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郑晓华:教育是书法繁荣的根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0-17 16:42: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访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郑晓华
  问:您怎样看待书法教育在书法史上的意义?
郑晓华:人才培养是一切事业发展的基础,大到国家兴衰,小到企业发展,概莫能外。中国书法艺术将如何发展,关键看教育。没有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培养人才,发展前景会受限制。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决定未来书法走向。
  书法教育应该包含两方面。一是普及教育,在大中小学、成人教育各个层面,书法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大力宣传,让大家都了解,知道中国有这么一种艺术,是中国人的独创,在世界艺术史上也算得上一个大发明,值得骄傲。应该把书法编入中小学课文,了解书法是怎么回事,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大书法家,中国书法为什么是一种高品格的艺术,怎么去欣赏?从小扫盲,学会欣赏。这是非常有必要的。没有这一层面的铺垫,书法的群众基础日渐萎缩,有再好的书法家,创作出好作品来了,谁欣赏呢
  另一方面是专业教育。中国书法过去是科举考试的基本功,所以读书人都学书法。书法队伍很庞大。分母大,自然出来的人就多。现在情况不同了,多数人不学书法,队伍小了,水平怎么上去呢?专业教学要培养高端人才。书法在中国虽然普及面相当广,很多人自学成材,也很有成就,但一个国家,一种艺术,主要靠自学成才来发展,总是感觉不太对。画画的有美术学院,弹琴唱歌的有音乐学院,跳舞的有舞蹈学院,体操有体育学院,书法靠自学考试,肯定不成。长此以往,书法家整体队伍学术水准一定受影响。现在部分大学办书法本科,有些招收研究生。有人说太多了,找不到对口工作。我觉得纯学术学科,似不应拿就业说话。文史哲各专业全世界就业都不好,但世界著名大学很少没有文史哲,它是传承人类文明的,不实用,但是“使人成为人”的学科,是一个健全社会必须有的。书法和文学一样,应该是中国文化基本素养学科,应该大力发展。书法教育发展了,书法的繁荣才有根基,才能持久;未来的书法发展,才能真正步入良性。
  问:您觉得大学书法教育应该怎么开展?“学院派”书法教育与“私塾相授”有什么不同?各有何优缺点?
  郑晓华:大学的教育首先应该是综合素养。尤其是本科教育。在本科阶段——一个年轻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奠基、成长期,基本素养、基本观念,世界观、价值观和作为现代人的基本知识结构的培养是第一重要的,至于专业,那还是第二步。后面还有硕士、博士阶段呢。没有本科阶段的基本素养,后面的深入也会发生问题,因为人格不健全,国家精神不认同,你怎么可能成为各个领域有作为的优秀人才呢?书法教育也不应该例外。我们高等教育不少学校很短视,只重视狭窄的专业训练,把学生培养成熟练的技术工,好像学生很厉害,实际上把学生给耽误了,因为这很可能导致他一生都成为“工具”。我们高等书法教育不能走这条路。书法教育首要任务是为我们书法界、也是为我们国家培养具有良好知识素养、具有较好的社会责任感、有较强的综合能力的书法专业人才。经过高校四年本科培养的“学院派”应该是知识更全面、系统,具有更宽阔的学术视野,在文化观念上有更高层面的认同和参与对话能力。
 “私塾相授”和高校培养最大的不同:一个系统化学习,一个只精一门。“私塾”不可能配备大学同样的学科群,拥有那么多优秀的教师,还有科学的教学管理等等。这些都是一个优秀人才成长所必需的。当然“私塾”也可能出高水平人才,关键看老师的学养和见识。目前我们书法界,高校毕业的学生相对来说知识修养好,但创作能力弱;而“私塾”学生或者干脆自学成材的学生,手头功夫厉害,但文史基本功差。现在社会上的很多书法家也知道自己的不足,努力学习充电,向院校靠拢,这很好。
  光会写字,只能算《书谱》里讲的“偏工”,社会上已有很多,大学不应该走这条路,应该立足长远,培养全面高素质。现在我们书法界院校培养的专业人才数量比例很小,所以很多问题不好解决。受教育层次不一样,思考的问题就不一样。什么时候多数书法家都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了(不一定书法专业,文史哲相关专业都行),整体队伍综合水准提高了,那时国家级大展“找错字”问题、学术不规范问题、书界风气不正等问题,都会随之而改善。
  问:书法教育,传统教学是重头。您认为应该怎样认知传统?经典碑帖临习在当代书法教学中作用如何?
  郑晓华:学习传统和经典非常重要。因为中国书法有自己非常独特的历史,独特的语言体系和审美评价系统,这可能跟美术还是很不一样。书法有它特殊的艺术规定性,即以汉字为艺术表现载体;离开了汉字,就不是中国书法艺术。我们要传承文化,延续文脉,一些最本质、核心的东西恐怕是不能舍弃的。
  大学是知识创新的地方,教学中、学术上当然应该兼容并蓄,给学生以更广阔的视野,鼓励学生作多样化探索,包括各种现代观念和手法。但我同时认为,书法独特、核心的那些元素,不管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都不能舍弃,没有这个东西,就不是书法艺术。所以书法教学重点还应在经典学习。临习经典,出发点应该在熟悉传统艺术基本语言规范,把握中国艺术精髓,而不在机械拷贝形式。通过经典临摹,我们要了解的,不仅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多少种书体形式,各种形式有什么特征,还应该研究分析它们展示的书法语言要素的共同性,风格与形式、技巧间隐藏的逻辑关系等等。通过经典学习,学生应该具有从具体中抽象出一般,再从一般回到具体的能力,能创造个性鲜活的书法形式。
  书法是一种性灵艺术,但是在很多人那里,书法已沦为“技术活儿”。我们要提升书法的文化品格,恢复书法的活力,从源头上着手,就是改变学习观念,变“形式拷贝”为“形式语言”提取,培养学生对书法语言的认知、把握和调动能力,以此展开想象、创造,使书写者具有像作曲家一样自由调动音符编织旋律的能力,能随心所欲、心手相应地创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10 00:43 , Processed in 0.036392 second(s), 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