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神庙前话池神
(李竹林)
运城池神庙位于运城市南郊一公里许的卧云岗上。
穿过“鹤境云衢”拱门,便进人池神庙内。这里花木扶疏,树影婆要,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芬芳。沿着台阶拾级而上,三座大殿巍然屹立在眼前,自西至东分别为条山风洞阁、池神庙、太阳雨师庙。大戏楼坐南朝北与池神庙遥遥相对,东西两廊原分别有天成、地宝坊。原先后院的海光楼、歌薰楼、舜帝弹琴处及四月井等古迹已毁于战火。
三座大殿飞檐斗拱,屋顶大吻兽脊,红蓝相映。四周石栏杆上雕的石兽,神灵活现。
殿内藻井色彩斑斓,甚为壮观。石级两侧的巨碑,默默地向人们叙述着逝去的岁月。
运城池神庙创建于盛唐。宋、元、明、清各代均有增修。清代雍正五年,乾隆四十八年,道光十年,光绪十五年曾四次大增修。目前所存的建筑物即是光绪年间的布局,是典型的明、清建筑,庙院布局明快、严谨、独具一格。
运城盐池系古代湖泊的遗迹,古称“解池”。面积一百三十余平方公里。传说中的轩辕氏黄帝诛蚩尤就发生在这里。
蚩尤血人池化为“卤”的传说,是对盐池起源的最早诠释。舜作为传说中的帝王,在接受了尧的“禅让”之后,与其它部落的首领,结伴来到盐池之畔,抚着五弦琴,吟唱了蜚声古今的《南风歌》:
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后人在传说中的舜帝弹琴处,修起了精巧华丽的“歌薰楼”。《左传》中有盐池开发利用的最早文字记载: 鲁成公六年,“晋人谋去故绛,诸大夫皆日: 必居郇瑕氏之地,沃饶而近*,国利民乐,不可失也"。这里的m即是运城盐池之盐。
秦至盛唐,运城盐池,辅佐京畿,盐税成为国家税收的支柱。唐贞观十二年 (公元六三八年) 太宗李世民亲临盐池巡视。盐务官员始由中央委派。
唐大历年间,盐产量锐减,影响国家税收。盐务官员为开脱罪责,谎报发现红盐,是祥瑞之兆,系池神显灵,急需祭祀,遂修建池神庙宇。
历代统治阶级大兴土木修庙建院,人为臆造的池神应运而生,风洞阁赤脚大仙司风,太阳雨师司阴雨,甘泉祠大仙司卤水,工地祠大仙管盐工。从此池神庙内的香火大盛,代宗李豫和德宗李适也相继来池神庙朝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