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脑、豆浆、绿豆汤全部一块钱一碗(杯),这还是两年前才从五毛钱一碗涨起来的价格……在武昌街道口附近的一条小巷里,65岁的徐耀清已经摆摊31年,成了街坊们的老朋友,更是被附近街道口小学和幼儿园的孩子们称为“豆腐脑爷爷”。为何他这么“傻”,售价始终只定在附近店面的一半?细聊起来才知道,他是一个有故事的人,“这辈子遇到太多好人,我都是做街坊生意,不图赚多少钱,只要能糊口就行。”
推车摆摊31年,当年小顾客带孩子来买
3月20日早7点,雨后的武汉仍寒意逼人。在武昌街道口四眼井社区门前的小巷里,徐耀清已经在小推车后面忙活了一个小时。
“今天天气不好,还这么早去锻炼啊。”此时的顾客多是早起的老人,徐耀清给他们倒上一杯热腾腾的豆浆,不忘寒暄几句。往来顾客几乎没有人问价,就把一元钱投进小推车里。 头发花白的钱大爷端着豆浆,和徐耀清聊起了刚从广播里听来的新闻。见有记者采访,他拍着徐耀清的肩膀说:“徐老弟是个好人啊,是该好好报道一下。现在哪里的还买得到一块钱的豆浆?他在这里几十年,一直卖得比别人便宜,是街坊实在不好意思了,劝他,两年前才涨到一块钱。”
8点左右,赶着去街道口小学和幼儿园上课的孩子多了起来,豆腐脑热销起来。徐耀清拿着大勺,一刻也不得闲。很多孩子接过满满一碗豆腐脑,便在一旁自己加糖。 “时间过得真是快。”家住四眼井社区的何婆婆感慨,当年自己几乎每天都带着上小学的孩子来吃豆腐脑,如今自己老了,徐师傅也从小徐变成了“豆腐脑爷爷”,她的儿女还是天天带着孙子和外孙来吃。“吃了几十年,放心啊。”
老顾客宋女士给孩子买了一碗豆腐脑后,递给了徐耀清两个小麻袋。这是头一天老徐给她装豆渣带回家养花用的。宋女士说,老徐是个热心人,常把豆渣带来送给养花的顾客。“你看,很多街坊拿家里的大碗来打豆腐脑,他从来只问几个人吃,不在乎收几块钱。”
赌博输光家产,捡到10元钱再起家
别看现在的小摊很简陋,徐耀清也曾风光过。
徐耀清是孝感云梦县曾店镇人,年轻时在武汉当过8年汽车兵。1984年退伍时,心气高的徐耀清婉拒了安排工作,决定自己干。他用积蓄买回了村里第一辆小货车,隔三岔五就跑河南去拖生猪回来卖,“一次拖20头,一头能挣100元。”此外,徐耀清还在家里养鱼、养鸡,后来还开了间小食品加工厂,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成了当地有名的“万元户”。
然而,快速致富的同时,手里有了钱的徐耀清也染上了赌博的嗜好。“那时候风气不好,我觉得赌博来钱比跑车轻松得多,也就越赌越大,越陷越深。”说到这,徐耀清语气变得低沉起来。
那个年代,一场两三千快的输赢可谓巨资。到了1986年,徐耀清把谋生用的货车输了出去不说,还欠下几千元外债。看着两个不到5岁的儿子,他决定痛改前非。
“老娘天天拿着扁担四处找我,老婆哭着要吃药、投河。我就向她们保证,一定让一家老小过上好日子。”徐耀清清楚地记得,当年7月,他用扁担挑着一百好几十斤的石磨,拿着5元钱出门,花掉1.7元坐火车来到省城武汉,又花8分钱坐公交到了武大附近找了间民房安顿下来。
钱很快花光了,不过天无绝人之路。就在徐耀清准备硬着头皮去马房山找亲戚借钱时,他在路上意外捡到了一张十元“大钞”。
“半天没人来领钱,我就用它买了10斤黄豆,置办了桶和碗瓢,开始磨豆浆和豆腐脑卖,5分钱一碗。”徐耀清说,这门手艺是来汉前和村里豆腐匠学的,没想到一做就是几十年。 一人做两份工,供儿子读完研究生
聊到这里,时针已指向10点。徐耀清将剩余的豆浆、豆腐脑倒进下水道,收摊了。他要把小车推回家,做好清洗工作,再出门去接老伴。
徐耀清的老伴朱师傅是1987年跟着他来武汉的,每天在广阜屯一带卖豆浆、豆腐脑。不过因为她有胃下垂的老毛病,身体虚弱,产品制作主要还是靠老徐。
“他每天凌晨2点起来忙,让我多睡一会。”朱师傅说,老徐担心她推车上坡吃力,每天都会准时到坡下接她,30年风雨无阻。
徐耀清的家位于群光广场背后的深巷里,40平方米的老房子局促却很整洁,那口推了十几年的大石磨早已被电动工具取代。
两位老人回到家,给远在厦门的大儿子徐斌成打了个电话,询问孙子的近况。说起儿子,徐耀清脸上写满了骄傲。
“我们一生操劳,没时间管他,好在孩子很懂事,学习很争气。”徐耀清说,大儿子从小在老家长大,后来考进了海南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后进入了厦门理工学院工作。小儿子目前在武汉工作、生活,也过得不错。
“他其实很关心我的学习,每次过年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要数数我贴在墙上的奖状。”徐斌成在电话中说,为了供两个孩子读书,父亲吃尽了苦。有一年,他暑假来武汉才知道,父亲每天卖完豆腐脑,还要去一家卖盒饭的店里做帮工,忙到下午才能回家补个觉。这样做两份工的状态,徐耀清持续了近20年。
徐斌成说,他和弟弟都已成家,经常劝俩老不要再操劳了,两家人都欢迎他们一起住,安享晚年。
感恩众多好人,能糊口就不会涨价
劝徐耀清“退休”的,不只是两个儿子,可他总是说:“我还做得动。这么多年了,还真离不开那些老街坊了。”
也有不少人劝他,卖贵点,少卖点就少累点。徐耀清却说,他和老伴起早贪黑,每个月只赚三千块钱左右,但“卖贵了总感觉对不起那么多帮我过的好心人”。
徐耀清清楚地记得每个帮助过他的人:刚来武汉时,是一位老乡帮他出了30元钱,租了房子容身;刚开始摆摊时,是武大附近一家小卖部的老板,每天把自家桌椅摆出来让他用;每次有城管来查,总有街坊主动帮着说好话;还有一年家里失火了,是附近一名警察抱来棉絮被子,帮他渡过了难关……
徐耀清在武汉的战友,也没少帮忙。刚开始摆摊时,有一位转业当了干部的战友上班常会路过他的摊子,徐耀清总是不好意思地背过身去。没想到,对方认出了他,主动来打招呼,此后常拉着他去家里“加餐”。这位战友还带着徐耀清去体检,办理了健康证。
“你看我现在摆摊的位子,其实是背后这家酒店的停车位。老板总让车停得紧紧的,就为了给我腾点地方摆摊。”徐耀清说,他这辈子遇到了很多好人,包括两个儿子的娘家人,看到他家庭困难,都是一分钱彩礼没要。“做人不能忘本,我最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了,现在只要能糊口就不会涨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