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凤翰(1683—1748),字西园,号南村、南阜。乾隆二年(丁巳1737)因右臂病废,改号半亭、废道人、尚左生、丁巳残人。山东胶县人。高凤翰才气横溢,却仕途坎懔,四十多岁时才被授歙县县丞、绩溪令,后被诬告受牵连,遂绝意官场,流寓扬州,以鬻艺为生。
高凤翰擅长诗文,亦精书画。花卉、山水脱胎于宋元,又与“扬州画派”著名书画家郑板桥、金农、高翔、李方膺等相交往。尤爱砚成癖,藏砚达千余方,曾从中挑选一百六十五方,亲自琢刻铭文,拟作《砚史》四卷,后因病臂未能完成。
高凤翰篆刻早年受其伯兄高愧逸的发蒙,后得到山东知名篆刻家张在辛的指点,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他痴迷于搜集印章,珍藏秦汉玺印达五千钮。自谓:“平生耽印癖,金石成巨囊。上或搜秦汉,下及同侪行。所购无穷期,一一唯其良。”因长期浸染在传统经典之中,高凤翰的篆刻创作以汉人为师,并对当时芜杂、伧俗的印坛风貌有清醒的认识。他在与外甥冷仲宸书札中曾言:“觉向南北所见时贤名手,皆有习气。故近与刻家论印,每以洗去 图书气为第一”。
高凤翰五十五岁,正值其创作的鼎盛时期,却遭遇飞来横祸,使用习惯的右臂病残,艺术创作被迫终止。但深爱艺术,又性格坚韧、倔强的高凤翰敢于向命运挑战,在逆境中他尝试着用左手创作,不想这反而成就了他,之后高凤翰创造出了一种不拘成法、粗头乱服的写意风格,直抒胸臆,被世人所推重。
印学家汪启淑在《飞鸿堂印人传·高西园传》中给予高凤翰很高评价,称其:“究心缪篆,印章全法秦汉,苍古朴茂,罕与俦匹”。他所开创的豪迈、写意印风,对近代吴昌硕等均有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