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对关公文化的最新思考与系统解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5-11 15:57: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对关公文化的最新思考与系统解读
—读王西兰长篇文化散文《千秋武圣》

王秀梅/文

关公文化是运城的第一文化品牌,是运城奉献给中国和世界的重要文化遗产。自2008年以来,我市作家王西兰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责任担当,在关公文化领域躬身深耕,相继推出《不朽关公》《关羽传》《世纪之问与时代回答——我们现在为什么还要敬奉关公》等作品,在关公文化研究界产生了重要影响。2022年,他的著作《千秋武圣》,作为“典藏古河东丛书”之一,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本新著无论就学术价值还是文学品质而言,都称得上文质兼美的上乘之作,是既有理论深度又有文学感染力的文化大散文,集中展示了作家关于关公文化的最新思考和对关公文化系统独到的解读。这是王西兰同志对关公故里作出的重要文化贡献。

作家此前面世的几部关公著作,尽管写作内容各有侧重,写作手法不尽相同,但有一个鲜明主题前后贯通,即回应关公文化发展面临的难题和公众的困惑,在深刻学术思考的基础上,科学回答关公及关公文化“是什么”“为什么”“要不要”的问题,即历史上真实的关公是个什么人?人们为什么还在敬奉关公?今后我们还要不要关公?关公文化是在关公这一真实历史人物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文化,第一个问题是在历史层面谈对关羽的认识,后两个问题是对关公现象的文化思考,三个问题对认识与弘扬关公文化均极为重要。作家在《千秋武圣》的写作中延续了这一主题,并作出了积极响亮的回答和明晰深刻的解读。

现今国人对关公的认识,基本源自三国题材的小说、戏曲、电视剧等艺术形式中的关公形象。历史上真实的关公究竟是怎样一个人?经过在史册中仔细爬搜剔抉,作家让我们了解了关公真实的“奋斗史”。在刘备集团的生存阶段,在事关刘备集团生死存亡的“荆州撤退”中,是关羽挽狂澜于既倒,在汉津口成功接应狼狈溃逃的主力部队,挽救了包括刘备、诸葛亮在内的领导核心和团队骨干,挽救了扶汉大业。在刘备集团的战略立足阶段,是关羽在江陵顽强阻击,保证了孙刘联军攻占江陵,取得江南四郡作为立足之地,为赤壁之战画上了一个圆满句号,保证了刘备集团漂泊二十年之后终于拥有了自己的战略根据地。在刘备集团遇到难得发展机遇、发起攻取益州战役的时候,又是关羽在青泥英勇拒敌,粉碎了曹军乘机南下的图谋,完成了西征部队的战略支撑任务;之后的六年时间里,又是关羽妥善经营荆州地面,为刘备集团提供了强大稳固的后方根据地。史实证明,撇开艺术虚构的故事和情节,关公依然是英勇的战士和优秀的统帅,在刘备集团生存、立足、发展等各个战略阶段,均作出了卓越贡献。关羽一生,用生命践行“忠义仁勇”的高尚品质,彰显出俯仰无愧天地、精诚可对苍生的崇高人格力量。

