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2号 发表于 2022-12-7 08:56:17

秋假_杜应学

    小时候,农村学校放暑假是根据农忙时节安排的,有两次假期,共30多天。一是麦假,二是秋假。学生放假后,在大人们的召唤下到田里干活,不如现在农耕机械化,孩子们沐浴在空调的冷风下,坐在电脑旁纵情恣意畅游于网络之中,如今假期也并二为一,让70后想着都有羡慕之感。

    立秋之后不几天,就会是以前的放秋收假时间。那时临放秋假前,老师对孩子们假期行为也是有要求的,不准下涧玩水、上树摸柿枣、临崖拾柴、布置的作业也要认真完成等,惟独不提不准下地帮大人干农活,显得不尽孩子们心意。尽管如此,还是耐住欣喜的心情脸露苦色,草草书就一份保证书呈交教案。心想,这下自由了。

    放假的前两天早上,大人也都体谅孩子,孩子们也可睡个懒觉。父亲扛着锄头下地去了,母亲在家也忙得不亦乐乎,生火扫院、擦洗家什、切菜做饭。虽然“呼—啪—呼—啪”的拉风匣声与“叮—叮—当—当”的切菜声不绝于耳,搅了孩子们的美梦。但孩子们还是闭着眼,嘴角涎着口水头蒙着被单,蜷缩成一团,装酣睡的样子,生怕眼睛一睁会被发现睡醒,腿一动会被叫起扫院子似的,这已经算是安逸的了。大多到第三天,就没这样的好事了,阳光透过窗户刚照到炕上离屁股还有老大一截时,孩子们就会收到第一次起床的命令。如果母亲还能忙过来,我们就会收到第二次命令。不过,这次时间会长一些,同时母亲也会给我们分配任务。到第三次时,我们才会慢悠悠地下炕,伸懒腰、耷拉着脑袋、两手拄着炕沿坐定,盯着地面怔神,好似发现了一块浓缩版新大陆似的对催促声充耳不闻。无奈中,才起身找笤帚手脚不协调般地打扫已分好的一块院落。最有技术含量的是拉风匣补炭,观察并报告蒸馍锅笼圈缝的“馍气”大小和防止溢锅,看着看着,幻想着自己站在锅沿边冒出的气泡上在热雾中腾云驾雾。在气泡频临鼓破前,飞至另一个刚鼓起的气泡,这样傻傻的笑着,手臂一贯地机械的拉着风匣。

    在秋庄稼还没成熟前,上午一般写作业。吃过早饭后,站在门口台阶上登高一呼,随即“会师”,三五一群说是做作业,实为打闹嬉耍,大人也不管不问随性而为,许是不愿泯灭孩子们的童心。下午就不轻松了,午睡后,少年聊发老夫狂,左挎筐,右提镰,与约好的伙伴去地里割草。其实,在平时每个礼拜天都有割草任务,都熟知哪块地草多茂盛。因此也不急着割草,商量着去偷桃摸瓜,解口馋,还是嬉水摸鱼撒欢儿,这要看谁以前有踩好的点,只要有人起哄便就一哄而去了,或钩镰摘桃,或割藤摸瓜,生熟不顾一古脑儿往嘴里填,小坏事完后,伪装好现场,以防“东窗事发”挨打挨骂,耍到后半晌这才心满意足地去割草,压满筐后背回家交差。

    到秋熟后,孩子们会成为家里的一个劳力,田地里穿梭者他们的小身影。大人们很得要领,握、折、摔、掰着玉米,手上磨出的血泡还没塌下去,就又去掘玉米杆。没有手套就在镢把头裹一块破布,以防磨泡引起的疼痛。大人们都会采用以人为本的精细化管理办法,按孩子们的年龄大小分配活量,年龄小的负责割豆杆和搬运,安排好后,大人们也不监管就忙开了,孩子们也会忙里偷闲,逗逗玉米虫,装玉米须胡子,挑“甜杆”。其实,在挑“甜杆”上大都有心得,杆细的、光亮的,根部微微泛红的大都很甜,而且水旺,到饭晌时都会把已折好的“甜杆”搂上一捆抱回家。

    吃过晚饭后天已大黑,与以往一样把藏好的油毡、油绳翻出来,在木棍一头缠绕后,点着当火把,像打仗般地猫腰背锅去满巷子的墙根、石缝逮蝎子。第二天把战利品送到供销社卖上三毛两毛的,到处显示成就,宣扬自己的本事。

    就这样,一晃半个月就过去了,秋假的劳作与耍戏也告一段落。孩子们重新收拾心情,斜挎着没完成作业的书包,忐忑不安的重启枯燥的读书郎生涯。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秋假_杜应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