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华夏民族的形成与盐密切相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8-30 10:03: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mage.png
人们在运城盐湖铲盐 记者 薛俊 摄

眼下,不少人对“盐”多了一分关注。其实,在我国,食盐主要是井矿盐。8月24日晚,世界最大的食盐生产企业中盐集团发布声明说,当前我国的食盐产品结构占比为井矿盐87%、海盐10%、湖盐3%,井矿盐和湖盐生产都不受日本核污染影响。我国盐的资源丰富多样,储备量大,大家无需担心缺盐。而回顾历史,在整个中华文明形成和发展的进程中,盐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并逐渐形成丰富多元的“盐文化”。盐被古人视为无所不能的“天藏之物”,“炎黄子孙”与“华夏民族”的诞生和形成甚至都与盐密切相关。

5000年前古人已会煎煮海盐

盐的制作与使用起源于中国,盐字本意是在器皿中煮卤。《说文》中记述:天生者称卤,煮成者叫盐。传说黄帝时有个叫夙沙的诸侯,开始以海水煮卤,煎成盐。其色有青、黄、白、黑、紫五样。现在推断中国人大约在神农氏(炎帝)与黄帝之间的时期开始煮盐,中国最早的盐是用海水煮出来的。20世纪50年代福建出土的文物中有煎盐器具,证明仰韶时期古人已学会煎煮海盐。

根据以上资料和实物佐证,在中国,盐起源的时间远在5000年前的炎黄时代,发明人夙沙氏是海水制盐用火煎煮之鼻祖,后世尊崇其为“盐宗”。

中国也是盐井的发明地。早在战国时期巴蜀地区(今四川省),秦昭王时蜀郡守李冰在治水的同时,勘察地下盐卤分布状况,始凿盐井。《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李冰“又识齐水脉,穿广都盐井诸陂池,蜀于是盛有养生之饶焉”。这是有关中国古代开凿盐井的最早记载。

“盐之争夺”导致炎黄合并

盐有“百味之王”的美称。早在上古时期,盐是比金子还值钱的“天藏之物”,可以说“得盐者得天下”。“炎黄子孙”,这一中国人特定称谓的出现正是因为盐——对盐的争夺导致炎黄合并,在此基础上出现了“华夏民族”。

炎帝和黄帝本是两个原始部落首领。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他们是在“阪泉之战”后才整合到一起的。接下来,黄帝与炎帝联手,通过“涿鹿之战”,打败了东夷九黎族首领蚩尤。从此中国大地上的大小部落走向联合统一形成“华夏民族”,进而有了“中国”。

为什么会爆发阪泉之战、涿鹿之战?《史记》给出的理由是,炎帝欺负四邻诸侯、蚩尤作乱不听话所致。实际上,这两场征战都是因盐而起,乃“盐的争夺战”!

这一观点的产生,因交战地点而来。“阪泉”和“涿鹿”到底在哪儿?现在教科书上认为在河北境内,范文澜撰著的《中国通史》亦持此观点。但史学界不少权威学者有不同观点。民国时期的史学家钱穆通过考证,在其20世纪40年代出版的《国史大纲》一书中提出:“阪泉在山西解县盐池上源,相近有蚩尤城、蚩尤村及浊泽,一名涿泽,即涿鹿矣。”

解县盐池是中国最早发现并利用的自然盐之一,简称“解池”,又叫“河东盐池”。在随后出版的《中国文化史导论》中,钱穆进一步提出,解县盐池“成为古代中国中原各部族共同争夺的一个目标,因此,占到盐池的便表示他有各部族共同领袖之资格”。

“盐之战”观点虽尚有疑问,但已为中国盐业史研究学者所认可和接受。

“超级音乐发烧友”舜帝

歌唱南风诗化盐

黄帝对炎帝和蚩尤发动战争,根本上是要控制盐这一极为重要的民生与战略物资。黄帝灭了蚩尤后,遂开始在涿鹿附近的土堆上筑城,即所谓“邑于涿鹿之阿”。

此后,盐在中华文明的进程中,依然占据着他物无法替代的地位。尧、舜、禹先后成为统一华夏的帝王后,不约而同地选择在盐池附近的平阳、蒲坂、安邑筑城,史谓尧都、舜都、禹都,至今地方史志都以之为代称。尧、舜、禹为何要在这些地方筑城?正是出于保卫盐池的考虑。

