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闫景村_历史文化名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6-23 09:08: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mage.png
闫景村是万荣县高村镇一个历史悠久、人文资源丰厚的大村,是晋商李家大院所在地,入选2021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被国家文物局和住建部命名为第五批历史文化名村。

闫景村地处峨嵋台地,东瞻孤峰,西眺黄河,海拔723米,209国道与呼北高速公路在此交会,交通运输方便,地势南高北低。村域总面积5.47平方千米,东至临猗景庄,西至北薛,南邻临猗南庄,北至潘朝村。村庄面积0.61平方千米,由三纵六横10条小巷构成骨架。全村600户、2380口人,42个姓氏,以薛、冯、宁、李为主,耕种着7308亩土地,兼营工商企业和旅游业。

人文:资源丰厚

闫景村有9座古汉墓,3座宋墓,一座唐末建的关帝庙,3座明代烧砖窑遗存,一眼古井,相传还有明代古槐、古池泊;从汉墓中挖掘出青铜剑、陶器、银器等珍贵历史文物和一幅“天文图”。这些丰厚的文物资源说明闫景村汉代就有了人类活动,至唐宋时期就形成了村庄,建村起码有千年历史。

该村村名来历,根据村史(草稿)记载,目前有三种说法,一是“帝名说”,二是“景教说”,三是“姓氏说”。帝名说:汉景帝曾来过汾阴,这明显是望文生义。景教说:元代蒙古族曾统治过万泉,鄙视蒙古族的景教很盛行,闫景受其影响因而得名。笔者曾翻阅了《蒲州府志》《运城市志》《万泉县志》《万荣县志》以及临猗、河津、稷山、闻喜(新编)、永济、垣曲等县地方志,均未找见“景教”之说的蛛丝马迹。也曾和专家学者交换过意见,他们亦云未闻此说。持“景教”之说的同志说东景、南景、西景之名也可能与景教有关。经翻阅上述几个村庄村志,原西景是因景姓得名景村,后因景村人增地少,村中部分人迁到村之东,就把村名叫成东景,迁到村南的,就把村名叫成南景,西景村也因村庄在西边改名西景。这不就说明它们之名与“景教”毫无瓜葛吗?

《万荣地名志》关于闫景村名来历这样记述:“很早闫姓在此居住,景氏次之,两姓合居于此,故名‘闫景’。”

说到闫景村的古庙宇,村史中说原有18座,现存10座,分别是结义庙、关帝庙、南娘娘庙、前庙、后土庙、三皇庙、土地庙、财神庙、白衣娘娘庙等。其中结义庙始建于明嘉靖十年,落成于十一年。原有正殿3间,戏台1座,门前有石狮一对,铁旗杆一双。庙的东西侧墙上绘有明代作的壁画,一幅是关公出五关斩六将,一幅是关公水淹七军。画面线条流畅,人物形象丰满,能保存到现在,实属不易,殊为珍贵。

关帝庙,为唐末所建,曾多次重修,现在该村第四居民组。庙中的关羽像为木雕,该村史说其“工艺精湛,玲珑剔透,惟妙惟肖,无与伦比,是传统雕刻的技艺见证”。

结义庙中还藏有6块石碑,分别是明嘉靖十一年居民重修堂殿创塑刘关张三堂圣像纪念碑,清乾隆二十七年重修三结义庙创建戏楼碑,清嘉庆九年村中对违法规不举报罚款碑,道光四年魁星楼砖包碑,道光二十二年全村公议建立集体碑,光绪三十一年创建关门碑。

尤其值得称道是清道光二十二年“全村公议建立集体碑”。这通碑就是清代村中制定的乡规民约,明确要求“禁止开场窝赌窝匪;禁止牧放骡马牛羊;禁止砍折树枝,偷盗五谷,偷割苜蓿等”,违者各订有罚款数额。这些,不仅对当时乡村自治发挥了作用,对我们研究清代晋南乡村管理制度提供了难得资料,就是对我们今天的乡村振兴战略不也有着借鉴作用吗?