公元219年,关羽血洒当阳,带着功败垂成的巨大遗憾,以悲壮的身姿走入了历史。在他的身后,留下了众说纷纭的话题。就其牺牲而言,就有“大意失荆州”之说,责备关羽大意轻敌,擅自行动,结果导致刘备集团的半壁江山——荆州失陷敌手,最终葬送了抗曹扶汉事业。古往今来对关羽的责难,不止这一桩,比如说他看不起黄忠,有“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之语,批评他不团结同志,骄傲自大;说他拒婚辱使,破坏孙刘同盟,没有大局观……按照这些观点和评价,关羽是一个有重大性格缺陷和致命缺点的人。这样的人还能负载“千秋武圣”的至高荣誉吗?在书中,针对关羽的种种负面评价,作家以典籍记载的史实为依据,努力还原历史现场,还原历史真相。比如,痛失荆州,曾让关羽背负了太多的责难,通过史实梳理和对历史情境的仔细分辨,作家得出的结论是,痛失荆州的主要原因是东吴的背盟和偷袭,是刘备集团最高决策者的决策失误——对战略全局缺乏总体把握,战争准备严重不足,在战役发动时间、军事行动配合、后方阵地巩固等方面存在重大失误。通过运用唯物史观的深入解析,作家得出了更接近历史真实、更为历史负责的结论:痛失荆州,并不是因为关羽的大意,关羽也没有大意;痛失荆州,主要原因不是关羽的失误,主要责任也不应让关羽来承担。作家的分析理性平和,公正客观,充满力量。再如,华容道释曹,在古代被视作重视义气的举动,在当代语境中却有了新的解读,有论者评价关羽此举“是以原则作交易,将个人恩怨凌驾于国家根本利益之上的罪恶行为的典型”。在《千秋武圣》中,作家根据《资治通鉴》《三国志》的记载,论证了真实的历史是:华容道上无关羽,几乎要追上曹操的,是距离华容道最近的刘备部队。作家告诉我们,曹操是走的华容道,但关羽却不曾放曹操,这才是历史的真相;一直为大众津津乐道的华容放曹,是艺术的虚构,是小说家言,因此责备关羽有失公正。在关羽因“不与老兵同列”之语引发的争议中,作家站在全新角度对“不与黄忠为伍”进行了解读:关羽说这番话,是为了维护刘备集团的最高利益,是他体察到刘备在“四大元帅”人事安排上的难处、感受到赵云内心的委屈与以大局为重,发了一次用心良苦的“政治脾气”,用这一特殊方式传递对赵云的安慰和理解,完全是为了维护刘备团队的最高利益,是一种大局意识。经过深入思考及辨析,作家剔除了关公被误读、抹黑的一面,长期扣在关公头上的不实指责和某些恶谥得到了实事求是的否定,卸掉了武圣身上背负千余年的历史包袱,让我们更深地了解了关公,理解了关公崇高伟岸的人格。

总之,作者在书中首先对“关公是个什么人”作出了正面回答:剔除艺术虚构,纠正曲解偏见,关公依然是英雄的关公,是与文圣孔子齐名的武圣,他具有匡扶正义、统一国家、拯救苍生的政治理想和社会宏愿,建立了不朽功业,具有无比忠诚的道义立场和特别高洁的个人操守,是忠义仁勇的化身,是中国人处事的标范、做人的楷模,值得后世永远尊崇。

在《千秋武圣》中,作者对民间信俗意义上的关公信仰从正面意义进行了解读,回答了“人们为什么敬奉关公”的问题。关羽壮烈离世,他的敌人吕蒙、曹操随即跟着去世,时局也发生重大变化,三国时代的历史拉上帷幕。一些与关羽同时代的人,比如曹操、孙权、吕蒙等,这些历史人物人格上的缺陷反衬出关公的高大,人们发现了正义、忠义、诚信、仁爱、勇敢、智慧的力量。在去世后不久,关公就开始被人怀念,被民间祭拜,这些自觉自发的行动,反映了民心的爱憎和向背,关公首先在民间走向永生,之后宗教借重、朝廷加封,关公走向神坛,逐渐演变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神祇。

《千秋武圣》阐述了关公信仰的精神实质,揭示了烧香磕头祭祀敬奉行为背后的心理成因。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精神的民族,人们崇拜具有高尚品德和崇高精神的历史人物,崇拜体现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核心价值和道德理想的历史人物。关公是忠诚、义气、正直、坦荡、光明磊落、担当等人类道德精华和高贵品质的集合体,是最具备这种品德和精神、最能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核心价值和道德理想的,因而就成了人们的精神需要。关公信仰,虽以神话和迷信的形式表现出来,反映的却是人们对忠义精神、高尚品德的向往和追求——是人造就了神,民心即天心,神由人兴。关公忠义仁勇的崇高品格,使他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寄托,成了中华民族共同的神祇。崇拜关公、敬奉关公,像关公那样做人,像关公那样做事,成了人们道德追求的目标。这是关公信仰的精神实质。烧香磕头顶礼膜拜种种举动,不过是对关公精神内心追求的外化,是普通民众偶像崇拜的表达形式。这是在科学技术飞速进步、人们普遍已经不再迷信的情况下关帝庙仍然香火繁盛的原因,是在文明昌盛的社会人们依然敬奉关公的真正原因。