盐给华夏民族带来前行力量的同时,也带来了丰厚财富,所以尧、舜、禹三帝对盐充满了感恩。在今天看来,舜帝是相当专业的音乐人,至少也是超级音乐发烧友,他擅弹五弦琴,曾创作了一首《南风歌》,诗化了盐对百姓和国家的重要性。《孔子家语·辩乐解》中的《南风歌》是这样写的:“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为什么舜帝要歌唱南风?当时池盐是自然生产,靠天吃饭。南风一来,盐水便会迅速蒸发,凝结成盐,此即《三秦记》中所谓“朝取暮生”,当时池盐已成为重要财源。

先秦诸国“得盐者强”

春秋战国是群雄并起、从割据走向兼并的特殊时期,在这长达550年的历史进程中,盐再一次成为国家与民族整合的无形推手。这一时期“盐政”概念定型,“盐业官营”这一日后的专营制度出现并被迅速推广,产盐各国因此而获暴利,为日后的兼并积聚了雄厚的战争本钱,先秦各诸侯国因国力变化而重新洗牌。

在盐与税收捆绑到一起后,盐更成为左右诸侯国兼并战争走向的隐性力量。因盐税暴富而强大的,除了西部的晋国外,东方的齐、燕等国也因盐利而受惠。其中的齐国,在齐桓公时代已当上春秋“霸主”。

对盐觊觎最迫切的是秦国,早在“商鞅变法”后,秦孝公十年,秦国即夺得了山西平阳境内的“安邑盐池”,开始池盐大生产,并置“盐官”,食盐专营,开征盐税,为进一步征战奠定了物质基础。

秦惠文王九年,秦国吞并了井盐资源丰富的蜀国。有了盐的秦国逐渐强大起来,最终灭六国,统一华夏,又应验了“得盐者得天下”一说。用齐桓公的话来讲,这叫“国无海不王”,这里的“海”即特指海盐。

唐代实行食盐官卖

秦汉以后,“盐财政”对于经济的影响愈发显著。

汉武帝时国力强盛,但在长期的平定北方匈奴边境战争中,耗空国库。于是,汉武帝下令“笼天下盐铁”,以保证战争和国防军费。汉武帝始设立盐法,实行官盐专卖,禁止私产私营,还规定私贩食盐一旦发现,要“左趾”,就是将犯人的左脚大拇指砍掉。

唐朝在中叶后,实行食盐官卖的“榷盐法”,其实就是强行加价卖盐,增加财税。据《新唐书·食货志四》记载,“天宝、至德年间,盐每斗十钱”,后来“尽榷天下,斗加时价百钱而出之,为钱一百一十”。每斗盐由10钱(文),一下子涨到110钱。

明清时期,官府“禁私”非常严厉,但由于暴利的驱使和生活所迫,私盐贩卖历代不绝,而且,因盐而起的社会事件层出不穷。如唐末,贩私盐出身的王仙芝、黄巢,率先起义;再如元末,盐户出身的张士诚带领盐民揭竿而起。由此可见,盐与江山社稷能否稳定息息相关。

古人对盐的药物开发和利用

古人对盐的药物开发和利用很早。《神农本草经》卷三“下经”即称,戎盐“可以疗疾”,“主明目,目痛,益气,坚肌骨,去毒虫”。除了抗菌、消毒,还认为盐可“解毒”,如误中“班茅”毒,用“戎盐解之”。当然,盐的功能首先表现在食物调味上。

盐还成为古代“宫斗”的秘密武器。据《晋书·后妃传》记载,晋武帝司马炎的后宫有近万名嫔妃,晚上不知去哪里就寝。于是坐着羊车,车停在哪位妃子门前就在哪里就寝。有心计的妃子便在门上插竹枝,地上洒盐水,以吸引羊舔食驻足,此即所谓“羊车望幸”一说。

在未有人工食盐以前,古人正是利用羊这类牲畜的习性,找到了自然盐品。传说中的“羝羊舐土”,所指的就是这事。

(《海峡都市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13 08:47 , Processed in 0.047065 second(s), 1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