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革命伴侣常中伦、崔玉娥的故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6-2 10:45: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常中伦.jpg
常中伦抗日战争时期加入党组织、参加革命工作,崔玉娥解放战争时期加入党组织、参加革命工作,两人都是老共产党员、革命老干部,也是在共同对敌斗争中结为夫妻的革命伴侣。虽然他们已经辞世多年了,但是他俩为党、为人民奋斗、奉献一生的感人事迹,永远铭刻在垣曲干部群众的心中。
常中伦、崔玉娥夫妇及子女合影.jpg
常中伦、崔玉娥夫妻青春岁月是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度过的

常中伦、崔玉娥夫妇的每一段人生经历,都是奉献的精彩篇章。革命战争年代,常中伦、崔玉娥夫妇奉献的是青春和热血。常中伦、崔玉娥夫妇的青春岁月是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度过的。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本侵略者派兵侵占垣曲,在垣曲县王茅镇建立了指挥机关——大皇部,沿亳清河两岸建立了多处军事据点,对垣曲人民实行残酷的烧杀抢掠。中国共产党垣曲县地下党组织于1938年派宋石安、胡凯、马兆贤三位同志前往常中伦同志的家乡——下亳城村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进步青年常中伦、郭攀月、师干卿、师握普等人于1938年10月13日加入了党组织,成为光荣的共产党员。

常中伦同志参加了共产党领导下的牺盟会组织,并担任下亳城村抗日村长。他与党支部书记郭攀月一起动员贫苦农民斗争地主老财,为八路军提供粮食,机智勇敢地开展各种抗日斗争。

1941年9月18日,下亳城村党支部书记郭攀月等三名共产党员惨遭日寇杀害,常中伦没有被日军的残暴吓倒,毅然决然地挑起了下亳城村党支部书记的担子,继承革命战友的遗志,更加坚定勇敢地开展对敌斗争。常中伦的妻子崔玉娥也是一位有理想、有抱负的伟大女性,常常积极协助丈夫从事抗日工作。

下亳城村是对日斗争的重点村,垣曲县党组织经常派人到村里开展工作,每次上级来人,崔玉娥总是热情接待,烧水做饭,同志们感到非常亲切温暖。

丈夫与党员干部在家里召开秘密会议时,崔玉娥就在外边放哨望风,她还经常以走亲戚为名,秘密替丈夫送信、传递情报,做了许多抗日工作。

1939年晋西事变后,常中伦接到八路军设在垣曲县北垛村的十八交通兵站的命令,要把一批重要文件、军事物资安全转移到太行抗日根据地。他带领十几名民兵,克服重重困难,圆满完成了任务,并受到了表扬。

1942年,常中伦带领民兵完成了上级要求他们从日军仓库转移一批粮食、武器和照相机等物资,到八路军太岳军区四分区的命令。由于常中伦和下亳城村的党员、民兵在抗日斗争中做出了突出贡献,下亳城村被垣曲县抗日政府命名为“抗日模范村”,被人们誉为垣曲的“小延安”。

常中伦以身许党、忠心报国,党指向哪里,他就战斗到哪里。日寇投降后,蒋介石挑起内战,使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又陷入到水深火热之中。

1946年8月12日,中共垣曲县委委派已在县公安局工作的常中伦回下亳城村,传达县委扩军征兵会议精神,发动群众参加解放军消灭反动派。常中伦一方面积极发动群众,一方面带头报名参军。在他的带动下,下亳城村和周边邻村的师维垣、常林玉、常中义、郭小刚等36名青年积极报名参军。当时已是垣曲县公安局治安大队大队长的常中伦带领这批进步青年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转战河南、陕西、甘肃等地,出生入死、冲锋陷阵,参加了许多次剿灭土匪、消灭国民党反动派的战斗,为解放全中国做出了贡献。

1946年,国民党反动派疯狂反扑。在那血与火的战争年代,对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有着坚定信念的崔玉娥,在艰难的斗争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革命工作,先后担任垣曲县四区妇联主任、垣曲县委妇联干事和下亳城村妇联主任。

丈夫常中伦在前方战场浴血奋战打蒋军,妻子崔玉娥在后方组织带领广大妇女为部队做军鞋、送军粮,全力以赴支援前线打胜仗。崔玉娥还参加了垣曲县委工作队,深入乡村进行土地改革、发展党员、建立党在农村的基层政权。人们称赞常中伦、崔玉娥是一对志同道合、夫唱妇随的革命夫妻。

新中国成立后,常中伦、崔玉娥夫妇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进入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期,常中伦、崔玉娥夫妇响应党的号召,又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尽职尽责、埋头苦干,用辛劳和汗水为垣曲县的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为老百姓办了许多实事、好事。

20世纪50年代中期,常中伦被安排到运城军分区工作。他主动申请转业到地方,先后担任垣曲县亳城乡党委书记、县招待所所长、县服务公司书记等职。无论在那个岗位上,常中伦总是一心想着工作,把心操在为群众办事上,主动给自己负重加压,兢兢业业。

