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抖空竹 民间杂技绝活抖嗡嗡那可是早有了的健身游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14 16:58: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抖空竹 童稚游艺之七

在今天的杂技节目中,就有“抖空竹”,那些来自民间的绝活,经过升华、编导,更显得出神入化,色彩纷呈。

2002年三月,在“游在开封”的开幕式上,开封空竹协会的徐大慈、杨小虎“两位老人抖的空竹直径达九十厘米、二十公斤重,比锅盖还大。这只巨型空竹在他们手上转得服服贴贴,突然‘呼’地把空竹抖向空中,接着又灵巧地用线绳接住,动作娴熟,姿态优美”(见《大河报》)。双人合抖巨型空竹,使这门古老的技艺焕发出更加灿烂的光彩。

我曾写过一篇名叫《玩家》的散文,介绍我自小熟悉的一位湘潭古城的玩家谭先生,他会唱京戏、打火流星、甩钢叉、玩地雷公,一辈子乐乐呵呵,可惜如今已鹤归道山了。

“地雷公是什么?北京人称空竹,天津人叫风葫芦,东北人叫抖嗡嗡。地雷公是湘潭人的叫法。这是一种很古老的玩具。用竹子和木头做成,分双圆盘和单圆盘两种,用圆柱相连。圆盘是木制,两层中空,边镶竹条,竹条有四个小孔。用两根竹竿系上线绳,线绳在圆柱中间的凹处绕一圈,然后双手持竿抖动,地雷公便愈旋愈快,风灌进小孔,发出嗡嗡的声音……他可以玩许多名堂,比如‘大闹天空’:地雷公抛到空中,再落到线绳上,往返重复,决无失误;如‘猴爬竿’:让地雷公从线绳上旋转到竹竿上,再抛向另一根竹竿;比如‘鲤鱼跳龙门’:两根竹竿平行直立,把线绳挽成‘门’状,地雷公在‘门’下‘门’上跳动;还有‘滚地惊雷’‘张飞骗马’等”。

最早的空竹形制分为两种,一种称之为“地铃”,也称“地轴”“风葫芦”“地雷公”,就是用竹管制成陀螺形状,并在上面开口,在旋转时因风的灌入发出声音,故又叫“鸣声陀螺”。另一种是称为“转盘”或“杂旋”的技巧节目,起初是用碟子、碗盆类圆形器具,旋转于竿标上,进而改进为双手拉动绳子,使它因手势的变化,旋转出种种花样。“俟‘鸣声葫芦’与‘杂旋’技巧结合起来,空竹的另一种式样和玩法即所谓‘抖空竹’也就随之产生了。其形成时间,至晚不过南宋,俗称‘弄斗’”(完颜绍元《抖空竹》)。

到了明代,在地上旋转和在绳上旋转的竹制鸣声陀螺,在形制和玩法上都有了新的变化。出现了单盘空竹,以线绳相绕,用力一抽,它便高速旋转落地,发出嗡嗡之声;另一种玩法,则是让其在线绳上滚动。明末清初,出现了双盘空竹,“京师儿童玩具,有所谓‘空钟’者,即外省之‘地铃’,两头地竹筒为之,中贯以柱,以绳拉之作声。唯京师之“空钟”其形圆而扁,加一轴,贯两车轮,其音较外省所制清越而长”(《清代野记》);“京师儿童,有抖空竹之戏,中作小干”(《燕京杂记》)。

记得小时候,古城湘潭玩地雷公的人很多,特别是过年过节,街头巷尾,一片嗡嗡之声,有如雷鸣,至今想来,余音犹在耳畔。(聂鑫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9 00:50 , Processed in 0.041031 second(s), 1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