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武则天、太平公主与蒲州的渊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4-13 09:41: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唐太宗去世后,唐朝经历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风雨飘摇。这期间,武后专权称帝,中宗复位后,韦后重演武后故事。一次次宫廷政变,使得血缘关系在伦理面前变得苍白而无情;一场场血雨腥风,使得人性善恶在权力面前变得冷酷而扭曲。好在,出身山西文水的武则天最终听取狄仁杰的意见,将权力归还李家;好在,李家的又一个男儿李隆基运筹帷幄,关键时刻奋起平乱,才让这个王朝走出阴霾,迎来阳光。

唐朝的武则天,是一位个性强烈的女性。她的女儿,太平公主同母亲一样具备强势的政治羽翼,以至于后来骄横恣肆、淫乱宫闱、权倾朝野,都为她预设了不能善终的悲惨结局。

到这里,就要说说唐朝蒲州(今山西省永济市)及当地的一座著名寺院“普救寺”。

蒲州,地处关中要冲。黄河北来,太华南倚,总水陆之形势,壮关河之气色,历朝历代都是兵家相争之地。唐朝立国后,蒲州由于和西都长安(今陕西西安)、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自然形成一个几何三角,蒲州居中,加上又是直线连接太原的黄河桥头堡,其政治和军事地位十分重要。一定意义上讲,长安、洛阳、太原对唐朝有多么重要,蒲州就有多么重要。尽管唐朝初期,蒲州的行政建制还不能与长安、洛阳、太原相提并论,但在李唐王朝运筹帷幄的思想意识上,都是将其视为畿辅重镇来充分关注的,玄宗时更被建制为中都。

距蒲州城不远,即出了东城门,逶迤着一道南北走向的黄土台塬,当地人称“峨嵋原”。而峨嵋原的起点上,耸立着一座著名的佛教禅院。这座佛教禅院,名叫“普救寺”。文献史籍均记载这是一座创建于北齐高欢时代的佛教圣地。当然,也正是因为这座寺院所处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它与武则天结下了不解之缘。

众所周知,武则天曾有过一段短暂的剃度经历。因为这一原因,唐高宗常常陪她出宫礼佛。除长安和洛阳(此时已成东都)之外,蒲州靠近两都,交通便捷,因而就会迎来龙车凤辇。

一天,唐高宗携武皇后隆重朝拜了蒲州首阳山上的栖岩寺。因为仪仗壮观、队伍庞大,而山路又极其狭长逼仄,随行人马不能簇拥而上,就要撤去銮驾,留下一部分人马在山下候驾。由此,山下两个相邻的村庄就被改了名,一个叫“撤驾庄”,一个叫“候驾庄”。千百年来,首阳山下这两个村庄因此增添了厚重的文化韵味。

从首阳山归来,他们走进建造于北魏时代的万固寺。“水自石根流出,风从松顶飘来”。这是宋朝苏东坡游览这座寺院留下的诗句,对于大文豪来说,其感受与唐高宗和武皇后同样惬意。之后他们来到普救寺。因为,这里是銮驾进入蒲州城的必经之处。这座寺院,建在峨嵋原上,依山势而逐次增高,松柏掩映,殿宇参差,宝塔高耸,风铎叮当,香烟缭绕,仿佛天上宫阙。

想必,他们拈了香,拜了佛,登了宝塔,兴致都是盎然的。虔诚的是,这位武皇后慷慨捐了俸钱,以资香火。应该说,自此以后普救寺的气象就不同寻常了,无论在规模还是建制上,都上升到一个高度。民间俗称的“则天娘娘功德院”,以及后来颜真卿任蒲州刺史时题写的山门牌匾“敕赐普救之寺”,都充分说明这座寺院的地位和品级。

更重要的是,武则天称帝后,普救寺迎来了香火极其兴盛的黄金时代。这,也是它的所在地蒲州走向繁荣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这位中华民族历史上唯一“名副其实”的女皇,确实是一位才能出众的政治家。由她创立的“武周”政权,无论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还是整个社会构建方面,都为华夏族历史发展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尤其,在推行科举选士这一重要举措上,无疑对后世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普救寺,位于蒲州城东门外的官道之侧。那时候,文人学子均把参加科考中了皇榜称作“登了峨嵋”。因而,普救寺所在的这一块地方,就自然成了天下学子心驰神往的文化圣地。他们不论来自五湖四海,还是天涯海角,只要进京参加科考,大多都会先行来到蒲州,登一番峨嵋原,览一回普救寺。

“唐隆政变”后,唐中宗李显年仅16岁的儿子李重茂继位17天后被迫退位,中宗的弟弟唐睿宗李旦受儿子李隆基、妹妹太平公主拥推,再次登上帝位。这是一位性情温和、宽厚恭谨、安恬好让的皇帝,宫廷的险恶,政治的博弈,历历在目的劫难,早已使他对政治和权力失去兴趣。他也很有自知之明,深深知道自己的才能不足以驾驭朝政。之所以勉强二度登基,在于儿子李隆基的精明强干。是啊!唐朝的马车跑到这时候,太需要一位出色的驾车人了。从这层意义上说,向以文弱形象示人的唐睿宗李旦就有些不简单了。

