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清朝学霸书法欣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8-29 17:36: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DSC0000.jpg
DSC0001.jpg
科 举
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乡试第一称解元,会试第一称会元。殿试第一称状元。唐制,举人赴京应礼部试者皆须投状,因称居首者为状头,故有状元之称。
据考证,自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的第一位科举状元孙伏伽(山东德州人)开始,到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止,在这1283年间,科考的榜数为745榜,共约产生了500多名状元。
DSC0002.jpg
中国科举史上,曾经涌现了数以百万计的举人和十多万名进士,而作为这个庞大知识分子群体之巅峰的“状元”郎,则是屈指可数,竞争之激烈可想而知。
宋代大文豪苏洵就曾发过“莫道登科易,老夫如登天”的感慨。特别到了清代,考到白发满头仍然是个“童生”的不乏其人。四五十岁中进士,人们并不觉得他年龄有多大,“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就是这一历史文化现象的生动写照。
据《中国状元全传》载,宋代共产生118个状元,其中20岁—30岁中状元者37人,占72.5%,最小的18岁,50岁以上中状元者2人。
清代共有状元114人,其中20岁—30岁中状元者19人,占35%,最小的21岁。50岁以上中状元者5人,最大竟然已经62岁。
都说“字如其人”,特别是在大量的试卷中,字迹好,应该也会成为考官的评判标准。那么,经过层层选拔,严格筛选,最终从清朝各时期的科举中高中的状元中,他们的书法水平又如何呢?
顺治年间
顺治二年(1645年),当时的大学士范文程上了一道奏折,说明统治天下应从士人开始。当时的摄政王多尔滚批准了他的提议,从顺治二年开始,清朝正式开始实行科举考试。
DSC0003.jpg
顺治四年(1647年):吕宫(1603-1664,江苏常州府武进县人)
康熙年间

康熙曾对大学士们说过:“今年会试所中,大臣子弟居多,孤寒士子未能入彀。欲令人心服,得乎?”由此可见,他对当时科举考试中徇私舞弊深恶痛绝。也反映了康熙皇帝对于科举选拔的重视。
DSC0004.jpg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陆肯堂(1650年-1696年,江苏苏州府长洲县人)
雍正年间
凡籍有良贱,四民(即士农工商——看破黄尘注,下同)为良,奴仆及娼优隶卒为贱。山西、陕西之乐户,江南之丐户,浙江之惰民,皆于雍正元年、七年、八年先后豁除。
DSC0005.jpg
雍正二年(1724年):陈德华(1696年-1779年,直隶安州(今河北安新)人)
乾隆年间
乾隆三年,兵部侍郎赫舒德主张“应将考试条款改移更张”。但因当时大学士鄂尔泰当政,竭力反对,科举制度遂无法得到改革。不久,乾隆发现科场论判,千卷雷同,并有临场拟作或强记抄袭之弊,大为不满,这才在乾隆丁丑春季下决心进行了整改。
DSC0006.jpg
乾隆四年(1739年):庄有恭(1713年-1767年,广东广州府番禺县人)

嘉庆年间

DSC0007.jpg
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吴其浚(1789年-1847年,河南固始县人)
   
道光年间
道光朝穆彰阿柄政时期,科场取舍重楷法而不重实学,考官舞弊、考生作弊案不绝史书,穆彰阿及其势力的F·B统治进一步加速了清中期科举制度的衰败过程。
DSC0008.jpg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孙毓桂(山东济宁人)
咸丰年间
DSC0009.jpg
咸丰六年(1856年):翁同龢(江苏苏州府常熟县人)
同治年间
DSC00010.jpg
同治七年(1868年):洪钧(1839年-1893年,江苏苏州府吴县人)

光绪年间

清代科举废止于光绪皇帝,说:“著即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其以前之举贡生员分别量予出路,及其余各条,均着照所请办理。”
光绪三十年(1904年):刘春霖(1872-1944,河北省肃宁县人)
DSC00011.jpg
最后一届科举是在1904年(光绪三十年),当时的状元是刘春霖。他在中了状元以后,没有当官就直接到日本留学,3年后回国。
刘春霖尤为擅长小楷,在书法上有非常高的造诣:
DSC00012.jpg
刘春林的答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9-20 18:38 , Processed in 0.055441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