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杂评] 为谁而歌 ——读赵光华老师中短篇小说集《林中鹿鸣》而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9-21 11:36: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mage.png
高晋旭/文

因为同是写小说,每次学习培训间隙,我交流最多的是永济作家赵光华老师。赵老师给人的印象是不善言谈,但说起小说,他的话就多起来。

5月份,我参加全国作家运城采风活动,赵光华老师和我是一组,他大方地将最新出版的中短篇小说集《林中鹿鸣》托付到我手上。看着他一笔一画的签名,我非常感动,忙完手头的工作,终于有时间细细品读。越读越放不下,我的思维随着小说中的主人公一起同喜共悲。品读中我做了许多批注,记录了不少心得和感悟。

我认为,好的作品是自带声光的,人物会从书本中走出来和读者交谈。他小说中主人公身上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善良、正直、豁达,小说人物可以映射作者的性格特征,小说中的场景就是作家生活的小城,活生生的人物就在我们身边跳动。赵光华老师在意象的营造、人物的刻画、故事的编排、叙事手法上都有惊艳的表达,值得我学习。

一、意象表达的娴熟运用。

赵光华老师将作品里人物的精神世界和现实物像结合起来,《天上飞的是什么》这篇小说中表现得非常明显。

退伍军人老杜在病房里玩智能手机,从智能手机里传出柔美的女声和舒缓的旋律。声音穿过他日渐稀疏的头发,在病房四壁上来回碰撞。如果只写到这一步,就只是一个普通的场景描述,但文本后面还有一句:“病房的门紧闭着,声音一点儿都逃不出去。”这就是一个文学细节的深度描写了,文本背后作者表达了更深层次的意思。为什么这么说呢?连无形的声音一点儿都逃不出去,那有形的东西更不可能逃出去了。一层意思是表达病人被囿于病房的无奈,被医院的病床画地为牢的无助。另一层意思是指精神,他的躯体被限定在这个小房子里。但是,大家都知道,人的精神是不可能被完全限制住的,作为人,尤其是一名退伍军人,曾经在战场上厮杀的军人,他的精神是自由的,是天马行空的,他渴望像鸟一样自由地飞翔。作者写老杜喝药像喝酒一样快这个细节来表现老杜直爽的性格,通过护士说你不要命了的细节描写来表现老杜性格中豁达、坚强的一面,天上飞的是什么?谁会去思考这样的问题呢?病房里,谁知道他曾经是一位驰骋战场、视死如归的老兵?他曾经用年轻的肉体和不屈的灵魂,守护祖国的青山绿水。天上飞的是什么?仅写表象的话是远远不够的。作家把个人单薄的思想提升到社会的高度、灵魂的高度,小说的立意就升上去了。天上飞的到底是什么呢?相信每一位读者看完,心中自有答案。

二、用细节还原真实生活。

作家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场景描写在《归来泪满襟》这篇小说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虎虎生威的渭阳摩托,纺织厂男工油光可鉴的皮鞋,“买菜的人熙熙攘攘……青菜还带着露水和泥土,活禽交易,现杀现卖,菜摊老板脸上挂着僵硬的笑容,他们不会和这些工人师傅锱铢必较,卖家和买家天天见面都成了亲戚”。这些我们儿时的记忆,回不去的童年,在作家的笔下得以重现,读起来容易产生共鸣。

《林中鹿鸣》这篇小说里,男女主人公有了距离,作者通过情节推进、细节刻画慢慢消除他们之间的隔阂。他们一起去追野猪,文中写到“野猪的力气大,跑得也快,但它有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发现有危险的时候,只知道原路返回,从不向别的方向跑,它认为只有原路才是最安全的”。这样的叙述让我耳目一新,说明一个作家不仅文笔要好,要会讲故事,关键还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这样视野会越来越开阔,笔下的路子会越走越宽。

三、生动的描写和巧妙的构思。

“婴儿像一只刚出生的小鸡,毛茸茸的”,你说婴儿可能是毛茸茸的小鸡吗?说是也是,不是也不是,这是以部分指代整体,物形的比喻和状态的比喻结合,把刚出生婴儿的柔弱和可爱描写得非常到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在这样状态下的婴儿才能唤醒李云沉甸甸的母爱。

本部小说集题材广泛,绚丽多彩。有蓝色的工厂、褐色的村庄、五彩斑斓或者灰暗的城市,其中也不乏红色题材。《卖针的男人》是我读的赵光华老师的第一篇作品,这个男人经常为了一根针和大姑娘、小媳妇儿纠缠不清。这样的描写看似低俗,贬低了这个卖针的男人,其实它是一个伏笔。在那个年代,险象环生的环境下,地下工作者老马靠聪明才智,用针线营生当掩护传递情报。为了革命事业自毁名誉,他对革命的忠诚、对解放事业的贡献,可见一斑。

四、氛围营造与主题相得益彰。

在《林中鹿鸣》这篇生态小说中,赵光华老师赋予动物人的情感,这是作家倡导的自然界终生平等的理念。作家写到主人公和他伙伴野鹿铃铛玩游戏:“这种游戏不知玩了多少次,每次都是以铃铛认输而告终,这次也一样,他逮住了铃铛后气喘吁吁地说:‘怎么样?逮住了吧。’”下一次转场,“在山顶的一块大石头下流出一汪清泉,泉水不大,却有一丈多高的落差,形成了一架小瀑布,瀑布下有一小片草地,可以一个人坐进去,那里有铃铛喜欢吃的水菠菜”,这个小瀑布一下子在我脑中活泛起来,使得后面故事的展开和人物的塑造有了一个清新的环境。看到这里,我想起沈从文《边城》里的场景转换和描写,也有相似的描写手法,用悬念的方式将更深入的故事情节引出来。赵老师把这篇放在最后,有种咸鸭蛋拌米饭的味道,总要把澄黄流油的最好吃那部分留到最后一口来享用。

在后记中,赵光华老师的坦荡和真诚也让我感动。他在后记里写他年过半百要出书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这个比喻一直在我脑海中回旋。书中,斜眼儿穿针的老马是一个英雄,这里面有赵老师家的红色历史,他给我讲过他爷爷曾是一位抗美援朝的战士。他说这本小说集的故事都是有原型的。他说他脑子里装的都是文学,简直到了痴迷的地步,在公园遛弯的时候走着走着就撞到树上了,或踩到人家脚后跟儿,被别人用异样的目光扫描。看到这里,我不禁心生敬佩,赵老师取得今天的成绩一定是下了功夫的,这就应了那句话“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他对文学的坦诚、热爱、豁达和人交往时的谦虚、低调深深感染了我。赵光华老师专心写作,向生活讨教,向名家学习,为普罗大众而歌,这样的作品一定会受大众的欢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10 13:38 , Processed in 0.051288 second(s), 1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