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篆刻] 赵之谦“天价印”的来龙去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2-22 18:33: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DSC0000.jpg
  清末的赵之谦估计体会到了“屌丝”的感受,人穷怎么办,只能志短。于是他就有一方著名的闲章,名为“为五斗米折腰”。
  你没看错,我没有掉字。赵之谦没有陶渊明的骨气,嫌弃官场的腐浊风气,也看不起当官赚的那点小钱,说出一句“不为五斗米折腰”。
  赵之谦没有陶渊明家里有地,而且他也没有采菊东篱下的志趣,为了生活,他还是要折一下子腰的,但骨子里还是相当的不忿,这么一方印章,自嘲的意思或许更多一些吧。
  这枚赵之谦的名印,和今年嘉德春拍的那枚五百万的“赵之谦印”,是一对。这枚“为五斗米折腰”,远超春拍印的价值,以一千二百余万元创下印章拍卖记录,让我们看到了印章市场的回暖。
  通过这方印,我们似乎看到了赵之谦当时的窘迫,当年他到底遇见了什么事呢?
DSC0001.jpg
DSC0002.jpg
DSC0003.jpg
  赵之谦刻 青田石自用印章
  印文:为五斗米折腰。
  边款:撝叔戏反陶彭泽语以自况。
  观跋:悲翁尝与长洲江弢叔是、会稽丁蓝叔文蔚游东欧,文采风流,金石照耀,时称三叔。然悲翁治印,于邑极少流传,盖其兀傲之性,不屑为人,非真知笃好,或斩不与也。节厂三兄寝馈金石,为邑中后起,于海上得悲翁刻印数十方,足补其乡文献之,岂独资后学师事而已。己丑正月,醉石记;人字下脱作字,之字下脱阙。
  赵之谦一生坎坷,三十一岁中举后,四十岁、四十三岁两次会试落第。四十五岁时,才得刘坤一赏识主修《江西通志》。通志修毕,借钱捐了七品官,先后在靖安、鄱阳、奉新、南城等地为县令。壬午(1882)八月,五十四岁的赵之谦已卸任奉新县令在南昌候缺,并且正生着一场大病。
  赵家败落很早,赵之谦的生活一直窘迫,经常处于东挪西借,左支右绌的状态。赵之谦在《仰视千七百二十九鹤斋丛书序》中回顾了自己的境遇:兄为仇诬以讼破家,至是竟不能得购书资终岁犇走,卖衣续食而已俯仰身世,十数年中,悲悯穷愁,噩梦忽觉。同治初元,航海入京师,屡试皆黜,栖迟逆旅,煮字为粮。
  做官后,赵之谦的官运和财运都不好,官无佳缺,也无财发。光绪四年二月,在靖安县令任上,他致沈星堂云:弟官卑类犬,才拙如鸠,自志书局交缷,调署靖安,而瓜期已届,缺简清苦,囊橐无余,然旧债恐不能尽偿,恐回省仍归候补也
  随后回到南昌轮委,授浮梁县,因缺不佳,已设法辞脱又调任鄱阳县,鄱阳县是饶州府首县,可赵之谦又恰赶上一场大水灾,天天疲于赈灾,莅官旬有九日,猝大水坏田,民多流析殚力赈抚,纤悉不遗,正所谓一场大水,进款漂了大半生。值得注意的是,赵之谦借债的利息并不算低,他在光绪四年致书舒梅圃,请代借新款以偿还到期的旧债,议定的是八厘的利息。
  光绪七年六月,赵之谦任职奉新。在奉新县为官的一年,倒是较之一年半之鄱阳大胜,宿累清其九,还清了大部分旧债。自奉新卸任后没几个月,存俸用光,赵之谦再举新债。新债还旧债,又成为生活常态。光绪八年,赵之谦致柳桥函云:弟今年尚当为兄代寄,以清前款。吾辈交谊,虽不较锱铢,而有欠必还。弟前在鄱任,实因毫无所剩,否则早缴上矣。坦率地讲,赵之谦是很希望通过做官发财的,但事实上,不要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不曾有过,就是小康生活也没过上。当然,这也和赵之谦的性格有很大关系,他不会钻营,不能逢迎,放不下尊严,厚不下脸皮,更黑不下心肠,说到底还是书生本色。
  他在给友人的信札中多次透露出他对官场的各种不适应,我们看看他都是怎么说的:今日方知做官之术,不出卑鄙无耻四字,断非我辈所能。弟立定主意,总以明来,断不暗去,不贪赃,不通私谒,遇事躬亲,不诿诸他人。若仍有把鼻,为彼拿着,则天命也。不怕亦不悔,以此待之此等官岂人所为哉。(致友人信)前信所说之人,系内外九头鸟合成其毒,诸公畏之如虎,弟不能不做武二哥,好在弟之视鄱阳县如草芥也。(光绪四年十月致友人函)太尊此次上省,专为加贝公求事。钱神有灵,官运便通。能员所办公事,真是荒唐绝伦,乃是铜钱说话,故获上如此,不可及,也不能学,亦断不学也。弟此时本五日京兆,若以钱成事,再图空戏文,请上官勒结,则决计弃印而走。弟是世间倔强汉,久已藏锋,若必欲我露底,则亦无奈何耳。(光绪四年致柳桥函)
  所未去者,卑躬屈节之技,学十年不得一分,则仍是狂奴故态耳。(光绪八年二月复信魏性之)