经过多年多次战火摧残,特别是抗日战争的破坏,解放后修水库和建池泊的挪用,农村中许多庙宇中的珍贵石碑,基本损失殆尽,而独闫景村能完好地保存下6块碑记,说明闫景村干部和群众有着强烈的文物保护意识和对传统文化的敬畏。

民居:精美典雅

闫景村昔日有“财富村”的称号,但村中确有贫富之分。寒家住房一般为土窑洞或土墙厦。中等家庭占地三分,所谓“三分院子四分场”,房屋为土木结构。而财富家庭,一般住房为四合院,其基本格局为三房(北房与东西厢房)九间加南厦的一进四合院,内窄外宽。其代表作为李家的同顺堂、同福堂,大门通常为东南门,称“巽”字门,若是在南边正中开门,一般在门内设照壁或屏风,称“中”字门。厨房在东厦,厕所在院中西南角。四合院一般单坡,普通人家也喜欢单坡,单坡能使厦坡水流入自己家中,俗谓“肥水不流外人田”。目前闫景村留下的古民宅有薛光诚宅、薛翰英宅、冯天一宅、李大震宅、宁水翠宅、宁建中宅、冯文吉宅等7座古民居院落。其中薛光诚宅,建筑面积165平方米,始建于乾隆二十年,止乾隆五十一年,建筑历时30年。另一处是冯文吉宅院,是典型的南厦格局,有门楼、正房、东西厢房和南厦。正房明间门窗与门罩雕花精美,阁楼门和阁楼炕保存完好,是目前保存最好的四合院。

李家大院是该村民居的典型建筑,建筑始于清道光年间,清末民初初具规模,先后建成一进、二进、三进四合院20组和祠堂、别墅、房屋280间大宅院,现存院落7组,房屋146间,共占地125亩。整体建筑气势恢宏,建筑形式为竖井聚财四合院,同时吸纳了徽式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国南北两大类建筑风格。整体院落布列有序,层次分明,结构严谨,装饰考究,古朴典雅,院井藏风聚气,宅门接地通天。其砖雕、木雕、石雕及铁艺等装饰都显示了民间多子多福、三星高照、五福临门、松鹤延年、耕读传家等晋南民俗文化特点。李氏家族李子用因娶英国女子麦氏为妻,为了却麦氏思乡之情结,特为其建了一座中西合璧式院落,宽敞明亮,成为麦氏夫人相夫教子之场所,现更成为李家大院景区一处受到人们青睐的景点。

人才:培育摇篮

自古闫景村就重视子弟教育,人才培养,素以耕读传家闻名于世。村中的名门望族李敬修家族就重视兴学育人,重视人才培养。他们家在清代就建立了私塾,重金聘请名师培育族人子弟,规定6岁以上儿童都要进入私塾读书。李敬修兄弟多次慷慨解囊,捐助建设私塾、学校。民国初年李敬修为让寒门子弟上学,就在本村建立了一座小学,每年还拿出30金作为学校经费。某年,万泉书院坍塌,李敬修捐出500金重建。李道升认为“人才是立国之本,只有振兴教育才能强国富民”。他曾捐银500两,在高村庙兴建育婴堂;又向县城捐银千两,建立高等小学校。李敬伦还向学堂捐书一百余种,供学生们阅读。

清末,废除科举,建立西学,李敬修将侄子送到太原学堂学习,后来又将长子子用和侄儿送到英国留学。

长期以来,在儒家文化的教育和熏陶下,闫景村出了一批举人、贡生、学者、英才,出了一批像宁康为等清正廉明、受到百姓爱戴的官员;李敬修、李敬伦、李道升等慈善家;薛百祥、薛振甲、薛振基等武举人;李子荣等企业家、开明绅士;范吼子、罗降降、宁牛焕、薛波晨、宁江孩等抗日爱国勇士,他们在八畛沟和日寇交战中,奋勇杀敌,为国捐躯。特别是范吼子,他和机枪手李永清紧密配合,一次杀死鬼子50多人。敌人发现他腿部负伤,就想活捉他。待敌人靠近他身体时,他从背后抽出大刀,劈死两人,最后他也壮烈殉国。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该村青年冯绳祖、薛怀玉、薛长安、李阳生、薛明虎、李善继、冯奎选、宁存堂等响应国家号召,奔赴朝鲜前线,屡立战功,成为闫景村的骄傲。

解放后,闫景村还建过汾南中学、万泉中学、闫景中学、运城农校、运城师范闫景分校,为国家培养一批高中级人才,为闫景村培养出大学生340名,研究生27名。其中佼佼者有晋中矿务局工程师杨耀荣等。

