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关于农村空心化半空心化的思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4-29 16:53: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农村人口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向城镇特别是大中型城市转移,导致农村常住人口大规模减少,养老问题日趋严重。

垣曲县古城镇南圢坂村,农村户籍700余人,而长期在家、以农为业的只有200余人,且大都多是中老年群体,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在外务工人员,有的农户已整户搬迁到城镇工作和生活,只有户口还保留在原籍,享受着农村的政策红利,只有逢年过节或家里人有红白事情时才回家小住,而偏远山区,空心化问题更趋严重,有的村庄走得仅剩几个老人,有的村庄空无一人,究其原因:

一是缺乏产业支撑。人员集聚靠的是产业集聚、市场要素集聚,有增收的出路和市场需求,而城镇规划区以外的广大乡村,吸引消化就业很困难,虽然也有个别企业,有的地方也有些涉农产业和扶贫车间等,但其规模和收入,远远满足不了众多村民多元化的增收需求,造成大部分乡村的大部分村民不得不离开农村,外出发展。

二是因生产生活条件所限。有些村庄因地处偏僻,土地贫瘠,或距集镇较远,生产生活条件较为恶劣,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有的人便早早地投亲靠友,自然搬离;有的则是在政府整村易地扶贫搬迁主导下,通过集中安置和就业支持,整村搬入新区,靠打工创收,脱贫致富,融入新的生活。

三是因创业就业人员流出。农业生产一般只能解决温饱问题,且还停留在超小规模经营的水平上,劳动力无法充分就业,而要找到比较稳定的工作岗位或自谋职业门路,还要向城市发展。越是大城市,就业门路越宽广,青壮年劳动力几乎都选择在城市求生存、谋发展,通过亲戚传亲戚、老乡带老乡的办法,抱团外出发展。

四是因子女上学导致流出。过去每个村都有学校,每个乡镇都有初中,但现在因生源流失,都向县城集聚,好多学校没有生源而被撤并。再穷不能穷教育,为了能让子女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好多父母不得不选择到县城陪读,边打工边照料孩子上学,能考入大学的孩子,更是鲤鱼跳龙门,自然而然地走出农村,留在城里发展。

五是因婚姻流出。现在男婚女嫁,讲究在城里安家,男方若在县城没有住房,就很难找下对象。过去,农民打工是为了攒钱回家盖房,而现在打工则是为了进城安家,过上更好的生活。许多中年人在外打工,目的就是要在城市给孩子安个家。传承千年的农村生活方式,已经不再被新生一代所认同,使他们纷纷以婚姻为跳板直接融入城市生活,导致在农村生活的青年人口出现断崖式减少现象。

农村空心化半空心化现象的出现,是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无法回避和跨越的一个必然进程,是农村农业发展过程中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但也是一种新的发展空间和资源,要主动适应这个发展阶段和现状,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必须在顶层设计和政策引导方面予以足够的重视和倾斜。

1.坚持发展中心村建设,集中力量补齐一些民生短板。

部分农村之所以会出现空心化半空心化问题,表面看是自然环境问题,但实质还是一个发展问题,特别是就医、就学、社会化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参差不齐。要破解这些问题,还是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战略不动摇,立足农业发展,补齐民生短板。

现阶段,要以城乡融合发展为契机,以县域为单位,统筹规划设计,统一组织实施,下大力气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倾斜,逐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缩小城乡基础设施条件和服务上的差距。新的载体就是大力发展条件相对较好的中心村建设,要采取整合、改造空心村的办法,集中人力和财力,发展一批幅射带动作用强的中心村。以中心村为依托,适度集聚农村人口,推动优质教育、医疗卫生资源向中心村幅射,普惠共享,一体化发展,使绝大部分中心村纳入到县城一小时经济圈范畴,使大部分中心村具备交通便利、购物方便、巷道清洁和统一的排水、排污、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使住在中心村的村民享受到不次于住在城镇的生活质量,才能减缓人员流出速度。

2.整合农业支持保护费用,真正惠及涉农产业。

农村空心化半空心化为城市资本下乡、加快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创造了便利条件,也为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机械推广带来了新的契机。

