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史光荣: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硬支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5-7 10:29: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支撑。没有强有力的人才队伍保障,再好的规划和蓝图,都无从谈起,没有一流的人才队伍就没有一流的乡村振兴。

大部分乡村受地理位置、生产生活环境、交通状况等影响,乡村人才极其匮乏,进不来、留不住现象比较普遍,再加上农村现有的能工巧匠和高素质劳动力不断流向城市,又进一步加剧了乡村的“空心化”和“老龄化”问题。因此,单凭农村现有的经济条件和市场作用机制,靠自身努力很难解决人才的短板。为缓解人才短缺矛盾,不拘一格引人、育人、留人,为乡村振兴激发内生动力,必须加大政府主导力度,出台人才回归政策,增加财政投入,改善设施条件,打造一支留得住、用得上的乡村人才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组织保证。

乡村人才短缺是长期以来困扰乡村发展的主要因素,不是一下子就能解决好的,但最为迫切的是解决好当前缺口,缓解村级组织中人才不足的矛盾,形成良好的选拔使用机制,推动乡村人才良性循环和互动,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和服务水平,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我认为,目前,需求导向中急缺的乡村人才主要体现在3个领域:一是村“两委”中的管理人员,如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会计等,受年龄结构老化和文化程度偏低等影响,跟不上时代变化,适应不了当前乡村的快节奏管理和规范化程序;二是村级养老、医疗服务机构中的保障人员,特别是村级卫生室的全科医生和护理人员;三是种养产业中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如发展规模农业需要的农技员,发展干果经济林需要的果树修剪员,发展规模化养殖项目迫切需要的畜牧防疫员等。如果这些领域没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产业兴旺和乡村振兴很难落到实处。

解决乡村人才短缺问题是社会化管理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主导,统筹规划,多部门密切配合。目前,解决乡村人才短缺的路径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派”。要突出村级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组织力、执行力和战斗堡垒作用,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引领,全面提升村级党组织书记的履职能力,要从机关事业单位中,选拔有培养前途的中青年骨干人员,选派到各村担任党组织书记,搭建优秀人才发挥作用的载体平台,通过三年到五年的锻炼,既能提升他们的基层工作经验,为各级各类组织和部门储备优秀的后备干部,又能缓解当前乡村面临的“领头雁”素质整体偏低的难题。对村级卫生室乡村医师素质提升问题,也可采取县级医疗集团公立医院“一个医院包一个或几个乡镇”“一个科室包一个或几个行政村”的模式,轮流派出医生下乡坐诊。对新录入的医务人员一律下沉到村级卫生室蹲点坐诊,对原有的乡村医师则交流到县级医院顶岗见习或送出去委托培训,通过委派、代培、交流、蹲点坐诊等形式,缓解乡村医疗人才短缺的矛盾。

二是“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为农村配齐配足急需的人才队伍,如农村财会人员、农技农科人员、畜牧防疫人员等。乡村技术人员,单凭村集体财政是养不住这些人才的,慢慢培训又跟不上产业振兴的需要,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在广大乡村设置公益岗位,缴纳相应保险,从本县大中专毕业生中公开招聘或到高职院校定向招募,也可在种粮大户、果树大户、养殖大户或专业合作社中公开选拔,为每个行政村都配上专职的会计员、农技员、畜牧员,并采取合同制管理,保持相对稳定。要本着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原则,为乡村人才划范围,定规矩,出台相关政策,疏通乡村人才成长通道,在县乡机关招录中,优先从这些在岗人员中招录,在乡村服务年限可计入工龄等;本着乡才乡用、村才村用的原则,优先选用本乡镇、本村符合条件的毕业生和技术人员,鼓励他们到乡村一线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服务,回本乡本村创业兴业,建功立业。

三是“奖”。产业兴则乡村兴。乡村振兴,关键是项目,项目进来了,才能更好地集聚人才。要以资源引项目,以项目引人才,特别是以乡情乡愁为纽带,整合乡村发展资源,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努力营造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良好氛围。要出台一些符合乡村实际的更加优惠的政策,搭建更实用的平台,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对返乡创业人员及城镇企业老板带过来的项目,要进行奖励和鼓励,吸引他们带项目、带资金、带技术回乡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县上要对各乡镇、各行政村自行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和项目经理,按在乡村服务年限、带动辐射范围和实际贡献,给予一定奖励,并在各级各类支持中予以倾斜照顾。通过项目实施,带动闲散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促进乡村发展和振兴。

四是“育”。要利用好体系完备的高中等职业教育资源,创新培育机制,加快对新型职业农民、种养大户、合作社经理、各类致富带头人及乡土人才的精准培育。要通过各个层次、有针对性地、长短结合地进行精准化培训,不断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和管理能力,激发他们的内在潜能,由“一专”到“多能”,由低端就业到高端创业,由生产型向管理型过渡,由专业技能型向项目经理型转变,最大限度激活乡村人才的内生动力和创新能力,为乡村振兴培育一大批高质量的新型职业农民和职业经理人队伍。

(史光荣   作者单位:垣曲县工业和信息化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13 11:04 , Processed in 0.041571 second(s), 1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