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芮城广仁王庙:我国现存最早的道庙建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1-21 09:58: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mage.png
广仁王庙正殿
image.png
古戏楼演绎蒲剧
image.png
螃蟹钉足见匠心
image.png
碑刻墙言明历史
image.png
木构架再现唐韵
image.png
纵剖面古朴大气
芮城的广仁王庙很多人可能闻所未闻,但其在文物界和建筑界可谓声名赫赫。广仁王庙的正殿是一座典型的唐代建筑,我国现存唐代木结构建筑仅有四座,其不仅是河东一带唐代建筑的孤例,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道庙建筑。

广仁王庙位于芮城县城北3公里的古魏镇中龙泉村,与著名的永乐宫咫尺相望,北依条山,南临黄河,风景秀美,历史文化积淀深厚,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1月16日,记者一行走进这座隐藏在乡村中的庙宇,目睹这一唐代瑰宝的风采。

一座古建室外博物馆

初冬的太阳,暖暖地照着大地。采访当日,恰逢芮城县蒲剧线腔艺术研究所送戏下乡公益演出,戏台就搭在广仁王庙前。非遗、文物美美与共,那种烟火气、文化味交织在一起,可谓妙不可言。

穿过看戏的人群,搭建的戏台后是一面土崖,下凿有三眼窑洞。据芮城县文保中心副主任、广仁王庙文物保护所所长刘博介绍,这窑洞之前就有。2013年,芮城县对广仁王庙主体建筑落架大修,2015年进行环境整治,2016年又与万科集团合作对周边环境进行整治,对窑洞整修加固。

拾级而上,从东南角的大门进入,如同闯入一座空降的当代艺术馆空间。

首先到的是“序庭”,即意味着广仁王庙的游览从这里正式开始。整个序庭有两处值得细观的地方,第一是迎面墙壁上的一条黑色时间轴,罗列了中国从唐至清19座比较有代表性的古代木结构建筑剪影。按时间顺序看,广仁王庙位置明显,排在第二。第二是脚下的广仁王庙足尺剖面图。

“一比一还原广仁王庙大殿的纵剖面。”刘博说,“建造整个序庭面板的材料被称为混凝仿生土挂板墙,原料为废弃建筑垃圾,轻便环保,易做造型。”其设计和芮城西侯度遗址设计出自同一公司。

当时对周围的环境进行整治提升,修建了一系列有层次的独立空间,加入了一些展览陈列的内容,让游客能够更好地欣赏古建筑,了解中国历史悠久的建筑文化。

可以说,广仁王庙是一座古建“室外博物馆”,而且目前免费对外开放。

一殿唐代典型木建筑

穿过序庭,便可一观广仁王庙的全貌。广仁王庙由正殿、戏楼、厢房组成,四周有围墙,东南角辟有小门。厢房已在战火中损毁,现庙内仅余正殿、戏楼。

“广仁王庙的正殿发现于20世纪50年代的文物普查。”文保员冯利平说。

正殿为唐大和五年(831)建造,坐北向南,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四架椽,平面呈长方形,单檐歇山顶。整个建筑古朴雄浑、大气唯美,虽历千年风雨,仍不失唐代风貌。斗拱硕大、叉手长壮、翼角起翘,出檐较短,屋顶平缓,板直棂窗……造型端丽、结构简洁,展现了唐代建筑的恢弘大气、庄重大方,与元代的粗犷、宋代的美观、明清的精致等风格截然不同。

走进正殿,殿内无柱,梁架全部露明。梁记板上题有清乾隆十年、清光绪三十二年与1958年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重修的墨书落款。殿内正中供奉龙王塑像,两侧配有风雨雷电四神像。

广仁王庙在当地也被称为“五龙庙”。相传,龙泉村村北早年间有龙泉涌出,灌溉了一方良田,所以村人于其上建龙王庙祭祀。史上有载,我国祭祀龙王习俗是从唐代开始的,此庙就是最早的遗存实证。北宋徽宗时对龙王有了具体封号,诏封天下五龙:青龙封广仁王,赤龙封嘉泽王,黄龙封孚应王,白龙封义济王,黑龙封录泽王。青龙居于首,统御诸龙,所以龙王庙被称为广仁王庙。