善举:代有传承

闫景村李氏家族的善行善举,在河东大地广为传颂。其慈善观念和仁爱之心,已融入闫景村的文化基因之中。

“李善人”是李氏家族的代名词,包括以李文蔚为代表的文字辈,李敬修为代表的敬字辈,李道行为代表的道字辈。李家家训中的“行善道”,善为大德,善无大小,善无多少,善不等待,善不图报的善文化,代代相传,也成为一种家规。

李氏家族祖籍陕西韩城相里堡,明初逃荒到万泉薛店村,后迁闫景村,以贩卖土布发财致富。致富后,李家不忘乡亲、不忘回报社会,但凡薛店和闫景村贫困户遇到红白喜事,李敬修不是送钱就是送粮,对于家贫无钱买棺板人家,他先派人送去一副棺板,再送钱粮。凡村里埋人,遇到雪雨天,他就命长短工全部出动,鼎力助葬。

平时,李子用马厩里总拴着几头牲口,谁家磨面或耕地,只要给长工头打个招呼就可使用,不要任何报酬。

清光绪二十年,闫景村一带突逢暴雨袭击,山洪暴发,村民房舍坍塌,都到庙内避难,敬修、敬伦就在村中设灶数处,造饭供食。光绪二十六年,万泉一带遭灾,他们又出粮数十石,赈济乡里,还拿出500银元赈济薛店村族人。

1928年,山西大旱,死人无数,饿殍遍野,晋南尤甚。李氏家族李道升、李道行、李道在、李道荣、李道临共同商议救民于水火,先后向河东十七县灾区各捐银1千元,向河东旱灾救济总会捐1万银元,同时还向万泉县捐银4千元,向闫景和薛店各捐两千银元,并在运城神池庙、薛店村家庙、闫景村祖师庙三处设粥场舍饭。数月后,家中粮囤空虚无粮,他们就派车马四处购粮。此次舍饭直到来年秋田丰收。李家赈灾救荒的善举美德很快传遍晋豫等地。山西省政府主席阎锡山为其家庭颁发了“博士济众”的牌匾,万泉县县长亦颁发了“乐善好施”的牌匾。民国二十年,为解决村民吃水困难,在村南买地建池泊,李道荣和闫景村村长商议费用由村民均摊,道升说不足部分由他支付,结果他家出资最多,还给修池泊人管饭发工资。1929年大灾后,适逢天降甘霖,但百姓无种子下种,李道行就将自己的商铺抵押,购回麦种,无偿送给村民下种。

商贸:繁华古镇

闫景自古官方称村,但民间特别是附近村庄皆称“闫景镇”。不光万泉,就连毗邻的荣河、猗氏一带也称闫景为“小北京”。

闫景地处运城、河津、新绛、侯马等南来北往之要道,交通方便,地理位置优越。它四邻的南庄、北薛等村皆为它的卫星村,于是它自然成为十里八乡的货物集散地。特别是闫景确定逢三、八集日,更促进了闫景经济繁荣。村中之东西大道、南北大巷,逐渐建起商铺,后李氏家族迁入该村,逐渐将商店扩大到陕西、甘肃、宁夏、天津、上海、广东等地,先后发展到80处,同时带动了闫景村的店铺发展。据村中耄耋老人回忆,当年闫景就有4家车马大店,两家肉铺,还有馍铺、绣花局、诊所、纸扎铺、轧花店、杂货铺、银炉、理发铺、绸缎布匹铺、中药铺、杂货铺、染坊、糖业烟酒、粮栈、木匠铺等。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寇在闫景烧杀掠夺,无恶不作,李氏族人四处分散,闫景古镇从此走向衰落。

改革开放后,随着李家大院成为运城市4A级旅游景点,又在其对面建起笑话博览园,进一步拉动了闫景村沿街商贸繁荣。现在,闫景村的东西和南北大街进行了仿古立体墙面改造,新建了下水道,完成了绿化+微景观打造工程,街面整齐划一,错落有致,形成晋南特色美食一条街和民俗文化一条街。

如今的闫景村街面整齐划一,错落有致,宛如后土大地上镶嵌的一颗明珠。

陈方斌 /图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4-11-10 00:34 , Processed in 0.042206 second(s), 1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