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梁晖返乡回绛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5-8 20: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mage.png
村民正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培育瓜苗
image.png

梁晖今年新建的400亩大棚西瓜基地俯瞰。

近年来,随着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特别是干事创业支撑要素的完善,越来越多的人才向农村回流,成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一大亮点。

绛县的梁晖就是其中一个。

梁晖,今年33岁,2012年太原工业学院财务管理专业毕业后,在太原一家公司和绛县一政府部门短暂兜转后,义无反顾地回到村中,成为一名年轻的农民。

如今,他流转土地上千亩,每年种地收入以百万元计。

四个结论

4月末,在位于绛县安峪镇仓丰村大片大片的大田韭菜地里,刚经过雨水滋润的韭菜叶茎直挺、颜色深绿,煞是新鲜。附近一片地里,鲜食玉米播种已有一月,已长了一拃多高,约莫再过两个月就可收获了。顺着柏油路直通邻村,还有一片规模更大的大棚,棚里是刚栽下不久的西瓜苗……

300亩韭菜,400亩鲜食玉米,400亩大棚西瓜,再加上季节性的酸枣仁加工,共同组成了梁晖扎根农村近10年拼成的产业版图。

现实中的梁晖,不是自来熟,面对陌生人,只有讲到自己的土地才会滔滔不绝。但话里话外,作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与传统农民的差别显著。

刚开始时,他拿自己家及邻居家共20亩土地练手,种植山药、药用牡丹、丹参等中药材。但药材生长周期长,见效慢。梁晖不愿等,不是他没有耐心,而是仅仅20亩地,就算单产效益提到正常水平,核算总收益还是不够。

现代农业,除非极为特殊的需要精耕细作且有极高收益率支撑的品类,否则,规模化种植总是降本增效的必选项。他四方协调,流转了300亩土地种植韭菜。规模经营,成为他从土地中得出的第一个结论。

有一年雨水多,再加管理不到位,韭菜得了灰霉病,一茬的收入化为泡影。梁晖从中吸取教训,鸡蛋不能全放到一个篮子中,要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必须实施多元化经营。此后数年,他稳扎稳打,从韭菜种植出发,逐步发展了鲜食玉米、酸枣仁加工,今年又新增了大棚西瓜。多元经营,成为他得出的第二个结论。

在西瓜基地里,一百多亩的大棚里瓜苗已经栽上。另一个育苗棚里,十几名工人正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育苗。因为采用分批栽植,在1个月时间内,这个400亩的西瓜基地将全部栽植完毕。如今,这些首批栽植的西瓜苗还没有成年人一根手指高,但2个月后结出的西瓜已经找好客户了。

无论是现在的西瓜,还是以前的韭菜和玉米,梁晖在选择种植之前,总是先找好销路。虽然从事的是农业,但总习惯以工业思维来观照,先销后种,以销定产,降低风险,这是他得出的第三个结论。

从原来露地种植的韭菜和鲜食玉米,到如今刚刚开始的大棚西瓜,体现着他第四个结论:设施农业。

更好的教育背景,加上职业选择时的主观能动性,让他有能力、有意愿在土地上投入更多的精力,进行更深的钻研,真正将传统的“土里刨食”作为一个有前途的产业认真对待。

双向奔赴

梁晖大学读的是财务管理专业,同学中去银行工作得很多,最不济的可能也会找一家公司去做财务管理。像他这样直接回到原点,离开办公室到地里风吹日晒的并不多见。

在当时,他并不是没有别的选择。他也曾在太原一家公司找到过会计的工作,就算随后回到绛县,他也在政府部门短暂做过一段时间。按传统的思路,就算刚开始还不顺,经过一段时间的过渡也会顺的。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土地。

表面上,这是梁晖源于土地情结的决绝选择;本质上,却是高素质的年轻人与新时代“三农”的双向奔赴。

因为在政府部门工作的关系,梁晖方便接触到大量的有关“三农”的文件和优惠政策。他从中看出了国家从上到下对于“三农”工作的重视,也看出了在“三农”这片新蓝海中干事创业的新机会。

农村大量的年轻劳动力赴外打工,如果待遇到位吸引回流不是问题。退一步讲,农村还有大量的年龄较大但仍有劳动能力的人口,这些都能解决创业中的劳动力问题。以韭菜种植为例,播种时一天需要100多号人,割菜时一天需要六七十号人,仅工人工资一年就要50多万元,但梁晖从没有为找不下人手而苦恼过。

