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为啥风行1300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9-27 10: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唐高宗永徽元年,王勃出生于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名门世家。
王勃.jpg

王勃是一位天才的神童,6岁就会写文章,而且构思很快,遣词造句、表情达意都很优秀。杨炯说:“(王勃)九岁读颜氏《汉书》,撰《指瑕》十卷。十岁包综六经,成乎期月,悬然天得。自符音训,时师百年之学,旬日兼之。昔人千载之机,立谈可见。”

“城阙”代指长安还是成都 三秦用来“拱卫”还是“俯瞰”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的开头一句,大多数版本均作“城阙辅三秦”。一般都把“城阙”解释为长安宫阙,指代京都长安。把“辅”解释为夹辅、护持。“三秦”本指潼关以西的秦朝故地关中地区,项羽灭秦后曾把此地封给秦军的三位降将,即雍王章邯、翟王董翳、塞王司马欣。那么,这句诗的意思就是说长安被三秦护持着。

可是,这与诗题送别杜少府有什么关系?这句诗是不是离题了?因此,明代唐汝询突发奇想,认为“城阙”应指蜀州:“蜀州虽有五津之隔,而实为三秦之辅,故我望彼之烽烟而惜别。”此说很有影响。


清代黄叔灿解释首句时就言:“言蜀与三秦犹为畿辅近地。”但是,蜀与三秦相距约1500里,这样的“畿辅近地”似乎也太远了点吧。清代吴昌祺对为什么称蜀州为“城阙”还有过一番解说:“蜀称城阙,以昭烈也。”吴昌祺认为,“城阙”本指京城,但刘备曾在巴蜀建国,所以成都也可以用指“城阙”。

其实,“城阙”本指城门两旁的瞭望阁楼,后代指宫殿或城市,特指京城。王勃在长安作诗,“城阙辅三秦”的“城阙”只能指长安。只是因为觉得解释不通,注家就走上“城阙”指蜀州的邪路,殊不知这条路更加不通。

“城阙辅三秦”中的“辅”一般解作“拱卫、夹辅、扶佑”等。但也有人把“辅”解作意动用法,全句解作“长安城以三秦为辅佐”。还有人进一步说:“城阙辅三秦,本意是三秦辅城阙,但一则为了调谐平仄,更重要的是为了突出城阙而将它提前,因而变换句式。



在这里,三秦不是辅的宾语,而是辅的补语,前面省略了介词以。”这样解释虽然勉强可通,但本诗首联是对仗的——“城阙”对“风烟”、“辅”对“望”、“三秦”对“五津”。

其实,这个“辅”也有版本之讹,本应作“俯”。清代蒋清翊编注的《王子安集注》,在“城阙辅三秦”的“辅”字下注云:“杨本作俯。”“杨本”即唐代杨炯作序的《王子安集》这个版本,该本今佚。宋代李昉等编纂的《文苑英华》,在“城阙辅三秦”的“三”下注云:“集作俯西。”意思是说,《文苑英华》的编纂者见到的《王子安集》本,首句作“城阙俯西秦”。御定《全唐诗》卷五十六本诗中,“城阙辅三”下有“一作俯西”。

由此可见,“辅三秦”是正确的。“俯”与下句的“望”对仗工稳,而且首句也与诗题密切相关。杜少府要去蜀州赴任,在离开长安之前,王勃和杜少府两人登上长安城墙上的瞭望阁楼,俯瞰长安附近的三秦大地。诗人于是吟诵:“在高高的城阙上俯瞰三秦,在茫茫的风烟中眺望五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千古名句道属因袭却是创新

这首诗的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虽是千古名句,严格来说却并非王勃的首创,前人已经有过类似的表达。曹植在《赠白马王彪》(七首之六)中曾写道:心悲动我神,弃置莫复陈。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这里的“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与“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确很相近。所以,有人说王勃的这两句诗是因袭曹植的。不过,这种观点并不完全正确。应该说,王勃的这两句诗借鉴了曹植的诗,但王诗确有自己的创新,确乎完成了超越。

其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是对仗的,而“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并不对仗。工稳的对仗使得王诗更为概括、更为凝练,使得文字更具整齐之美。

其二,王勃的这首诗是一首五言律诗,全篇八句,言简义丰,真正做到了“篇无剩句,句无剩字”。而曹植的这首诗是一首五言古诗,共十二句,句子虽然多出了一半,但意思并不丰富。后面的“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何必同衾帱,然后展殷勤”,只是对“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的进一步解释,并没有增加新的意蕴,修辞艺术也显得一般。

其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意象更为精巧。“天涯若比邻”是比喻,“天涯”是本体,“比邻”是喻体,有意有象。而“万里犹比邻”虽然从形式上看也像比喻,但其实不是比喻。因为“万里”只是个数字,不能成为比喻的本体。也就是说,王诗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构思属于形象思维;曹诗用的只是比较的手法,属于直接陈述而非形象思维。

此外,最后一句诗中的“儿女共沾巾”,也被认为是从曹植《赠白马王彪》“忧思成疾疢,无乃儿女仁”化用而来的。而两首诗中的“儿女”都是指妇人之态,即“苦忧思成疾疢,乃儿女之仁心,非丈夫之节也”。很多译注本误将“儿女共沾巾”中的儿女解作青年男女,其实是讲不通的。(《解放日报》)

同为“初唐四杰”之一的杨炯对王勃评价甚高,他在《王勃集序》中称赞王勃的诗:“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在王勃今存的80多首诗中,最为著名的是《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这首送别诗诞生之后,1300多年来几乎所有的送别诗均无出其右。宋代词人陈德公称赞此诗:“声情婉上,正是绝尘处”。清代“江南七才子”之首叶蓁认为,此诗堪与《诗经》中的作品相媲美,“慰安其情,开广其意,可作正《小雅》”。明代文艺批评家胡应麟认为,此诗“兴象宛然,气骨苍然”,开启了盛唐、中唐诗歌的妙境。近代诗人俞陛云感叹,此诗“极行云流水之妙”。(
张立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23 20:34 , Processed in 0.088938 second(s), 1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