胆相照,曾经因为“党派”不同而产生的隔阂,也就此烟消云散。

多年来的深入一线,让傅作义对国家的水文环境有了深刻的认识。1953年7月和1954年8月,傅作义在《人民中国》上分别发表了关于水利建设的两篇文章。因为《人民中国》以英、日、俄三种文字出版,因而文章发表后受到了世界许多国家水利同行的广泛关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一次会议上,毛泽东听完傅作义的发言后,多次对别人称赞傅作义:“对水利这一行,他是钻进去了。”


1972年10月,干了整整23年水利部长的傅作义,终于干不动了。这一年,由于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傅作义自己都觉得,让他这样一个“病秧子”继续呆在水利部长的位子上,本身就是对工作的不负责任。所以,他在此刻选择了辞职,选择以这种方式给自己的水利事业画上一个句号。

2年后,傅作义被确诊为癌症,最终在这一年的4月19日与世长辞。

在傅作义去世后的2个月后,香港《大公报》刊登文章,充分肯定了傅作义将军对祖国水利建设的巨大成就。此后,这篇文章在海外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更多图片 小图 大图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10 19:26 , Processed in 0.051903 second(s), 1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