  此次歇手,较鄱阳稍善,可得两年口粮。无能归计,再候一年轮委。轮委后,虽一文不存,亦必走矣。云游四海,未必无把式可打。何苦与狗彘争食也。(光绪八年六月致伯循函)
  光绪八年二月,赵之谦写了一副楹联悬于门上,颇见其心志:上相大猷,论语半部;司空家法,篱落一声,并自注:幼误读书,遂困场屋,老厕俗吏,骨节不媚。纳此楹语,永志吾悔。岂能易性,聊以解嘲。上联借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典故,下联用了南宋赵师睪献媚韩侂胄学狗叫的故事。
  赵之谦觉得当官与赶集做买卖差不多,都是出重资以冀未来之福。不会巴结,不会送钱,自然得不了肥缺。他给女婿沈子余的信中说:贺观察之挖调江南者,近复以彭力,奉调回省,充水师统领,可岁入万金,江西第一道美差也。二千金本钱,获此大利,各有因缘,莫羡人也。
  光绪九年,他轮到了一个佳缺,却被人抢了去,并被委派瘦县南城。他心中愤愤,但又无可奈何,致友人函云:南城非善地,弟本轮应新昌,真善地也,后为湖南之王师爷弄鬼,设法获取,然后及南城,又云:顷奉委南城,又非佳缺,而水路极迂曲,不能不去,不能即去,正大为难,是年隆冬,赵之谦携家眷赴任南城。终于在一年之后,因过度辛劳,旧疾加剧,卒于南城任上。不得不说,赵之谦是有政治抱负的,为官期间兢兢业业,不惮辛劳,他救灾抚民、修桥筑城的政绩也颇得民心,但从某个角度来说,挣钱还债可能是赵之谦做官的最大动力,不当官,就没有收入,可当了官,也不能切实改善生活。他在致柳桥札中云:官途恶劣至于如此,吾辈钝根人为无钱故,犹恋恋此土,真可叹也。弟稍可敷衍,即引疾退矣。此次下来,仍不能也,奈何,奈何,赵之谦刻有一方为五斗米折腰的印章,正是他内心的写照。
  坦率地讲,赵之谦是很希望通过做官发财的,但事实上,不要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不曾有过,就是小康生活也没过上。当然,这也和赵之谦的性格有很大关系,他不会钻营,不能逢迎,放不下尊严,厚不下脸皮,更黑不下心肠,说到底还是书生本色。
  他在给友人的信札中多次透露出他对官场的各种不适应,我们看看他都是怎么说的:
  今日方知做官之术,不出卑鄙无耻四字,断非我辈所能。弟立定主意,总以明来,断不暗去,不贪赃,不通私谒,遇事躬亲,不诿诸他人。若仍有把鼻,为彼拿着,则天命也。不怕亦不悔,以此待之,此等官岂人所为哉。(致友人信)
  前信所说之人,系内外九头鸟合成其毒,诸公畏之如虎,弟不能不做武二哥,好在弟之视鄱阳县如草芥也。(光绪四年十月致友人函)
  太尊此次上省,专为加贝公求事。钱神有灵,官运便通。能员所办公事,真是荒唐绝伦,乃是铜钱说话,故获上如此,不可及,也不能学,亦断不学也。弟此时本五日京兆,若以钱成事,再图空戏文,请上官勒结,则决计弃印而走。弟是世间倔强汉,久已藏锋,若必欲我露底,则亦无奈何耳。(光绪四年致柳桥函)
  所未去者,卑躬屈节之技,学十年不得一分,则仍是狂奴故态耳。(光绪八年二月复信魏性之)
  此次歇手,较鄱阳稍善,可得两年口粮。无能归计,再候一年轮委。轮委后,虽一文不存,亦必走矣。云游四海,未必无把式可打。何苦与狗彘争食也。(光绪八年六月致伯循函)
  光绪八年二月,赵之谦写了一副楹联悬于门上,颇见其心志:上相大猷,论语半部;司空家法,篱落一声,并自注:幼误读书,遂困场屋,老厕俗吏,骨节不媚。纳此楹语,永志吾悔。岂能易性,聊以解嘲。上联借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典故,下联用了南宋赵师睪献媚韩侂胄学狗叫的故事。
  赵之谦觉得当官与赶集做买卖差不多,都是出重资以冀未来之福。不会巴结,不会送钱,自然得不了肥缺。他给女婿沈子余的信中说:贺观察之挖调江南者,近复以彭力,奉调回省,充水师统领,可岁入万金,江西第一道美差也。二千金本钱,获此大利,各有因缘,莫羡人也。
  光绪九年,他轮到了一个佳缺,却被人抢了去,并被委派瘦县南城。他心中愤愤,但又无可奈何,致友人函云:南城非善地,弟本轮应新昌,真善地也,后为湖南之王师爷弄鬼,设法获取,然后及南城,又云:顷奉委南城,又非佳缺,而水路极迂曲,不能不去,不能即去,正大为难,是年隆冬,赵之谦携家眷赴任南城。终于在一年之后,因过度辛劳,旧疾加剧,卒于南城任上,至此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愤激悲苦、扼腕叹息的赵悲庵。

相关帖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10 13:08 , Processed in 0.064020 second(s), 1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