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万荣樊小枝家庭——“三晋最美家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23 08:52: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家,是温馨的港湾;家,给我们带来积极向上的能量,成为我们奋斗路上的倚靠和方向。荣河人樊小枝,就拥有这样一个幸福的家。
樊小枝和李锐民.jpg
认识樊小枝的人都说,樊小枝一家人相互支持,首先做到了家庭之“孝”;他们还说,樊小枝一家人乐于助人,奉献着对国家之“忠”。在樊小枝的心中,家庭中的每一个人立足岗位、扛起自己的责任、实现对社会的价值,便是对“忠孝两全”的最好诠释。

40多年以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樊小枝夫妻俩把个人、家庭的前途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相连,在经营好自己的“小家”的同时,以惠及家乡、服务人民的点点滴滴,诠释出“家国情怀”的真谛。

国兴而后家兴

红色的棉袄,干练的短发,平跟皮鞋,身材不高,脚步匆匆。“我从来都是以轻快的打扮为主,这样也方便在村里跑动。”记者初见樊小枝时,很难想象她已经年过六旬。

在采访中,记者通过对这位“50后”女村干部生活状况的梳理,深切地感受到,她个人家庭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与改革开放一脉相连。

俗话说“大河没水小河干,大河有水小河满”。樊小枝和丈夫李锐民都是万荣县荣河镇荣河村的普通村民。1983年前后,闲不住的李锐民看到了荣河外加剂产业的广阔前景,成为荣河混凝土外加剂行业第一批离乡闯荡的“采购员”,带头为乡亲们探路子、找市场。诚信朴实、踏实肯干的李锐民很快打开了东北市场,成为村里有名的“万元户”,率先在荣河村盖起了“大北房”,是最早富起来的一批人。

在那个年代,李锐民的奋斗经历鼓励了家乡无数青年,引领了荣河混凝土外加剂行业的发展,使得荣河外加剂这一“金招牌”愈发耀眼。

20世纪90年代末,万荣大力发展水果产业,荣河镇种植水果面积十余万亩,县委、县政府还在荣河镇规划了化工园区,落户企业40多家。李锐民在果品产业飞速发展的年景当上了“农民经纪人”,每年外销各类水果上千万公斤,有力地推动了当地水果产业的良性发展,惠及果农上千户,成了无数果农家的座上客。樊小枝则干起了化工物流,每年为数十家化工企业介绍各类车辆上千台,转运各类货物数十万吨,成为荣河化工园区产业链条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赶上好时候了,那时候咱荣河就这两个行业发展最快,我们也是享受到了党的好政策。”提及夫妻俩当年的奋斗史,李锐民认为,在改革开放的激流下,只要肯吃苦、爱动脑,普普通通的农民也能靠双手过上一天好过一天的红火日子。

弘扬奉献精神

2021年岁末,乡村人居环境治理迎来了关键期。荣河村作为镇政府的驻地,是一个人口超过4000人的大村,加之化工园区和外来人口的存在,村里的事务管理起来难度可想而知。当天一大早,樊小枝就来到了村委会,和几名村干部商量人居环境整治的下一步工作。9点部署完工作之后,樊小枝又拿着困难党员和高龄老人补助表格,挨家挨户开始了当天的走访。

在荣河村,提及樊小枝和李锐民的名字,很多村民都不约而同竖起大拇指。“这俩人一个爱张罗,一个爱帮忙,热心得很。”这是村民柴先生对樊小枝夫妻的朴实评价。

兼任着村里民意调解员和妇女主任的樊小枝,十多年来已经养成了走东家、串西家的习惯。村里的自来水统管后,为人谦和的李锐民主动当起了挣钱不多、麻烦事不少的自来水管理员。

“你可是不知道这份工作有多难管。”说到自己的岗位,李锐民的脸上洋溢着骄傲。“刚接上自来水时,咱们很多村民并没有正确的用水习惯,加上水管保暖措施不到位,当年很多住户水管出现了破裂,造成房屋受损,又浪费了大量水资源,可把我心疼坏了。”李锐民告诉记者,本着对乡亲负责的态度,他垫资为村里近4000口人加装了更智能的自动水表。

几年下来,工资没有挣多少,反倒贴进去几万元。大年初二,有村民发现地板返潮,怀疑自来水管冻裂。因为没有工人,李锐民就带着在家休假的3个儿子,扛着撅头、铁锨去现场探查。忙了一早上,新衣服沾满泥土、黑灰,结果是虚惊一场,对此他也只是哈哈一笑。