由于他工作能力强,作风扎实,1963年垣曲县委又安排他担任全县最大的古城公社主任。常中伦上任后,深入到各村调查研究、了解情况,确定了古城公社经济发展思路、奋斗目标和工作举措。一是发动各村进行平田整地,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大力发展旱涝保收的丰产田;二是开展打水井、建水库、修水渠工作,大搞水利设施建设;三是积极培育和引进农作物优良品种,大搞科学种田,大力发展高产高效农业。经过两年多的苦干实干,古城公社的农业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粮食获得了大丰收,集体经济得到了大发展,农民增加了收入。

新中国成立后,崔玉娥担任下亳城村妇联主任。在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时期,她一直努力从事妇女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解放初期,她针对多数农村妇女围着锅台转、不闻窗外事的状况,走村串户,鼓励妇女走出家门,参加扫盲班学习识字,教育妇女接受新文化、新事物,提高广大妇女拥护共产党,关心国家大事的思想觉悟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崔玉娥还非常重视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对歧视打骂妇女的人和事,她敢抓敢管,提高了农村妇女的社会地位。

崔玉娥不辞辛苦,解决了大量家庭矛盾和邻里纠纷。下亳城村管辖方圆五六里地的五个自然村,不管哪个村庄发生矛盾纠纷,她都会及时深入实地解决问题。她在调查了解、澄清事实、分清是非的基础上,对双方当事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明之以法,耐心细致地进行调解,直至问题得到圆满解决。在她坚持不懈的努力下,下亳城村做到了民事纠纷案件不出村,村村家庭和美、邻里和睦。

崔玉娥还带领全村妇女积极参加农业生产和集体劳动。在她的带领下,下亳城村的妇女们和男人一样挑肥浇水、春种秋收,在集体农业生产中发挥了半边天的作用。

崔玉娥还经常带领妇女参加修路筑桥、农田基础设施等建设工程。20世纪50年代农业合作化时期,崔玉娥带领妇女们参加了下亳城村和西沟村交界处修筑公路石拱桥的工程,方便了村民出行和农业生产;1958年,她带领村里的年轻妇女去窑头矿区参加大炼钢铁,主要负责往冶炼厂运送铁矿石。从山上的采矿区到山下的炼铁厂,山路特别难走,且没有运输车,全部依靠人们肩挑人抬,非常辛苦。但是在崔玉娥带领下,下亳城村的妇女们不怕苦、不怕累,巾帼不让须眉,每天都超额完成任务。崔玉娥那时名气很大,是垣曲县有名的女强人。

常中伦、崔玉娥夫妇离休后发挥余热,并教育子孙后代为国家作贡献

常中伦、崔玉娥夫妇离休后,仍继续为党为人民奋斗奉献、发挥余热。

常中伦1965年离休后,放弃安逸舒适的生活,回到亳城村和社员们一起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夏天,他顶着烈日帮生产队收割麦子,去农田给庄稼锄草施肥;冬天,他冒着严寒修坝整地,参加农田基本建设,继续为改变家乡面貌发挥余热。离休后,常中伦、崔玉娥一直节衣缩食,生活非常节俭,在集体有需要、村民有需求时,总是非常慷慨大方。

常中伦经常为村里的公益事业捐款捐物,用自己的工资为村集体办事。20世纪60年代,亳城村建学校和农田基本建设时,常中伦一次性捐款330元。

平时村里谁家有困难,常中伦都会接济帮助。他常用自己的离休工资,解决乡亲们的燃眉之急。有人不理解地问他:“你是国家干部,有福不享,却要回农村干农活,图得什么?”他坦然一笑说:“我本自百姓来,还回百姓去。”

1975年常中伦病故后,崔玉娥继承丈夫的遗志,用自己的离休工资继续接济村里的困难家庭,经常把家中的衣物送给贫困人家,每年春节都会给村里的困难户送油、送盐、送米面。

2008年汶川大地震,已经89岁高龄的崔玉娥还为灾区捐款600元。乡亲们都说:“修德娘是天底下最善的人(常修德是崔玉娥的儿子)。”到了晚年,崔玉娥腿脚不便,仍牢记着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每到交党费时,她就催促儿女们去县委组织部替她缴纳党费。

2009年,90岁高龄的崔玉娥患病卧床,她对守护在身边的儿女、孙子辈们一遍又一遍地叮咛:“你们一定要听党的话,做对社会对老百姓有益的事,不管什么时候,都要走正自己的路。”常中伦、崔玉娥夫妇的一个儿子,两个女儿、女婿,五个孙子、孙女,三个外孙女,祖孙三代十五人全部都是共产党员,人们称他们家是“党员之家”。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努力工作,为国家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石正民/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25 03:41 , Processed in 0.066660 second(s), 1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