站在另一个高度理性分析,这位皇帝才是李唐王朝处在重要历史节点上的一位关键人物。他宁愿在历史上留下平庸的名声,也要为处在历史交汇点上的李唐王朝铺垫一条转折之路。尽管做了皇帝,李旦仍是矜持淡定,老成持重,让人不可捉摸的同时,又心生敬畏。但他心里非常明白,要谨慎处理好两件事情,必须得费一番功夫。一件是要平衡好发动“唐隆政变”有功的太平公主和李隆基之间的关系,另一件是要处理好嫡长子李成器觊觎太子之位的问题。两件事,三个人,哪一个处理不当,都会激化矛盾,引发祸乱。因而,在立储问题上,他曾有意识地试探过李成器。作为嫡长子,见父亲这样问话,便精明地回答:国家安则先嫡长,国家危则先有功。这话说得让人实在难以接茬,明显心里装着小算盘。

而太平公主那儿,更是难缠和棘手——根基尚浅、实力薄弱的李隆基哪是她的对手?为了做到不偏不倚,唐睿宗可是头疼了一阵子。好在,他身边有三位大臣能和他统一思想,站在一条战线。这三位大臣,就是姚崇、宋璟和张说。在这暗流涌动、剑拔弩张的气氛里,三位大臣建议唐睿宗快速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将嫡长子李成器、唐高宗长孙李守礼下放地方去任职;二是任用嫡四子李隆范、嫡五子李隆业为左右羽林将军率兼**侍卫;三是考虑把太平公主打发到东都洛阳。

唐睿宗当然知道他们的良苦用心,前两条就不用说了,就是最后一条实在让他不好决断。他甚至流着泪说:“而今,朕已没了兄弟,只有这一个妹妹了,我怎忍心把她远远地打发到洛阳呢?”见皇帝犹豫不决,张说接住话茬说:“陛下觉得东都遥远,可否考虑蒲州?”张说原籍范阳方城(今河北固安),祖上徙居蒲州,后来又迁到洛阳,算是与蒲州有些缘分。这当然不是主要原因,主因是他熟悉蒲州——离长安较近,条件和洛阳一样好。经过再三考虑权衡,唐睿宗最终作出决定:让李成器、李守礼分别担任同州(治今陕西大荔)、豳州(治今陕西彬州、旬邑一带)刺史;李隆范、李隆业分别为左、右羽林军率;安置太平公主到蒲州“闲住”。

同时,为了遮蔽对立面眼目,“安慰”以上外放人员尤其是太平公主的不平心理,他还有意识地将姚崇和宋璟暂时也贬到地方任刺史。711年农历二月,太平公主的车辇向着蒲州走来。不管这位已经四十七岁的公主此刻心情多么复杂,蒲州都成了缓解宫廷政治矛盾的特殊所在。人生无常,阅尽霜华,心安处便是归处。可惜的是,蒲州的山川美景和仁爱社会传统,已经不能洗涤和净化这位公主骄横恣肆的心灵。

这时候,担任蒲州刺史的是萧至忠。太平公主来了,他当然不敢怠慢。因而,面对如此“烫手的山芋”,他也只能无可奈何地尽量小心应对、谨慎侍奉。史书记载,太平公主在蒲州总共待了四个月。至于这四个月内她究竟做了些什么,史籍没有笔墨留痕。

后人,也当然不敢妄自猜测。但后来的事实是,太平公主一回到长安,就把这位蒲州刺史萧至忠当作“恩人”,提拔成刑部尚书。应该说,太平公主“客居”蒲州期间,在生活料理上,蒲州刺史萧至忠所投入的关照是非常妥帖的。如此,才使得这位唐朝公主类似“流放”的短暂生涯不至于意冷心灰。萧至忠春风得意,接下来做梦都不会想到,这年年底他竟一下跃升为中书令。太平公主的骄恣擅权,让整个宫廷充满了阴森逼人的气氛。

当时,朝里共有七位宰相,其中五位都出自她的门下。这样一种局面,怎能不令唐睿宗忧心忡忡呢?出于亲情的考虑,他实在不忍心采取强制手段去制衡这个妹子的欲望和行为。但他很是清醒,如此一再容忍,终究不是办法,放纵到一定程度,就会引发不可想象的后果。

果真到了那时,不仅自己和儿子李隆基的生命会有危险,更重要的是会给唐朝带来无法收拾的灾难。承受着巨大的煎熬,面对着紧张的气氛,唐睿宗又一次毅然选择了“退让”。如果说,唐睿宗第一次当皇帝时的退让是慑于母亲武则天的威严,是一种忍气吞声、被迫无奈的选择,那么,这一次退让就不同寻常,而有着特殊的历史意义,他的二度登基践行初衷的惊人举动,成为决定唐朝发展走向的关键点上极其负责任的表现了。

712年8月,唐睿宗禅位于儿子李隆基,自己当了太上皇。随后发生的事情,熟悉这段历史的都知道,李隆基在张说、高力士、郭元振、李(隆)范、李(隆)业、王毛仲的共同策划与推动下,抢先发动军事政变,将太平公主集团全部铲除。唐朝宫闱里,最具传奇色彩的公主,就这样走完生命历程,是非功过,只有后人去评说。

杨孟冬/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13 11:29 , Processed in 0.040243 second(s), 1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