随着农村人口的结构性变化,具有种地情结和种地能力的人数越来越少,由此腾出的大量土地,将成为珍贵的发展要素,先行一步就会掌握主动。

还有从上到下对“三农”工作的支持。“我流转土地种植韭菜,总共300亩地就涉及68户84个地块,我一家家做工作难度大、成本也高。镇领导及村干部根据国家的政策导向,帮着做工作,为我们节省了大量时间。”梁晖说。

这种政策红利同样涵盖种植过程。有一年韭菜被水淹造成严重减产,根据相关政策,梁晖获得了三四万元的扶持资金。另外,农业农村部门也时不时给他补贴些杀虫剂、杀菌药、灭虫灯等。

值得注意的是,原来限制人才回流农村的比如交通、水电、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现在也越来越好。即使有的方面与城市还有一定的差距,但这些差距,已经可以用更好的创业机会来弥补了。而且所有人都坚信,随着国家政策的引导,农村只会越来越好,各项基础设施与条件与城市的差异只能越来越小。

世上少有不顾一切的毅然决然,更多的是付出收益之间的精打细算。在干事创业的选择上,最佳的就是“郎有情妾有意”,双向奔赴,才能更大概率地“姻缘美满”。

承载梦想

让人才回流农村是个“技术活”,不仅要让人才回到农村,更要让人才在农村真正发挥作用,实现价值,长驻不走。这些,需要一套承载回流人才梦想的要素保障体系,要有精准到无数细节的方法论支撑。

首先是资金支持。

当梁晖刚回到农村决定种下18亩药用牡丹时,因为投资巨大,就从当地一家银行获得了50万元的贴息贷款支持,利息只有2厘多。2021年,在发展酸枣仁加工时,他又获得了50万元的银行信贷支持。“面对资金需求,我们一般先选择亲戚朋友之间融资,不够的话再从银行贷款。总体来讲,现在的银行信贷越来越简单,也越来越方便了。”梁晖说。

其次是技术培训

在发现药用牡丹种植收益期较长准备调产时,他参加了县农业农村局、县人才市场组织的各类农业生产技术培训。随后,他又参加了相关部门组织的职业经理人培训,学习营销、直播带货等。不管是生产还是营销,如今政府组织的培训和学习机会都很多,只要愿意学,都是很方便的。正是这样越来越多的培训机会,让梁晖这个原本对农业种植经营认识粗浅的年轻人,很快成为这个行业的行家里手。

特别是加入山西省蔬菜产业协会这个平台之后,梁晖有了更多的机会外出参观考察各地的市场,也接触到了更多同行,处于行业发展的前沿。他最新实施的大棚西瓜种植项目,最初的信息就是在协会组织的一次外出考察中获得的。

一家来自浙江台州的公司,在江苏盐城开辟了一个大棚西瓜种植基地。台州的西瓜种植非常有名,当地有4000多人在全国各地种植西瓜,他们自称为“追着太阳种西瓜”。

梁晖前往考察,合作公司也派技术人员来到绛县,取土样和水样化验。得知当地的气候和水土适合种植后,双方又谈好了合作模式。于是,梁晖开始在东贺堡村流转土地。

很快,他就流转回了400亩土地。如今,西瓜基地680个大棚已经建好,首批100多亩大棚已经栽植好。采访时,来自合作公司的16个技术员还在带领当地的村民栽植瓜苗。

“大棚西瓜种植的技术含量较高,这些专业的技术员给瓜苗打秧都是按株算的,一株1.5元。”梁晖说,仅这些工人肯定还不够,他们还需要培训更多的本地工人才能满足用工需求。

其实,像梁晖这样的人才回流农村的效果,可以用电脑跑分来形容。

农村的生产生活基础条件,土地流转的便利性,劳动力的供给,这些基础设施就像电脑的硬件;而技术培训、金融支持、生产服务等就如电脑的操作系统;人才回流农村的效果,就类似于软件在装好系统的电脑上跑分。

跑分高不高,不但与软件本身——人才的素质与回流意愿——有关,还与电脑硬件(基础设施)和操作系统(要素支撑)相关。只有充分解决了硬件、操作系统和软件三方面的问题,才能真正实现人才高效、高质地回流农村,也才能真正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24 02:09 , Processed in 0.065879 second(s), 1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