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清末民初河津老城最火的钱庄——德元吉_河津文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16 16: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钱庄”是中国金融业发展的前身,最早由平遥、太谷、祁县等地晋商创办,后发展到全国各地。清光绪十六年(1890),河津商人赵建臣在老城南街创办了“德元吉”钱庄,直到民国二十七年(1938)3月日军侵占河津后才停业,历时48年。

    清末民初,由于金银、铜钱分量沉重,人们出行不便携带,当时的钱庄和票号就发行了盖有本号图记的贴子,顾客可随时按贴子上所写的金额到本号及其他各地的分号兑取现金,就像今天的银行支票。

    当时,德元吉钱庄发行的贴子,曾经流通到陕西延安、河南灵宝、陕县及晋南的新绛、闻喜、安邑、运城等地,是清末至民国时期河津最有名的一家钱庄。

    赵建臣(1844—1917)是老城小东门口人,出身贫寒,其父曾以宰牛为生。光绪十六年(1890),46岁的赵建臣与21岁的高寿昌(又名大命,老城小门巷人)在河津县城南街开钱铺,自己当掌柜。

    刚开始,德元吉钱庄以兑换制钱、银两为主,后来又兼营存贷款业务。清宣统二年(1910),赵建臣年老,高寿昌成为掌柜。民国六年,赵建臣去世,儿子年幼,他的侄子赵楚玉成为东家,掌柜仍然是高寿昌。

    赵楚玉是一位精明强干的人,他和南里富绅,曾经担任过七县县长薛作霖是外孙女亲家。赵楚玉和高寿昌合作默契,生意蒸蒸日上。从民国二年(1913)到民国四年(1915),分别在河津县城东关路南开“德贞吉”粮店,又在北方平村设“德恒吉”放账铺。

    据《中国实业志》(山西省卷)记载:民国二十四年(1935),河津县共有四家钱庄。其中德元吉资本占到全县总额的50.8%,放款额占全县总数的38.6%。

    从民国十九年至二十六年,吴家关村的柴子功曾在德元吉放账铺当过八年账房先生。据他介绍:“历来商人,财不外露。当时上报数字与实际相差甚远。”到民国二十年(1931)结账时,德元吉已有资金6.2万元,德贞吉、德恒吉各存资金2万多元,三家合计资金在10万元以上。

    当年结账后,仅高寿昌一人就在三家商号分得红利1.7万元。当时河津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话:“高寿昌,不动弹,日进大洋五十元”。由此可见,其营业额及收入相当可观。

    从清末到民国时期,河津经营存贷款业务的钱庄、商号不下数十家,由于各种原因,开业倒闭频繁,维持不了多长时间,而德元吉何以能在将近半个世纪一直生意兴隆,风生水起,立于不败之地呢?

    据介绍,德元吉钱庄用人,历来不用本家及近亲。每用一人,十分慎重。必须先了解后考核再录用。进入号内三年学徒期,如果不称职随时被淘汰。三年期满后,就可以“顶份子”分红利,成为钱庄股东之一。其管账先生米玉才(小关人)、二掌柜庞锡平(城里人)、跑街柴天恩(太阳人)等,都是在钱庄干了20年以上的老员工。

    在钱庄内,一切都是掌柜说了算数。东家赵楚玉非常明智,当东家21年,始终坚持“三不”,即:不干预钱庄事、不在钱庄吃饭、除了分红外不在钱庄拿钱。所以当时的人说:“德元吉的掌柜权比东家还大”。

    德元吉钱庄的贷款利息比市场上普遍低五厘,这样便吸引了大量贷款户上门。只要资金不闲放,就有利可图。高利坑人,钱无人借,反而吃亏。这是德元吉钱庄一贯奉行的经营之道,也是它赢得信誉的关键。

    《中国实业志》(山西省卷)记载河津的商业习惯时说,结账是世上平常惯例,只有德元吉钱庄按照本县的当地风俗习惯,结账的时候,本金结清,利息须让客户一些。俗话说,只要九十九,没有一百一。

    德元吉钱庄始终坚持对偿还无可靠保证的贷款户,实行抵押放款。抵押以土地为主,其次为房产。如果贷户不能按期归还,即按所立的契约将土地租给别人耕种,以抵交利息。在对方有能力偿还时,立即可以赎回,决不故意刁难,或者附加任何条件。

    民国二十三年(1934),德元吉钱庄放账铺收回土地780亩,第二年秋收后全被赎回。数十年间,从未发生过因抵押而引起的官司和纠纷。这也是德元吉经营有道、门庭若市的主要原因。

柴建生/文

相关帖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10 23:51 , Processed in 0.044260 second(s), 1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