如今,荣河村的所有村民用水问题得到了解决,用水习惯也变得更节约、更科学。

让樊小枝和李锐民二人最骄傲的,除了为村为民的成就感,还有他们的3个大学生儿子。

早年奋斗的时候,夫妻俩一直张罗着经营各项生意,每天都忙里忙外。但是为教育好儿子,无论多忙他们都会抽出时间来抓3个儿子的学习和劳动习惯。3个儿子分别考入了心仪的大学,投身各行各业,并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现在,在这个10口之家里,儿子、儿媳均是大学生,其中两名是研究生,他们中有企业家、有公务员、有人民教师、有心理专家,也有职业经理人。虽然从事着不同的职业,但每个人都勤劳上进、积极有为,小日子过得富足而又康泰,祥和而又温馨。

2018年,二儿子李晓青响应运城市委“凤还巢”计划号召,将西安的贵金属加工厂搬回家乡,成为万荣县“凤还巢”项目中当年洽谈、当年建设、当年投产的重点项目。

2020年,回乡看望父母的三儿子带头在疫情前线当起了志愿者,和家人们交替坚守在村东门楼防控点整整一个月。“小家”虽然忙碌,却护航着“大家”的团圆。小到村子里的锣鼓队,大到今年洪涝灾害,每逢需要伸出援手,樊小枝一家总是不计得失,率先出资出力,在传承优良家风中彰显出担当精神,在正家风、齐家规中砥砺奉献社会的道德追求。

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在做生意的时候可以算‘小账’,在算社会发展的‘大账’的时候,不能光算个人得失。”这是樊小枝对3个儿子的要求。

严家教正家风

生在荣河、长在荣河、嫁在荣河的樊小枝虽然只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但是她却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在家尽孝,为国尽忠”家国情怀有着深刻的了解。樊小枝和李锐民常常教育孩子,“村里人都羡慕咱们,不是羡慕你钱有多少,而是羡慕你能为家乡做事情。”

正是在夫妻俩的谆谆教导下,他们和儿子都深谙责重山岳、公而忘私的大义。而这正是樊小枝家风传承中所蕴藏的“家国”时代课题。组建荣河村女子军鼓乐队、为村庄争取戏剧惠民项目、推进荣河舞台和吕祖庙戏台的修建、“一名人一馆”中本村名医柴浩然故居纪念馆的建设……这些与荣河休戚相关的文化建设都有樊小枝一家的参与。

2016年,樊小枝62岁,这一年,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以党员的身份光荣地继续为村民服务。让她引以为傲的是,他的3个儿子也都是党员。因为常年热衷于公益事业,这个家庭里产生了两个县级党代表和两个县级政协委员,1个镇级人大代表和1个县级人大代表。

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是李锐民和樊小枝在子女教育方面最基本的原则。40年来,夫妻二人在筚路蓝缕、开创事业的同时,也为后代留下优良家风,或高风亮节,或崇简守德,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指引、激励着李家后人为家庭幸福、国家发展、社会进步而不懈进取。

今年,在荣河村喜迎建党100周年的文艺演出上,年年都是村里节目“总导演”的樊小枝号召整个家庭、全体村民热情投入,提前两个月就邀请各巷、各队在农闲时排练节目。受邀参演的村民超过了500人,演出参与度之高、规模之大、意义之特殊,让不少远在上海、乌鲁木齐、北京的荣河人都积极回乡参与,盛况非凡。

樊小枝没有时间照顾孙辈,没有时间孝顺父母,但她却把大量的时间都用来关心、照顾荣河村里的孤寡老人和困难家庭。

没有国,哪有家,没有国泰,哪有民安。李锐民告诉记者,从选择支持爱人的那天起,他和儿子们就将这份理解和支持,化作服务社会和国家的后盾和动力。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从樊小枝的事迹中,可以直观地感受到这个平凡家庭带来的最质朴的感动,感受着“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的价值真谛。樊小枝告诉记者,未来,他们还将继续发扬党员之家的作风,让浓烈的家庭亲情贯穿于炽热的国之大爱,不断向子子孙孙传递家国两相依的精神内核。

刘凯华 文/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24 09:30 , Processed in 0.086406 second(s), 1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