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蒲剧史话》传天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9-4 17:36: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日,幸获国家一级编剧杨焕育先生为“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所著《蒲剧史话》一书,仿佛走进繁花似锦、硕果累累之艺术园林,尽情地观赏无限美好的春色,尽意地领悟无比深邃的乐章。
      正如国家一级作家、原山西省文联副主席、运城市文联主席王西兰先生在“序”中所述,这本书介绍了蒲剧的起根发苗,介绍了蒲剧怎样成长为参天大树,怎样的青枝绿叶,怎样的摇曳多姿。读了这本书,蒲剧片片断断的传说成为历史的考证和艺术的演绎……
      《蒲剧史话》分为蒲剧的起源、发展与流变、艺术特点和风格、优秀演员及流派、经典剧目、蒲剧的现状等六大部分,约8.8万字。关于蒲剧起源,作者认为元末明初的说法比较符合历史事实。一是明初永乐皇帝朱棣曾经流放政敌到蒲州充当乐户,这些人在当地闹杂剧的影响下,也搭戏班,编戏文,扮起角色演起戏来。永乐三年(1405),朱棣又将齐王的亲信、同族悉数贬谪蒲州当乐户,更加强了蒲州乐户的势力。二是甘肃高台县宣化乡“乐善忠义班”账册的发现,为蒲剧活动留下最早的历史记录。三是黄河壶口瀑布附近龙王辿之“重修乐楼记”碑刻。这些历史遗迹充分证明,明代中晚期梆子腔业已形成,否则,时隔不久的清朝康熙年间,就不可能出现蒲州梆子兴盛和外流的局面。
      谈到蒲剧艺术的特点和风格,作者用慷慨激越、粗犷豪放,素有腔高板急,但又不失委婉缠绵、柔美抒情之韵味来形容,实为画龙点睛之笔。
      写到蒲剧的现状,随着社会发展,电视、录像、网络等娱乐方式广泛普及,蒲剧演员队伍青黄不接、编创人员后继乏人、演出市场不景气与观众大量流失的局面相继出现。与此同时,各级领导狠抓蒲剧接班人培养、加强剧团自身建设,开拓演出市场等八方面的措施初见成效。杨焕育先生认为,总的来说,喜大于忧。
      《蒲剧史话》这部书的成功之处,在于将历史形成的蒲剧艺术之海浓缩成一滴泉水,使其可以映衬出喷薄欲出的朝阳;把广大观众感念不忘的戏剧之魂转换为一席佳话,令人从中得到了寓教于乐的启迪。
      这本书在全国的出版发行,不仅展示了杨焕育先生渊博的学识和艺术才华,更是蒲剧事业走向辉煌与成功的精神力量。
作者:姚俊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24 19:41 , Processed in 0.060350 second(s), 10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