“谁来种地”、“怎样种地”不仅事关我们的“饭碗”问题,更是关乎到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大局。农业是基础中的基础,也是弱项中的弱项,城市要反哺农村,工业要反哺农业,就要下大力气对现代农业发展进行支持和保护。但是,支持保护费用不能再撒“胡椒面”,每亩地补贴多少或每个人补贴多少,导致种与不种一个样,种好种赖一个样,而是要从鼓励真正的农业从业人员出发,调动起真正种地人的积极性。本着“谁种植、谁收益”的原则,统筹整合分散在多个部门的农业支持保护费用,从农业生产的全产业链条入手,惠及农业生产全过程,如水利浇灌有电费补贴、机耕深翻有农机补贴、秸杆还田有操作补贴、机种机收有定额补贴等,并直接补贴到合作社、补贴到农机户、补贴到种植户手里,使有限的资金发挥出导向和放大作用,引导种植大户、种植专业户、种植专业合作社规模发展,并在发展中受益。

3.打造城镇后花园,把农村变成养老休闲的康养基地。

农村空心化半空心化后,留守下来的人员基本上都是老年人,即使有些中年人留守,也大都是为尽赡养义务而不得不留守下来的,造成农村人口在年龄结构上的极不平衡,有人说现在的农村,就是散布在广大乡村的一个个敬老院,这不仅是广大农村养老的特点,也是养儿防老以家庭赡养为主导的现实。

顺应这个现实,我们就应把农村特别是中心村打造成生态宜居的城镇后花园,统筹规划发展农村养老服务设施,把养老服务体系做实做足做细,变成在外创业人员的后方基地,变成老年群体休闲养老的康养基地,使广大老年人享受在家门口高质量的养老服务。

一是把中心村当社区建设,加大对中心村的财政支持和投入,加强村级服务设施建设,使每个行政村都有一个比较好的生态环境,有一定的公共活动场所,解决老年人有处去、有处活动问题;二是下大力气建设和普及村级日间照料中心,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吸引社会资本筹建集中式或自助式的养老公寓,通过解决公益岗位、对日间照料中心工作人员实行定额补助、村集体财务补贴等方式,解决好留守老人一日三餐问题;三是抓好日间照料中心、养老公寓与村级卫生室、文化室、娱乐室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功能衔接,做到康养结合、医养结合,解决好老年人短期或临时在日间照料中心的养老及医疗康复问题;四是在广大乡村中大力倡导孝善养老等活动,弘扬养老正能量。

4.精准帮扶,加大对困难群体的扶持力度。

脱贫摘帽后,还必然会有一些特殊困难的群体需要长期帮扶,如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残疾人等,需要专人长期陪护,虽然他们不再属贫困群体,但仍属困难群体、弱势群体。

对这些特殊困难群体,在分析研判和制定政策时,不能采取“大水慢灌”的方式,而要精准发力,大幅提高生活待遇。比如,城乡低保中60岁以上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对象,集高龄、残疾、大病等交织在一起,现在是每人每月补贴100元,城乡低保对象中4级以上残疾人生活补贴,每人每月50元,1至2级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每人每月50元,这些补贴对重度残疾人群体和陪护他们的家人来讲,确实不算高,要让这个群体的人有尊严的生活,就要针对性地不断改善他们的生活和医疗待遇,使他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5.乡才乡用,为农村培养一支留得住的人才队伍。

乡村振兴靠的是人才,乡村人才,还是要从本乡镇、本行政村中选拔使用。

要出台鼓励政策。从本乡镇或本村的高初中毕业生中,定向组织选拔一批农经员、农机员、农技员、乡村医生、兽医等基层五大员后备队伍,在接受正规的大中专学历培养后,定向在本乡、本村安排公益性岗位,直接为本村或本乡镇工作。这些人的福利待遇不低于村支两委主干,把他们慢慢地培养成新一代有文化、有技能的新型农民和村支两委主干,通过一定年限的基层锻炼,参与乡镇事业单位考试,疏通他们成长渠道,使这部分本乡本土的人能长期留下发展,借以改善和提升整个劳动力的素质,破解空心村半空心村在乡村振兴大局中人才不足的难题。

(史光荣   作者单位:垣曲县工信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9-20 05:45 , Processed in 0.057469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