弘扬关公文化的积极意义,用传统文化为社会现实服务,是作家写作《千秋武圣》的立足点。在书中,作家阐述了关公精神的普世价值及现实意义。其一,关公精神体现了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是实现社会道德重建的需要。关公毕其一生所维承和实践的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理想,体现了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关公精神,无论于国于民,还是对于个人安身立命,都是有重要价值的。关公是我们当前道德重建的动力和营养来源,是社会教化永远不需改版的全民教材,他的忠义思想和诚信品格,对匡正道德滑坡的社会风气,对呼唤诚信缺失的社会风气,对现代社会人格的完善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其二,关公精神是凝聚我国众多民族和十多亿全球华人的精神轴心,对实现民族复兴、国家统一的使命意义重大。关公是华人世界最广泛的文化认同。在尊奉关公、敬重关公这一观念形态上,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阶层的华夏子孙是一致的。关公信仰是凝聚我国众多民族和十多亿全球华人的精神轴心,无疑会对我国多民族的团结、对海外华人的团结起到巨大的作用。作家指出,关羽的忠义精神,是所有华人精神的最大公约数,是华夏之魂,“如日月经天,如江河行地,传承久远,永世长存”。关公文化,是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入人心的文化;关公文化,是时代的需要,是永远的需要。

作家清醒意识到,要将关公文化研究引向深入,要弘扬光大关公文化,不能稀里糊涂地崇拜迷信关公,必须增强关公文化的学术含量,增强人们对关公文化的科学认识。这也是他在关公系列著作写作中反复亮明、一直坚持的态度。在《千秋武圣》中,作家为我们清晰梳理出了关公在民众崇拜、朝廷加封中走向神坛、成为国家神祇的经过,梳理出关羽形象通过传奇、说唱、诗歌、小说、戏剧等形式不断得以普及、升华的脉络,梳理出道教、佛教为自身发展借重关羽影响从而使关羽为中国儒道释三大主流文化接受的发展流变,进而指出,在漫长的社会进程中,中华民族把自己的历史观和精神追求,把自己的人格向往和道德标范,集中到关公这样一个具体的历史人物身上,使关公成为承载多重文化内涵和社会道德力量的文化符号,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即关公文化。作家因此总结出了关公文化的定义:“关公文化是以关公的真实历史为源头,以各阶层民众对关公的普遍信仰崇拜为基础,以朝廷褒封宗教尊奉的神化偶像庙貌祭祀为推动,以各种雅俗文化艺术形式的传播为普及方式,以绵延弥久的历史长度和涵盖广泛的地域广度为发展历程,从而产生的体现中华传统文化核心价值和民族道德伦理的文化现象。”定义,是对事物作出的明确的价值描述。这一定义,是作家对关公文化系统思考的结晶和成果,是对关公文化研究的重大学术提升和重要学术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作家此前已经写过几本关公著作,关公题材已是熟得不能再熟,而这正是写作这本新著的难度和挑战所在。读了《千秋武圣》,感觉仍然是一次非常愉快的阅读体验,别出心裁而独具匠心的文章结构,典雅时尚的语言表达,贯穿全书的磅礴激情与理性思考,形成了本书刚正至美的文化散文风格,读后使人荡气回肠,得到认知提升与文学审美的双重滋养。

相关帖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9-20 18:34 , Processed in 0.06172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