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关羽影像的“源像”分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9-26 10:42: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mage.png
关羽影像的“源像”既包含一般文学形象学的“源像”,即作为历史人物的关羽,也包含一般形象学的“化像”,即文学艺术文本中的关羽形象。这些影像主要是长篇小说《三国演义》中的关羽形象和民间文学、传说、曲艺中的关羽形象,以及作为三教崇拜对象的神化关羽形象,即佛教伽蓝菩萨、道教关圣帝君与国家封祀的关圣大帝。关羽影像的“源像”包含历史像、文学像、神化像三个方面。

历史像:《三国志》与关羽其人

《三国志》是作为历史人物的关羽个人信息的主要来源,是关羽形象的权威记载。《三国志》记述了关羽生平的重要事件,但对关羽外在形象的描述仅有诸葛亮“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和陈寿解释的“羽美须仪,故亮谓之髯”两句。因此,“髯”便成为后世文艺创作中刻画关羽形象的最显著标识,关羽画像、刻板像、雕塑与戏曲扮相都着重突出其“美髯”造型。

《三国志》对关羽的外形描述十分简略,关羽的历史像需要从其人其事、其言其行的记载中窥得。《三国志》对关羽的评价并不高,陈寿批评他“刚而自矜”“以短取败”,与后世“护国佑民”的民族神祇相去甚远。但《三国志》记述仍然是关羽形象的底本,其中《蜀书·关张马黄赵传》记载了关羽参加黄巾起义、诛杀颜良、封汉寿亭侯、追谥壮缪侯等重要历史事件,以及与刘备恩若兄弟之义、誓以共死之忠、刮骨疗伤之勇,这些记述构成了关羽文化身份的雏形,是后世形成关羽崇拜的起源与文化想象的基础。

文学像:小说戏曲中的形象符号

“丹凤眼,卧蚕眉,五绺长髯;青龙刀,赤兔马,周仓关平”,《三国演义》对关羽外形的描写,是当代最为人熟知的关羽形象,这一描述汇集了关羽最重要的形象符号,是电影创作中关羽形象的主要来源和参考。关羽的文学像汇集的形象符号包括身体符号和器物符号两类,既指明形象特点,又包含品格隐喻。

身体符号是形象的生命力表征,关羽文学像的身体符号有三:一是“长髯”,二是眉眼,三是红脸。在古代,髯被认为是男子意志、个性、体格的外在表征,以美髯象征美德,并且由于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审美对男性的“美髯”标准存在差异,因此不同时期的小说、话本和戏曲对关羽“髯”的描写并不统一。《三国演义》将《三国志》中的“髯”具体化为“五绺长髯”,《元至治本全相平话三国志》形容关羽“虬髯过腹”,杂剧《诸葛亮博望烧屯》写关羽“黑真真三柳美髯垂”,关汉卿《单刀会》描写为“上阵处三绺美须飘”,后又发展为关羽戏专用的“五绺长髯”。古典文学常以眉眼表征心术的邪正,丹凤眼是贵人神清之相,眉相也可以推断贤愚福寿,如“卧蚕者贵”。《三国演义》中关羽“丹凤眼,卧蚕眉”的形象成为其“绝伦逸群”的具体化,也可以看出此时对关羽身体符号的描述已经带有虚构性质和神异色彩。经由符号化的戏曲脸谱的强调,“红脸”成为关羽第三个鲜明的外部特征,南宋《梦粱录》记录了弄影戏者的彩妆面具,并说明“红表忠勇,黑表威猛,白表奸邪”,可以推测金元杂剧中的关羽面色,多已涂成红色了。

关羽文学像的器物符号有二,青龙刀和赤兔马。兵器是武将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三国志》中并没有记载关羽所使用的武器,只能根据“刺颜良”的表述推测是“剑刺”,唐郎士元有诗“一剑万人敌”描写关羽风姿,说明唐祠庙关羽像的兵器是剑。至宋,大刀开始进入关羽传说。在关汉卿杂剧《单刀会》中,“偃月刀”已成为关羽专用的兵器,但仍提过用剑;在《三国演义》中,关羽的刀获得了“青龙偃月刀”大名,成为关羽唯一且独特的专属兵器,并且围绕这件兵器演绎出刀挑锦袍、单刀赴会、失刀夺刀等剧情。关羽的坐骑在文学作品中也有不同说法。元杂剧《单刀劈四寇》中关羽骑“黄骠马”,明朱棣自称得关羽骑白马相助,故北京地安门有“白马关帝庙”,但关羽最著名的坐骑是《三国演义》中的赤兔马。青龙刀与赤兔马共同构成了关羽文学像中武将的神勇面貌。

神化像:“三教圆融”的神圣崇拜

“三教圆融”是关羽崇拜的最显著特征,赋予关羽“神化像”的崇高地位与神圣蕴涵。关羽“凡人殁而为神”,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罕见的儒称圣、释称佛、道称天尊,三教尽皈依的神化形象,是官方与民间共同推崇的神化楷模。

佛教奉关羽为“护法伽蓝”。唐代天台宗四祖之一的智顗“梦化关羽”的神迹,是关羽佛教信仰的起始依据之一。《全唐文》记载了“玉泉山关羽显圣”的神迹,智顗是当时最有影响的高僧,他前往荆楚传法时,于玉泉山关羽庙“请师出山”,得到万壑震动的神迹。

宋代极为重视儒学的祖先崇拜,宋朝数代统治者致力于将儒学宗教化,将皇室祭祀上升为国家祭祀。宋真宗饬修关圣庙,宋徽宗于崇宁元年加封关羽为忠惠公,之后又逐渐加封崇宁真君、武安王、义勇武安王,使关羽进入国家祭祀范围。在此基础上,后世皇帝也以关羽作为“忠君爱国”的化身加以供奉,清雍正三年,朝廷尊关帝庙为武庙,并入祀典,各地**和百姓均要在关帝庙进行春秋两祀,将关帝崇拜推广至全国范围。

从此,关羽成为国家祭祀的主神,完成了“侯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天”儒教地位的提升过程。宋代道教复兴进一步推动了关羽的全民崇拜。《大宋宣和遗事》记载了关羽战蚩尤的传说,关羽“绛衣金甲,青刀美须髯”,拥有强大的法力可以战胜邪神,护佑民众。在道教的发展推动下,官家御赐关羽为“伏魔大帝”,标志着关羽在道教系统神职地位的提高和辖权的扩大,并从护佑平安的忠勇武将形象逐渐向“全能神”转化。元以后的关羽信仰日臻完善,形成关羽神化像“三教圆融”的信仰特点。

□任少云/文 (《运城学院学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24 17:58 , Processed in 0.069381 second(s), 1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