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新云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古代的户籍制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8-1 11:36: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代户籍制度森严,要是拿不出身份证明,小命说不定就玩儿完了!

明代规定,离乡者须持路引(类似于介绍信,注明从哪儿来、到哪儿去),若不能证明身份,将被处以极刑!

人口问题关系国力强弱、赋税征调,不可不抓,历代统治者都很重视人口管理。商代便有人口登记制度。周代有“司民”,专管人口登记。此后,历代不断革新户籍制度,据此收赋税、拉壮丁服徭役。

汉代户口登记至少三年一次,登记时间一般是当年仲秋,老百姓须按时到县府接受审查。唐代户口登记更到位,连被登记人的面貌特征也不放过,谁脸上有痣,谁胡子很长……一一记录在册。

为防止有人逃避赋税和徭役,有些朝代实行连坐制(乡里制、保甲制等与其大同小异),一人犯法,众人同罪。

以唐代东都洛阳为例:五家为一保,百户为一里,保内人犯了法,邻居要跟着受罚。要是你敢逃跑,你的亲友都得跟着遭殃。

由于赋税徭役太重,即便逃跑的后果很严重,仍有贫民冒险逃亡他乡,不跑活不下去,逃了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有钱人没这烦恼。古代户籍分级,高级户口无须纳税服徭役。有钱人花钱买个特权户籍,就能减免赋税徭役。汉代有20级爵位,买爵到一定等级就可不纳税、不服役,甚至免于罪责。

户籍是世袭的,贵族的子女也是贵族,贱民的子女仍是贱民。唐、宋、元时期,贱籍不能“跳槽”,只能在低贱的行业混饭吃。

所以读书人拼尽全力也要考取功名。

(《洛阳日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关于我们|智新云网络 ( 蜀ICP备18012146号-1 )

GMT+8, 2025-7-19 02:52 , Processed in 0.10970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