与正殿相对的是戏楼,古朴秀丽。根据庙内碑记,戏楼建于清乾隆年间,后曾不断重建。戏楼坐南朝北,面阔三间,硬山式屋顶。最有趣的是外墙上的一排铁钉,铁钉本是加固墙体之用的,为了美观一般会雕成菱形。因庙内供奉的是龙王,所以铁钉的造型都是海星、螃蟹等,从此细节可见古人的匠心。

戏楼与正殿虽属不同年代,但浑然一体,构成了一座完整的四合院形的庙堂建筑。

据说,过去每逢龙王寿辰农历五月十三这一天,周边的老百姓都会浩浩荡荡赶来祈福,彼时戏班登上戏楼唱戏,人声鼎沸。除此外,每年正月十五,这里还会举行社火、灯会,热闹非凡。

一面言明历史碑刻墙

在正殿的后方,有一面碑刻墙。这些石碑有的曾嵌在正殿墙内,有的曾立于大门两侧,现在为了更好地保护放在了一起。整个墙体上共有5通石碑,其中两通唐碑,3通清碑。

唐宪宗元和三年(808)所立的《广仁王龙泉记》碑,由乡贡进士张铸撰文、河东裴少徽书丹、河东裴绩书额,字体雄浑劲秀,详细地记载了县令于公凿引龙泉之水兴修水利,灌溉农田造福一方的事迹。碑文中记载,当时县令牵头修筑龙泉池,旁边建祠宇,绘制龙王形象。文中引征西门豹引漳水治邺史事,以显于公治芮之功。可惜的是,如今村中龙泉水位下降,早已干涸,仅留遗迹。

唐文宗大和六年(832)所立的《龙泉记》碑,记载了扩建、修葺广仁王庙的始末。碑文记载了当年春季遇灾,县吏在这里祭祀后天降甘霖,百姓度过旱灾,随后拆旧庙、建新宇的事迹。

由碑文可认定庙宇的始建年代,也就是说,广仁王庙距今已1000多年,是目前我国现存最早的道庙建筑。

这两通唐碑对研究广仁王庙的建造年代均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还对研究我国水利发展史有一定的价值。

其余3通碑为清乾隆十一年刻立的《重修广仁王庙序》碑、清乾隆二十三年刻立的《重修广仁王庙乐楼记》方碣、清嘉庆十七年刻立的《重修广仁王庙乐楼记》碑,均记载了庙内清代戏楼的修建、修缮情况。

一条现代科技文保路

正殿后是观景台,继续沿着石子路前行,西侧是晋南古建展廊,记录了运城、临汾两地部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便于游客了解更多的古建知识。东侧是斗拱庭,展示了中国仅存的4座唐代木结构建筑的斗拱样式。

在庙内大院一侧,停有一辆微型消防车,除此外,这里还有微型消防站,消防工程严谨,安防系统也不落后。走进管理室,映入眼帘的是超大监控屏幕,上面滚动播放着庙内各处监控画面。

刘博介绍:“庙内共设有41个摄像头,云台有4个,全景摄像头有两个。我们24小时值班,夜间还启用了电子巡更、电子入侵系统,实现了高效监控。”

冯有福是广仁王庙的文保员,也是村里分管广仁王庙这片的小队长。他说,广仁王庙有段时间是村里的小学,那里有他学生时代珍贵的记忆。看到这里越变越好,他满脸笑意:“因为广仁王庙的存在,也因为相关部门的支持,村里道路硬化了,广场建起了,整体环境提升了,村容村貌焕新了。”

得益于村民的辈辈守护,广仁王庙才从千年前的唐代走到现代,今天它又选择了一条新的文保之路,变身成一座露天的中国古建博物馆。从空间划分、游览动线、围墙材质、地面铺装、植被选择、观景台设计到附属的展览及休憩空间都蕴含着精致的美。

比起另外三座唐代木构建筑,广仁王庙虽然建筑面积和体量不大,但这一点也不影响其在建筑史上的学术价值。它恰好又与永乐宫做了邻居,当游人沉浸在古建之美意犹未尽时,也可转到广仁王庙来,欣赏一下唐代遗风。

漫步在铺满白砂的小道,凝望檐下的唐代斗拱,远眺与广仁王庙千载为邻的中条山,四野无人,心中不禁涌起天地悠悠、古月今人之叹。

薛丽娟 王棉 文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9-20 05:44 , Processed in 0.055033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